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顺利推广与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结合实践与理论分部从人员、机械、物料、工艺、环境、标准制度六大方面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1前言
装配式建筑的操作原理是在建筑施工现场有效运用PC构件和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组装而成的,所运用的构件无论从生产、运输,直到施工环节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相一致。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环节中,对于施工中建筑整体质量的要点把控,不仅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2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设计形式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功能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在外墙设有保温层,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夏季空调的使用,冬季采暖的能耗,在建筑梁柱节点上增设了复合材料抗震加固的作用,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达到抗震、防火、隔音的效果;第三,制造标准可以统一,传统的建筑工程仅仅依靠现场施工达到外观优美和保持色彩的持久性,非常困难,但装配式建筑能够很轻松做到这一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是厂家定制生产的,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能进行就紧密控制;第四,减少施工时间,相比传统的现浇施工,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时间;第五,操作流程比较简单,装配式工艺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即基础工程板块、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其质量主要有基础板块和施工工艺决定。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1人员方面因素
在生产线上预制构配件时,由于工人预制构配件的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熟练、缺乏培训导致工序不规范,同时操作者对未达标的不符合尺寸规格的构件自检、复检工作的忽视,让不合格构件活跃于市场;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多采用坐浆—注浆方式进行湿式连接,在人员方面,本来现场施工工人就较少,加上工人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对施工质量问题忽视,造成坐浆、注浆时不饱满;在生产线预制构配件后浇段时期,工人缺乏质量责任意识,技能不达标,经常出现T型节点钢筋连接困难,模板容易出现偏差;在安装预制构配件时,由于目前装配式项目偏少,工人实践经验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不熟练,容易出现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3.2机械方面因素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鼎盛时期,在生产线上,构配件出模前缺乏高效的质量检测工具,很难发现因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或者过度,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或空鼓等现象;在利用坐浆—注浆的方式进行湿式连接时,出现坐浆层厚度不规范、套筒注浆不饱满等情形时没有有效的自检工具,注浆机出现问题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注浆料性能;在进行混凝土后浇筑的过程中,因没有适当的检测工具难以控制模板工程质量要求;在进行墙板等构件安装时缺乏有效的精度控制工具,造成拼接缝误差偏大甚至错台,在吊装构件时由于构件体积大、质量重,难以控制安装精度。
3.3物料方面因素
在生产线预制构件时,工人通常依靠经验不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影响产品质量;在坐浆—注浆湿式连接时,坐浆料、注浆料的质量和配合比直接影响连接的质量问题,在物料拌制时不注意“少拌、勤拌”的原则;混凝土后浇筑时,叠合板浇筑厚度过薄,粗骨料过多,容易产生烂根现象;在安装构件前,将构件尺寸有偏差、构件平整度有误差、构建预埋件位置有误差的构件在出厂和进入工地时没有及时剔除出来;在成品保护中,因非承重构件自身设计强度不高、厚度薄、体积大,在移动过程中易出现损坏。生产中注浆套筒封堵不严或没有封堵,易使灰浆进入套筒。
3.4工艺方面因素
生产线上,由于模板加固不牢、板缝拼接不严密造成尺寸偏差、错台、漏浆问题。浇筑混凝土前核对模板尺寸定位,保证螺栓松紧程度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留模板固定螺栓处等会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实引起局部空鼓;坐浆层在洒水养护环节易产生结合面的裂缝,缺乏有效的坐浆层厚度检测仪器,如果坐浆层太厚,垫块容易发生偏移,坐浆层太薄,结合面又会出现空隙;后浇筑过程杂物清理不到位,混凝土振捣不当出现漏浆、烂根、表面平整度有偏差影响观感等质量问题;安装时放线有误差,导致标高产生误差;成品保护时,拆模时间过早,构件运输、吊装转角板、平板缺少保护措施容易断裂。
3.5环境方面因素
在生产线预制构件时,构件养护温度和湿度不重视,气温高低影响混凝土质量;坐浆—注浆连接时,气温过高会加快构件结合面水分蒸发;成品保护时环境酸碱度、存放时间等影响构件强度。
4质量控制措施
4.1利用辅助工具
(1)科学合理的选择转角板“L型”吊具。针对转角板容易出现折断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L型”的吊具,转移转角板的受力位置,不断减小在吊装过程中出现构件毁损的概率。
(2)平板的护角。建议根据构件的薄厚程度及其规格,制作与之相匹配的塑料套或是橡胶材质的护角,构件在出厂或者运输的时候将护角套到构件的四个角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平板的坏损率,而且这些护角可以在使用过后保存好重复使用。
4.2建立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会伴随着工程出现一些施工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与施工本身无关,很可能是在施工的某一环节出现了失误,进而导致后续施工出现故障。面对这些问题,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根源,有关单位可以通过建立起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并对其进行完善,保证其监督和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由此更好地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产品质量。
4.3加强建筑产业化工人的系统培训
目前来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施工操作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所以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现代建筑产业方面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等进行培训,进而从根本上降低人工操作的误差或错误,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加强施工期间的监督和检查,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性。
4.4建立质量管理平台
在建立装配式建筑质量协同管理平台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操作,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自动化检测工具来完成对现场质量的数据收集工作,之后将其上传到BIM管理平台,最后按照由现有规范、标准生成的质量问题排查清单对检测系统进行模型匹配和误差分析,再由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管理统计系统,为相关方进行科学质量管理做好辅助工作。
4.5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起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因为施工现场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与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为了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必须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以便于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这样一来,能够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5结束语
虽然人员、机械、物料、工艺、环境、标准制度方面因素影响装配式建筑质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方法,利用有效的控制体系和检测系统去实时发现或将质量问题最小化,以便达到施工要求和国家相关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通过物联网、3D激光扫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移动APP技术,使现场质量管理变的智能化,推动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体现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对绿色建筑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呈蔚.基于装配式技术的工程建造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
[2]朱百峰.装配整体式建筑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
[3]刘春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分析与控制[D].聊城大学,2016.
[4]钟志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价值工程,2016,14:152-154.
论文作者:马艳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构配件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