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中医医院 湖北汉川 4316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已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手术前施行CT检查,给予研究组手术前施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研究组检查确诊率为98.00%,检查漏诊率为2.00%,无发生误诊;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80.00%,检查漏诊率为14.00%,误诊率为6.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CT;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确诊为该疾病的患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前结合临床辅助检查可以有助于临床诊断以及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价值。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并已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中有17例男性,有33例女性;患者年龄21岁至65岁,平均为(37.42±1.43)岁;发病时间1日至8日,平均为(2.13±0.61)日;研究组中有15例男性,有35例女性;患者年龄22岁至66岁,平均为(37.34±1.48)岁;发病时间1日至8日,平均为(2.09±0.69)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提示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CT检查(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包括平扫、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调整CT适合的仪器参数,包括螺距调整至1.00-1.50,层厚调整至6.50;给予患者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碘海醇)肘静脉注射,调整速率为3mL/s,剂量约为1.50mL/kg,动脉期延迟时间调整为30s,门脉期延迟时间调整为80s。本次研究中有12例为5min加延迟扫描[2]。
(2)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调整核磁共振成像适合的仪器参数。给予患者进行平扫:选择横断面SE脉冲序列T1WI(其中TR调整为540ms,TE调整为11ms),T2WI(其中TR调整为3200ms,TE调整为80ms),层厚调整为8.0mm-10.0mm,层距调整为0.8mm-1.0mm,视野调整为38cm*38cm,矩阵调整为256*256。给予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择FLASH(横断面回波序列快速小角度激发),TR调整为145ms,TE调整为6ms,层厚调整为8.0m-10.0mm,层距调整为0.8mm-1.0mm,视野调整为38cm*38cm,矩阵调整为256*256。选择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0.2mmol/kg),经肘静脉团注推入[3]。
1.3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患者从检查结果以及检查确诊率及误诊、漏诊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检查确诊率及误诊、漏诊率
从结果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送病检确诊率均为100.00%;研究组检查确诊率高于对照组,而检查漏诊率、检查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检查确诊率及误诊、漏诊率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属于临床比较少见的肿瘤疾病,是肝细胞源性良性肿瘤类型之一。肝细胞源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可见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而且无包膜。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在影像学检查诊断中与肝细胞癌等肝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十分相似[4]。
在临床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过程中,最为重点的是如何有效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与原发性肝癌。在影像学检查诊断中,原发性肝癌强化性特征重点表现可见早进早出状态,而且在动脉期阶段即可看见其强化表现;但是原发性肝癌的均匀性及一致性远不及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而且实际强化程度也远不及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体积偏大的原发性肝癌病灶发生坏死率较高的是肿瘤中央位置,而且形态表现规则性不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病灶表现为相对均匀的内部结构,极少发生出血现象或者坏死现象等,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病灶中心处可见星状瘢痕。除此之外,在门脉期与延迟期时,原发性肝癌多表现为低信号而且与肝实质分界十分清楚;而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病灶则多表现为等信号或者稍高信号[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率更高,而且误诊率、漏诊率更低,比CT的优势更高,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学成.CT和核磁共振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15(27):48-49.
[2]胡爱生.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磁共振及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J].医疗装备,2017,30(3):29-30.
[3]吴燕京,张月宁,李鹏等.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2):95-98.
[4]何佳峻,张小鸽,张羲娥等.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4):101-104.
[5]姜正岳,马振波,孔兰玉等.CT灌注成像在肝脏局限性结节状增生和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5,15(2):13-16.
论文作者:李正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肝脏论文; 患者论文; 肝癌论文; 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价值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