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_陈志峰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_陈志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陈志峰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广泛实用性。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

情境就是指环境。情境教育打破靠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现实和虚拟环境,设计音乐、游戏等诸多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作出思考和行为,并对此行为后果自觉的进行反思,经过教师的开发,启迪,达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采用说教式的授课方式,以自己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虽然也用到多媒体,甚至也会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但整个培训过程,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说教为主要手段,是一种强行灌输理论和经验的教学过程。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效果是很差的。例如我在讲授关于电脑安全的知识时,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电影录像:里面讲的是关于两个黑客窃取银行密码,转账银行存款的故事。然后又让两个学生表演了一段黑客和一个网络小白(网络初学者)的对话。学生看了非常感兴趣,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①网络是安全的吗?②电脑黑客是干什么的?③我们怎样能够预防黑客的攻击?④怎样保护自己的电脑?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我又进行了总结,结果果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运用类比迁移教学法,是复杂难懂的知识更容易理解

类比,意思是用推理的方法与同类事物相比较。在教法上指对新发生的事物无明文规定时,可类比同一性质的事物而应用其律例。所谓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因为是无法用眼睛看到的,所以就可以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起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就更加的容易了。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运用观察者模式进行教学

培养能力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者模式(Observer)完美的将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分离开。举个例子,用户界面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用户界面观察业务数据的变化,发现数据变化后,就显示在界面上。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对每个不同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动物、植物、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不同的性质决定着不同的用途。在教学中,通过对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中不同对象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操作对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关于文件夹的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是不同的,教师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就能够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件处理的对象(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像等)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对各个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要依靠教师的,但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设计相关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讨论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

跟其它学科相比,它的软件不但众多而且变化更新很快,如果仅仅单独的讲授一些基本操作,当学生遇到不同软件时会感到无法入手。这时教师通可以用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并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去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在教师将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发给各个学生机上,然后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再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在每节课前3-5分钟,我都会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只是我的一点实践小经验,教学中主要还是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45-48.

[2]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6):34-37.

论文作者:陈志峰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0月总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论文_陈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