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_道德教育论文

专题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_道德教育论文

专题考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教师论文,专题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问题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态度、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技能上不断成长的过程。传统上,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简单等同于教师的校外进修,如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各类课程班和培训班等。今天,教育界人士愈发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同时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学历进修和各类课程班外,还包括邀请专家讲学、实地参观、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对于教师专业的提升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看到现行的各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或不足。

在笔者看来,缺乏实效是我国现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其中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像学历和非学历进修、各类课程班等专业发展活动偏重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对教育教学实践缺乏适当的观照。“概念知不少、进修缺实效”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二是像同行交流和参观考察之类的专业发展活动虽然侧重于实践,但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很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或者和理论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一方面使得教师对理论的作用产生怀疑,使得他们不愿意学习理论,因而也很难自觉地运用理论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实践中好的做法很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探讨。

第二,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缺少应有的反思意识。反思是专业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反思的参与,任何的专业发展活动都只能是外在的,很难真正落实到教师身上。如同杜威所指出的:“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1] 然而,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力”,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推动,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和学校的要求而被动甚至被迫参加各种专业发展活动。由于没有内在动力,参加专业发展活动对于教师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外在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也就显得勉为其难了。

笔者长期从事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培训工作,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发展模式——专题考察。这里所说的专题考察不同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考察,它将专题研究和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强调围绕学校管理或教育教学的某一特定专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这种专题考察模式试图克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上述两个弊端,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并注重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然主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例来分析专题考察,但同时也兼顾了校长作为专业人员的情况。因为专题考察模式也适用于校长的专业发展。事实上,教育考察等实践环节在教师和校长的培训或者说专业发展方案中是受到相当重视的。例如,就校长的专业发展而言,教育部在其2001年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包括教育考察在内的实践环节在校长提高培训方案中为40个学时,占250个总学时的16%。但教育考察并非一定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同形式的教育考察,其效果差别很大。实际情况是,现实中的参观考察经常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专题考察模式的提出,就是试图弥补传统的参观考察模式在这方面的缺陷。

笔者自1999年以来组织的多个教师和校长培训项目,都采用了专题考察模式来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实践证明,专题考察是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对现行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模式是一个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接下来将就专题考察模式的特点、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二、专题考察的特点

(一)围绕特定的主题

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参观全面了解一所学校是不可能的。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参观,最后只能导致表面和肤浅。因此,为了避免参观时的走马观花,在参观时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就显得很有必要,诸如围绕教师的校本培训、课堂教学、道德教育等等。同时,为了能够深入理解,在笔者组织的专题考察活动中,参观者至少要在其中的一所学校呆上两到三天的时间。

但这样也带来了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即参观者没有机会了解其他学校的情况。而且,一旦参观者发现这所学校的实践不符合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们在参观中的获益就会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在专题考察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平衡。例如,在参观活动开始的头两天,让参观者多选择几所学校,每个学校进行为期半天的考察,以了解这些学校各自不同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让参观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所学校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

(二)带着问题参观

一般来说,人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环境最为了解。也许正因为这样,很多时候人们对与自身有关的问题却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同样,教师虽然对自己所在学校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了解最多,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也经常意识不到。而带着问题进行考察,教师就能够将他们的考察与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在考察中进行对比和思考。显然,带着问题的考察,其效果要远远好于没有任何问题的参观。可以说,在考察前越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参观者在考察中的收获也就越大。

因此,为了使考察活动更为有效,有必要在参观起程之前为参观者举行一系列的介绍与研讨活动,以增强他们的问题“敏感性”,即帮助教师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一系列活动包括:向参观者介绍此次考察的主题及相关背景,诸如当地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师评价等等。向参观者介绍与考察主题相关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组织参观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活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考察“敏感性”会有所增强,从而有助于他们在参观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所要考察的主题及细节上。因为人们总是容易被新颖的不同于自己经验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忽略真正要关注的事物,偏离观察的主题。

(三)注重反思和探究

专题考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观光或者开阔眼界,也不是仅仅为了复制其他学校的先进实践,而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参观者应该在考察过程中通过反思和探究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考察过程中,参观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反思自身的实践,并进一步思考不同实践背后所隐藏的基本理念。专题考察中的这种反思性和探究性,使得参观者能够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考察一切,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参观者的教师和校长并不是训练有素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因此,为了促进他们探究角色的发挥,有必要在参观起程之前对他们进行访谈和观察技能方面的培训,包括指导他们设计访谈指导语和观察量表,帮助他们列出参观时需要察看的资料目录,诸如学校管理制度手册、教师评价量表、听课量表、教研活动计划等等。而被考察学校也要相应地准备好这些资料,以供参观者翻阅。

同时,作为个人经常性反思的一个有益补充,可以在每天的参观活动结束后把参观者召集到一起,让他们共同分享各自的观察所得,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反思他们自身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共同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四)着眼于自身的改进与发展

专题考察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理解其他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制度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本校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如果在专题考察结束后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那么考察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就此而言,我们不应当把专题考察看作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当根据考察所取得的经验进而制订相应的改进和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换句话说,考察活动的结束只是意味着学校发展过程的开始。

为了促进学校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和发展计划,可以在考察活动结束之后的二、三周内,举行一个“行动计划”研讨会,让参观者相互交流各自的改进和发展计划。如果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可以进一步交流计划实施的初步情况。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完善,而且可以密切参观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相互支持与帮助。当然,如果能够邀请有关专家对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意见和建议则更好。

同时,为了确保学校的改进和发展计划取得实效,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可借鉴戴明提出的“质量环”① 模式,经常性地回顾计划实施的情况, 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调整,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

三、专题考察的实施

这里介绍的是笔者于2004年11月组织的祖国内地部分校长和教师赴香港学校进行专题考察的大致情况,以此为例来说明专题考察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次考察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实施公民与道德教育(即德育)。

(一)考察前的准备活动

如前所述,在参观考察起程之前,有必要为参观者举行一系列“热身”活动,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考察的“敏感性”。具体来说,这些活动包括:

●向参观者讲解有关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理论,以便他们能在随后的参观考察中深入思考;

●向参观者介绍香港的教育体制以及香港中小学校在公民与道德教育实施方面的大致状况,以增进参观者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组织参观者反思和讨论自己学校在公民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实践,鼓励他们找出其中的问题,这样他们可以带着问题参观,增强考察的敏感性,提高参观效果。

(二)专题考察活动的进行

1.每所学校为期半天的短期考察

在参观活动开始的最初两天,组织参观者集体考察三所不同的学校,每所学校用半天时间。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学校及其发展策略的总体印象,了解不同学校在公民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大致实践状况。

短期集体考察活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和学校领导会谈、观摩教学,以及参观学校设施。以此次的专题考察为例,短期考察活动主要有:

●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被参观学校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介绍该校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公民与道德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实践,并与参观者进行交流;

●观摩公开课及课后交流:参观者听课一至两节,了解授课教师是如何讲授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并随后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教师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参观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设施。

2.为期两到三天的深入探访

在对几所不同学校进行短期考察的基础上,参观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的一所学校进行深入探访,即呆在一所学校两至三天详细了解该校在公民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实践情况。深入探访哪一所学校基本上是由参观者自主选择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相对于短期参观,深入探访对于参观者来说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他们的需要。深入探访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被考察学校在公民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实践和做法,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践进行反思,寻求改进自己学校公民及道德教育的方法。

深入探访活动主要包括:小组交流;听课及课后交流;参观学生活动;与学生座谈;与被参观学校的教师或相关负责人就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参观者根据个人需要访谈被参观学校的教师或相关负责人;查阅相关资料和文件;组织教师对每天的考察和发现进行分享、反思和讨论。

3.总结分享会

在短期考察和深入探访结束后,组织一个总结分享会,让参观者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和感想。例如,由其中的几位参观者报告他们的考察发现,然后大家共同讨论。

(三)考察后的实践应用阶段

参观者在返回自己所在的学校后,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尝试将考察中学习到的经验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例如,作为参观者的校长要在返校后与相关德育课老师制订公民与道德教育改进方案,将考察中学习到的经验整合进去,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同时,组织每位德育课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改进德育课。为了确保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至此,我们可以将专题考察实施过程总结为图表形式。

考察活动

时间内容

考察前的准备活动

考察起程前 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增强教

师的问题意识

短期考察

第一天上午 获取关于学校及其在公民与

(30人集体活动,每所学校用半  至 道德教育方面的总体印象

天时间,共参观3所学校)第二天上午

深入探访

第二天下午 深入考察公民与道德教育的

(参观者每组约10人分成3组,

至 各项活动,并结合自己学校

分别在上述3所学校进行为期3  第五天上午 的实践进行反思

天的深入探访.)

总结分享会  第五天下午 参观者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和感想

学校改进计划 考察结束后 将学习到的经验用于自己学

校的教学实践中

当然,根据考察项目的多少及其它实际情况,可以对上述专题考察活动的实施计划作某些改动。例如,把深入探访的时间由三天变为两天等。但总体上来说,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影响到专题考察的实际效果。

四、专题考察活动的效果

笔者组织专题考察活动开始于1999年4月,至今已有六年时间。这其中既有组织香港的教师和校长到祖国内地的学校进行考察,也有组织内地的教师和校长到香港的学校进行考察,当然也包括组织香港的教师和校长在本地学校进行专题考察。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专题考察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专题考察模式的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参观者的反馈意见

参观者对专题考察活动的评价是考察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从参观者那里收集反馈信息,我们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表,在每次主题考察活动结束后进行调查。

下面是此次专题考察活动后所收到的一些反馈意见:

●本次来香港学校考察收获很大,所见所闻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虽然两地的教育制度不同,但教育上的很多东西诸如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我觉得这次考察目标明确,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深入探访很有意义。这样的参观活动就像导火索,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卓越。

●安排的讲座对此次考察的指导作用非常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考察内容。

●深入探访和短期考察相合有利于提升考察效果。

●三个短期考察使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了香港学校的组织与管理,特别是与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交流,收获很大。

(二)专题考察对参观者所在学校的影响

专题考察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使作为参观者的校长和教师个人受益,而且还体现在对参观者所在学校的影响上。例如,参观者所在的学校在专题考察之后是否制订有相应的行动和改进计划?其效果如何?等等。

有证据显示,专题考察活动对参观者所在的学校有着一定的影响。这里举例来说明。1999年12月,在香港优质教育基金(Quality Education Fund)的资助下,笔者为六所天主教中学组织了一个赴祖国内地进行专题考察的项目,每所学校有包括校长在内的五人参加。在考察结束之后的四个月内,其中三所学校的校长再次要求笔者为他们学校的教师组织新的专题考察活动,其考察主题分别是数学和中文教育、集体备课,以及如何激励学习困难学生等。需要指出的是,接下来的这三次考察活动并没有外部基金的资助,而是由各个学校自己支付考察费用。在香港,学校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经费非常有限,如果没有外部基金的资助,学校通常很不愿意参加费时又费钱的各种考察活动。这三所学校自己支付资金进行新的专题考察,可见他们认为这样的专题考察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专题考察活动是十分有效的。

(三)专题考察对校长和教师培训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教师和校长的参观考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既没有一定的主题,也没有参观前的“热身”活动以及参观后的实践尝试。当笔者于1999年开始在教师和校长培训方案中采用专题考察模式后,这一模式立即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校长培训机构以及广大中小学校的重视和效仿。例如,前香港教育署(现教育统筹局)在规划其校长专业发展培训方案时,就把专题考察活动作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部分,融合进其培训方案中。此外,笔者提出的校长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源于有关专题考察活动的思想。

同时,专题考察这一专业发展模式也在祖国内地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自2002年以来连续三年把专题考察作为其校长培训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已加强与笔者所在的香港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的合作,计划将专题考察模式进一步应用于校长培训的各种方案中。

目前,专题考察已成为校长和教师外出考察参观的一种标准模式,许多考察活动都采取这种模式。一般来说,一种模式只有被他人认为是有效的,才会被效仿。这说明,专题考察模式对于促进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五、总结

专题考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种专业发展模式,它克服了专业发展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既有理论的探讨,同时又直接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提升,对现行的各种专业发展模式是一个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是以祖国内地教师赴香港中小学进行专题考察为例进行说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专题考察一定要跨境才能取得收获。跨境的参观考察固然能给参观者带来更有力的震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的思考。但如果被参观学校教育制度和所处的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参观者所在学校有很大的不同,能够借鉴的方面可能会比较有限。同时,对于大多数教师或校长来说,跨境的考察交流并非易事,需要更多的花费。对于祖国内地的很多学校而言,在本地或其他省市的兄弟学校进行专题考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事实上,香港教师和校长的许多专题考察项目也是在香港本地进行的,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注释:

① 质量环(quality circle)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 Deming)提出的概念,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它包括四个环节,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循环周期, 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推进工作的进展,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质量环在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质量改进”不可缺少的工具。

标签:;  ;  

专题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