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也更为丰富,对古建筑的范围保护,既是在尊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在向世界各地展示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不仅如此,古建筑本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也是我们分析古人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凭证。
关键词:古建筑;旅游;保护与可持续
我国文化自上下5000年流传下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建筑作为我国灿烂文化发展见证者之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言喻。对于我国而言,古建筑因其具有风格多样,艺术价值高的特点非常受我国旅游业的重视,目前我国对古建筑的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开发,意图依靠其体现的时代烙印和传统文化抓住游客的兴趣。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旅游业中古建筑群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合适的解决手段,希望能够给相关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建议。
1古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其利用的价值
古建筑是指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生活活动、社会活动、宗教(包括祭祀)活动的场所和标志性的纪念建筑物。它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物质与文化生活的信息,体现出当时当地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水平,保存了大量文化艺术的创造成就。是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我们欣赏古人艺术成就和思维领域重要的实物参考。所以说古建筑在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其他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共同展现灿烂的历史文明。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古建筑含有两重禀性,既有建筑的功能,又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这就为现代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价值空间。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发挥其最佳价值表现,如何持续地开发利用而不至于损失浪费其真实价值,是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要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问题,缺少深入的探讨,造成的损失和遗憾举不胜举。以太原为例,有将重要的古建筑群作为市场的,如大中寺、开化寺、泰山庙等;有将古建筑转变为工厂的,如皇庙、城隍庙等;有的变为学校,有的化作民居。其结果是新的使用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原有的建筑承载的功能支离破碎,甚至荡然无存。造成原有的建筑物所载赋的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丧失殆尽。这些教训,突显出古建筑开发利用不合理的严重性。
2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商业气息严重
我们提出借助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古建筑保护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当前这个利益社会,还是有许多开发者或者古建筑经营者利用自己手里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为了扩大利益范围,经营者在古建筑周边建设许多餐馆,名宿,甚至是小吃一条街外加游玩项目。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古建筑开发的初衷,还打破了古建筑的有机结构,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还有的经营者因为业绩不理想,就对古建筑大肆手脚就进行改造,改变其原有的呈现状态,灌输其主观的想象。这种手段完全放弃了古建筑原本蕴含的历史价值,违背了古建筑旅游开发的目的。
2.2游客接待人数过度
古建筑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自然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也是许多经营者乐于看到的现象,来的人越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但是他们忽略了古建筑本省的环境承载范围,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将会给古建筑的保护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况且参观人数多了后不文明的现象也会增多,近年来,社会新闻频繁曝出游客在景区内部随地乱扔垃圾,刻上到此一游的不雅举动,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加重古建筑破坏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居民矛盾协调不到位
虽然古建筑的所有权是国家所有,但是也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因为各种原因,文化传承一直没断过,里面还有着大量的居民在此生活。一方面,旅游业开发经营者想要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不愿意给当地居民过多的补贴,更一方面,原住民才是当地古建筑保护最大的功臣,旅游单位随意来开发他们的家园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反对,所以收入利益分配问题一直存在于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中。更有不良经营者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而使用强硬的手段逼迫原住民迁移,这都是十分突出的问题。
3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手段
3.1功能区划分到位
古建筑功能区的划分作为一种常见的旅游管理方式,在限制游客人数和景区承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古建筑旅游区一般占地面积广,只要合理的划分各类区域,就能对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古建筑和区域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个核心和两个缓冲区。核心区包括价值程度高的古建筑,这类区域属于重点保护区域,必须禁止经营者对其过度开发,或者设置大小项目。为了更好的提高古建筑的环境保护,核心区对旅游参观人数也要有一定的限制,避免超过核心区的环境承载力。两个缓冲区顾名思义,就是起到对核心区域保护与缓冲的效果。为了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同时方便游客的旅行,缓冲区一般都设置在古建筑的周边地区,并且不会对核心古建筑文化造成太大威胁。经营者可以在这里设置各类店铺,弘扬古建筑的价值文化,也给游客在参观之后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是为游客服务的主要区域。
3.2游客管理要重视
介于近年来旅游区域频发不文明的现象,所以对古建筑的旅游开发保护必须要用必须的手段对游客进行管理。例如:根据每个景区不同承载力情况,对每日游客数量进行限制;考虑到古建筑本身易损坏的特点,对游客不文明行文也要有所杜绝,例如:在景区各地设置小标语友善提醒游客的行为,或者使用警戒线避免游客乱跑乱爬,以及安装监控的方式提醒游客文明参观。
3.3协调好当地居民
旅游业对古建筑的开发需要摆脱单一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当地居民带入到古建筑的经营管理之中,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利益。因为作为长期生活在古建筑周边的居民,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经验肯定比我们要深厚的多,我们要学会利用好这些资源。同时加强古建筑价值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强景区居民的自豪感,荣誉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去保护古建筑,监督游客不好行为。
3.4政府应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
首先,政府应建立专门负责古建筑保护的部门,并严格划分各工作人员的职责,防止职责交叉、监管盲区等问题的出现;其次,政府应针对古建筑保护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管理标准,采取依法管理的方案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从而大大降低游客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可能性,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最后,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通过聘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降低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维护不当对建筑的损坏以及资金的浪费,提高古建筑保护团队的整体水平。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当地文化特色的传承,而且也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实现当地经济增长水平的平稳提升,为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可以说,保护古建筑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结语
旅游开发对古建筑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危害,经营者为利益过度采集资源,管理者嫌麻烦不管不顾,这都造成我国古建筑资源长期濒临崩溃边缘。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旅游项目给我们古建筑保护带来的问题,协调好古建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做到二者共同改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妍.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房地产导刊,2015(27).
[2]顾琬明.浅析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创新路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4).
论文作者:陈维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古建筑论文; 游客论文; 价值论文; 经营者论文; 旅游业论文; 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