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论文_蔡力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万山分院检验科 441022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临床内容。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观察对象,另外选取50例同期正常的妊娠期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两组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妊娠期贫血孕妇红细胞(4.01±0.10)×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80.2±2.0)fl、血红蛋白(96±9.0)g/L、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2.5±1.1)pg、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92±10.15)g/L,均低于正常妊娠期孕妇红细胞(4.75±0.85)×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95.6±3.12)fl、血红蛋白(129±6.5)g/L、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8.3±2.2)pg、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6±10.28)g/L;且妊娠期贫血孕妇孕早期贫血和小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期妇女容易存在贫血问题,定期对孕妇进行血常规检查,能够有效找出孕妇贫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贫血控制和治疗。

关键词:妊娠期 贫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分析

妊娠期贫血属于妊娠期合并症,主要表现为孕妇妊娠期血浆增加比明显高于血红细胞增加比,血容量增加明显[1]。关于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需要结合实践情况展开临床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观察对象,另外选取50例同期正常的妊娠期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2±4.0)岁,孕周21~31周,平均孕周(26.0±2.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50例正常妊娠期孕妇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5.6±4.2)岁,孕周21~30周,平均孕周(26.1±2.0)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和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对本次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50例正常妊娠期孕妇和观察组5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和临床分析[2]。在正常妊娠期孕妇和妊娠期贫血患者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抽血检验,血液抽取量在3ml左右。血液样本用作血常规检验,需要在专门的储存空间保管,并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甲与其混合[3]。根据说明书内容,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混合后的血液样本完成检验分析,我院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为Sysmrx XS800i。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孕妇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数据结果予以详细记录和保存[4]。

1.3 观察指标

血常规检验显示妊娠期孕妇Hb血红蛋白浓度>100g/L,则孕妇为妊娠期贫血。按照妊娠期孕妇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将妊娠期贫血划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小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孕妇Hb血红蛋白浓度<100g/L,MCV红细胞平均体积<82.6fl;第二种为大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孕妇Hb血红蛋白浓度<100g/L,MCV红细胞平均体积>99.1fl。记录两组孕妇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检验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血常规检验数据比较

对照组50例正常妊娠期孕妇血常规检验中,红细胞(4.75±0.85)×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95.6±3.12)fl、血红蛋白(129±6.5)g/L、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8.3±2.2)pg、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6±10.28)g/L;观察组5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检验中,红细胞(4.01±0.10)×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80.2±2.0)fl、血红蛋白(96±9.0)g/L、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2.5±1.1)pg、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92±10.15)g/L。

血常规检验发现,观察组妊娠期贫血孕妇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妊娠期孕妇。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妊娠期贫血孕妇孕期贫血类型划分

观察组5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检验发现:孕早期贫血2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14例、大细胞性贫血7例、其他类型贫血2例;孕中期贫血13例,小细胞性贫血8例、大细胞性贫血4例、其他类型贫血1例;孕晚期贫血14例,小细胞性贫血10例、大细胞性贫血2例、其他类型贫血2例。

由表格统计分析发现,妊娠期贫血孕妇孕早期贫血占比46%、孕中期贫血占比26%、孕晚期贫血占比28%;且小细胞性贫血占比64%、大细胞性贫血占比26%、其他类型贫血占比10%。即孕早期贫血和小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贫血影响孕妇手术分娩的麻醉耐受性,贫血程度严重的孕妇容易因胎盘缺氧导致高血压,并诱发心脏病等[5]。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发现,妊娠期贫血孕妇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孕妇,且孕早期贫血和小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需提早诊治和控制孕妇贫血,降低孕妇分娩风险。

参考文献:

[1]韩彬.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及结果回顾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216-218.

[2]马昉.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23.

[3]程姣姣.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3):56+58.

[4]王萍.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报道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3):92.

[5]黄和明,谢世营,林楚楚,邢园园,马杰彦.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4):2075-2077.

论文作者:蔡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论文_蔡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