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体系比较研究_课程标准论文

中、美、英三国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体系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中论文,课程内容论文,体系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07)07-0033-(07)

一、中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体系

(一)初中历史新课程内容体系

2001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体系,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部分,分别一一列出历史知识(陈述性知识)、过程、方法和能力(程序性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要求。[1]

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外古今的历史,作直线式的排列。整体而言,初中三个学年,中外古今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循环,简捷明了。以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核心概念,建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趋势。既有重要历史概念,又有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趋势,这样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是适合初中生的学习状况的。初中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有具体的知识为基础,藉此形成与掌握历史概念,并由于课程精选了重要的历史知识作为核心概念,这些重要的历史知识联结起来就显现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趋势。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建构起自身的知识结构,关于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构架,关于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认知结构。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体系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分别包括三个学习模块25个学习专题(必修)和六个学习模块41个学习专题(选修)。[2]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变革力度很大,课程标准提出要避免与初中的重复,密切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以模块——专题式的课程内容体系来取代以往的通史性课程内容体系,是新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特点所在。

二、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体系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按年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系幼儿园至4年级的课程标准,副标题为《拓展儿童对时空的认识》,共有四个主题,按社区、乡土、本州的历史并及至美国史和世界史的顺序排列,由近而远,循序渐进,让儿童少年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个概略性的整体认识。第二阶段系5-12年级的历史科,可以说是第一阶段课程的扩大与深化,课程标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经验”(即美国史课程标准),另一是“美国历史科世界史国家课程标准——探索通往现在之路”(即世界史课程标准)。三者虽然各自独立成书,但有相同的指导原则、共同的架构,所以三者前后呼应,彼此相联,相辅相成。以世界史课程标准为主作具体的评述。

(一)历史内容与方法、能力的整合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呈现方式的一大显著的特点,即历史内容与方法、能力紧密相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每一个主题都列出了“历史思考”与“历史了解”相整合的具体标准,十分详细,成为课程标准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如世界史第三时期“古典传统、主要宗教和大帝国”(公元前1000年-公元300年),标准2A(按历史发展顺序的编号,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成就与局限)的“历史思考”与“历史了解”之整合,请看图1。

(二)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螺旋上升式的内容体系

5-12年级的历史课程内容体系,呈螺旋上升式。以“世界史第三时期标准2A”(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成就与局限)为例作具体分析。

该课程标准对同一历史时期的教学内容(关于雅典和其他爱琴城邦发展的民主制度之成就与局限),提出的成就目标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渐攀高加深。5-6年级多为叙述性和描述性要求,7-8年级便有解释性和分析性要求,9-12年级则更提出了历史论证性要求。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问题如妇女问题,亦是如此,5-6年级设身处地地谈谈自己的想法,7-8年级要求叙述雅典妇女法律地位,而到了高年级即9-12年级则要求对希腊民主制度下妇女权利和自由受到更大限制这一现象作出解释,要有自己的历史假说,并加以论证。

该课程标准对于每一个历史时期,不论是世界史还是美国史,都作了相同的分年级阶段逐渐攀高加深的成就目标详细例举。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并非对于同一历史时期课程都要求在5-6、7-8和9-12三个学龄段进行三次教学。一般来说,某一历史时期可能已在低年级或中年级作了某种深度的学习,那么在高年级即9-12年级可将重点转到那些被判定为较不适宜中低年级的标准。再说,具体的教学计划的制订属于地方学校的权力,地方学校将他们自己选择的标准在一个5-12年级环环相扣的历史课程中和其他的环节相联系。因此,就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来看,5-12年级历史课程是按螺旋式排列的。[3] [4]

三、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体系

20世纪90年代英国连续出台了三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1991年、1995年和1999年)。1999年的国家课程标准是在1991年和1995年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完善而形成的,该课程标准的中心词是“追求卓越”。下文主要对1999年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述评。

(一)课程标准设计的历史内容体系之概况

1999年的课程标准在“历史学习大纲”中具体说明了学习的要求,其中包括历史内容体系(历史知识)。请看图2。

该学习大纲以学习阶段为基本单位,分列三个前后相联、依次递进的计划,即每一学习阶段列有一个学习计划。三个学习计划的结构完全相同,都由两项内容组成,一项是“知识、技能与理解”,另一项是学习范畴;前者系程序性知识,后者属陈述性知识,两者紧密相联。在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前者。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形成了英国历史科的内容体系。

(二)课程标准设计的历史内容体系之具体情况

1.学习范畴(以第三阶段11-14岁的陈述性知识为例)

·本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三门英国史、一门欧洲史和两门世界史;

·在本地史、英国史、欧洲史和世界史的学习中,学生须了解:

近代乃至更早期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与变革;

多方面的历史,包括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

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历史的方方面面;

欧洲史及世界史中的不列颠史。

2.知识、技能与理解(程序性知识)

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与理解的要求,从编年式理解、关于历史事件人物及变化的知识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探究、组织与交流五个方面,分三个学习阶段,分别提出递进性的具体要求。请看表1、表2。

四、中、美、英三国的历史课程内容体系之比较

关于历史课程内容体系,当前各国主要关注分科与综合(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来看历史课程内容)、直线式或螺旋式与专题式(历史内容体系的整体结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历史内容体系的具体安排)这三对范畴。

(一)分科与综合

分科与综合的关系在世界课程发展史上是由来已久的课题,但以往并不是课程开发与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只是在二战后才成为各国课程改革中十分突出的、不能回避的主题。

远古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能力低下,那时只有一门学问,即自然哲学,它包含了当时所有的知识。相应地,教育内容也是混沌的、未加细分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研究从综合走向分化,从浑朴走向科学。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侧面分门别类地研究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产生了各种门类的学科。首先对近代科学作出系统分类的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后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派”在构建其分类体系时就依照了培根的分类。学科的分类与学校课程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培根依据当时科学成就与科研状况,开列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泛智学科体系,夸美纽斯(Comenius)则提出了泛智的课程体系,奠定了近代学校分科性课程体系的基础,这样的课程体系一直沿用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演变至今已成为课程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从根本上说来,课程整合符合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整体发展的客观现实,与当代科学综合性研究发展状态相吻合,并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课程整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开设综合课程,如美国学校开设的社会科,我国新世纪初中设置的《历史与社会》;另一是推行课程综合化,即以某一门学科为主整合相关学科知识。

1.美国学校历史课程——以历史为核心综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要求以历史为核心进行知识的综合。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是一个广泛综合的领域,它叙述并分析人类曾经有过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包括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科学技术方面、经济方面与文化方面等。分析人类活动的这五个领域,都必须置于历史的时间和地理的空间之关联中来思考。

这必然会在课程体系方面有所反映。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历史课程,是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主干,尽可能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做好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综合这篇文章。在幼儿园至4年级,开设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而在5-12年级则在国家核心课程——历史课程中强调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这样的课程模式,在全美国中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中具有典型意义。[3] [4]

2.英国学校历史课程——扩大传统历史范围进行综合

近数十年来影响英国历史教学的最为深刻的研究计划“学校委员会历史科13-16”,对英国传统的历史课程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研究小组设计一套建立在新历史教育理念上13-16岁学习阶段的新课程大纲。这一理念的基本观念有二,一是学校历史科必须“具有关联性”,历史科应该适应学生个体与社会的需要,一是学生需认识与掌握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历史课程,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所处理的对象是过去的人们,学生们需要设身处地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该课程增加了大量的现代史和世界史内容,拓展课程领域,包括医疗发展史、乡土史、教堂陈设、城市建筑等等。课程内容大为丰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加强了。[6] (P25-37)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内容体系承继了这样的做法。

3.中国学校历史课程——历史与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

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包括历史教科书一贯重视史地知识的综合。各种地图如疆域图、起义与战争形势图、中外联系的交通图等在历史教科书中频频出现。

我国中学历史课程也一贯重视与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知识的综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必修的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其中一个学习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内容,一个学习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重要内容。

(二)直线式、螺旋式与专题式

以往的历史课程的设计,存在着直线式排列与螺旋式排列的问题。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又出现了以专题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设计方式。

分科与综合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课程内容的学科领域问题。而直线式、螺旋式与专题式问题则主要是考虑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即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可接受性。所谓直线式,课程内容的设计按直线前进的方式排列,这样的方式简捷明了。所谓螺旋式,课程内容的设计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夸美纽斯在提出适应自然原则时,就已顾及教学内容可以跟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逐步拓展和加深。对于同一命题,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程度的加深,逐步扩大与加深教学内容。所谓专题式,课程内容的设计围绕某一专题组织的方式。专题式的课程设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利于内容的综合,便于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自由度。

1.美国学校历史课程——螺旋上升式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体系,呈明显的螺旋上升式。该课程标准对于每一个历史时期,不论是世界史还是美国史,都提出了分年级阶段逐渐攀高加深的学习目标。如关于早期文明“了解商业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促成两河流域、印度河和尼罗河区域的变迁的”,5-6年级多为叙述性和描述性要求(两河流域输入什么物产、从何处输入、如何输入等);7-8年级便有解释性和分析性要求(在地图上追溯联系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通过海上与陆路的长距离贸易路线,为什么这些物品对不同地区的社会都是重要的等);9-12年级则更提出了历史论证性要求(搜集印度河流域人们与世界其他地区人们接触的证据,什么样的证据是有价值的,印度贸易是如何发展的等)。[3] [4]

2.英国学校历史课程——大跨度专题式

英国1999年颁行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以第三阶段11-14岁为例),所列出的内容体系有:1066-1500年的英国(中世纪英国的主要特点,包括君主制的发展、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不列颠君主的显著的生活特点);1500-1750年的英国(君权、议会和人民,包括遍及不列颠岛的影响,当地的主要政治、宗教和社会变革);1750-1900年的英国(贸易发展和殖民扩张及其对联合王国的影响,包括当地的工业化与政治变革);1914年以前的欧洲史(史前欧洲,或者欧洲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历史事件);1900年以前的世界史(以往的非洲、美洲、亚洲或澳大利亚社会的文化、信仰和成就);1900年以来的世界史(20世纪以来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发展,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种族大屠杀、冷战及其对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影响)。[5]

该课程的设计,是以大跨度时间段的专题式来安排内容体系的。

3.中国学校历史课程——直线式与专题式相结合

我国历史新课程,初中阶段系直线式排列,高中阶段系专题式结构,因此新世纪中学历史课程设计是直线式与专题式相结合的内容体系结构。

初中历史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组成,中外古今的历史,作直线式的排列。高中历史由三个必修学习模块25个学习专题,以及六个选修学习模块41个学习专题组成。必修与选修课程,都是由学习专题组合而成的。

(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能够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可称为记忆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学习与记忆,便能获得并保持。程序性知识是借助某种作业方式间接推论的知识,包含应用规则对外、对内调控的能力,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尤要关注程序性知识的习得与掌握。在历史课程中历史知识要求属于陈述性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要求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提高能力水平;不仅要提升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历史学习,不仅仅追求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习的过程。

中、美、英三国的历史课程,都十分注意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结合,只不过三国的国家课程标准关于两者的结合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呈现方式的一大显著特点,即为历史内容与方法、能力的紧密相联,对每一历史时期的每一个主题都列出了“历史思考”与“历史了解”相整合的具体标准,十分详细,成为课程标准的最主要构成部分。[3] [4] 英国1999年颁布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历史学习大纲”中具体说明了学习要求,其中包括历史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架,由三个学习阶段组成。每个学习阶段的内容结构完全一致,包括“知识技能与理解”(系程序性知识),以及“学习范畴”(陈述性知识)。[5] 我国新世纪颁布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内容标准”部分,又都提出了与历史知识密切相联的方法、能力方面的要求。

比较中、美、英三国历史课程内容体系,寻找其共性与差异性所在。列表3如下。

标签:;  ;  ;  ;  

中美英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体系比较研究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