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与农业波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7)5-001-04
增加对“三农”的投资与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是政府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的两项重要政策措施。显然,这两项政策措施对农业的生产与波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这两项政策措施中,到底哪项措施更有利于农业稳定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波动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术界还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给出农业波动、投资冲击与现代化冲击的动态度量,并对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与农业GDP波动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第二部分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线性回归与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详细检验投资冲击与现代化冲击对我国农业波动的影响。第三部分得出结论,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从而在政策制订上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如何稳定农业生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与农业GDP波动的动态度量与波动性比较
在解释经济波动的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时,主要强调资本存量边际效率冲击的重要性,因此,后人常把投资波动冲击称为“凯恩斯冲击”。真实的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时,主要强调资本投入和劳动数量投入之外的现代化因素冲击对经济波动的重要性,因此,现代化冲击又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冲击。
为了分析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对农业波动的动态影响,我们分别利用投资缺口、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和农业GDP缺口作为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和农业波动的动态度量指标,并估算出1980~2005年间我国农业GDP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然后依据估算结果对此间我国农业GDP、投资冲击与现代化冲击的波动性作简要比较分析。其中,估算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5.0。
(一)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与农业GDP波动的动态度量
1、农业GDP波动的动态度量:农业GDP缺口
农业GDP缺口是现实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值占潜在产出的比率,它测度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出的影响。计算农业 GDP缺口首先必须计算潜在产出即潜在农业GDP。可供选择的估算潜在农业GDP的方法大致有两类:结构性方法与非结构性方法(Iris Cl aus,2000)。结构性方法的代表是生产函数方法,从经济学角度看,使用生产函数方法更具有说服力。但应用生产函数方法面临两个困境:一是生产函数形式的确定难以把握,二是通过生产函数法估算潜在农业GDP时必须使用失业率、固定资产使用率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往往难以获得。在我国直接使用生产函数法计算潜在农业GDP有困难,而非结构性方法是直接根据实际产出估计潜在产出,不需要其它统计指标,因而备受学术界青睐。非结构性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HP滤波方法(Hodrick and Prescott filter,1980)。这种方法估算潜在产出的基本思想是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现实产出的影响剔除而得到潜在产出,即利用平滑化工具将现实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也就是潜在产出,周期性成分就是产出缺口。
HP滤波是通过最小化下式:
在利用HP滤波估算我国农业GDP缺口时,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年度数据,数据较少,故采用OECD的建议,取λ=25 (下同)。由公式(1)得到我国1980~2005年间的农业GDP缺口(见表1(4))。
2、投资冲击的动态度量:投资缺口
借用农业GDP缺口度量农业GDP波动的思想,我们利用投资缺口来度量投资冲击。同样,投资缺口是现实投资与潜在投资的差值占潜在投资的比率,潜在投资也称充分就业投资,是指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的投资水平。
利用HP滤波将我国1980~2005年现实投资的自然对数 分解为趋势成分即潜在投资的自然对数,从而得到我国1980~2005年各年的投资缺口,具体结果见表1(5)。
表1 农业GDP缺口、农业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
注:表中的实际农业GDP是根据名义农业GDP与农业GDP缩减指数折算而来的,实际农业投资是名义农村固定资产除以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得到的。另外,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0年以后才出现,1980~1989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替。
3、现代化冲击的动态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缺口
对于“三农”而言,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从农民看,现代化指农民个体劳动素质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等;从农业看,现代化指农业科技含量增加、信息化程度提高等;从农村看,现代化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公共管理制度健全与完善等。无疑,现代化能够带来农业产值的增加。
现代化对农业GDP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传统的生产要素变得更有效率,因而,不能简单地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数量来解释,而只能用资本和劳动等有形投入要素之外的其它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来度量。因此,我们不妨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现代化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事实上,学术界也有用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现代化引起产出增长的惯例),而现代化冲击的度量则用全要素生产率缺口来表示。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常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中Y为农业GDP的现实产出,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存量,α,β分别为资本与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因子。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有:
对这个双对数模型,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OLS)直接加以估算,其中,Y,L的数据可以直接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得到,资本存量K的数据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L用农业劳动力表示。
由方程(3)给出生产函数的估算从而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HP滤波将全要素生产率(TPF)分解为趋势成分即潜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周期成分即全要素生产率缺口 ,从而得到我国1980~200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具体结果见表1(6)。
(二)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与农业GDP的波动相关性比较
依据所估算的农业GDP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我们绘制出图1,同时对我国农业GDP、投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作简要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1980~2005年间,我国农业GDP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都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农业GDP缺口在1980~ 1988年和1989~1996年形成两个较为完整的周期,从1997年开始,正的产出缺口开始缩小,并于1999年出现负值,2004年又出现正值,目前仍在增加,但增加的趋势比较平缓。
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在1980~1989年和1996~1995年形成两个较为完整的周期,从1996年开始,正的全要素缺口开始缩小,并于1999年开始出现负值,2002年达到负的最大值, 2004年出现正值,目前仍在缓慢增加。
投资缺口在1980~1990年和1991~1999年形成了两个较为完整的周期,从1997年开始,正的投资缺口逐步缩小并于2002年达到了阶段性负的最大值,2003年出现正值,并有增长的趋势。
从图1还可以发现,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GDP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明农业 GDP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投资缺口的波动幅度比较剧烈且较为频繁,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无论是波动幅度还是变化步调上,都与农业 GDP缺口更趋于一致。这表明,虽然投资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缺口都对农业GDP波动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农业投资缺口的独立性相对更强,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与农业GDP缺口之间的关联性更强。
图1 农业GDP缺口、投资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缺口
二 投资冲击、现代化冲击对农业GDP波动影响的比较分析
以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线性回归和方差分解方法来检验与比较投资缺口、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对农业GDP波动的影响力。
(一)投资缺口、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对于农业GDP波动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的,在研究农业投资波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农业GDP波动的脉冲影响作用之前,必须首先建立VAR模型。由于农业GDP缺口、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和农业投资缺口都是经过HP滤波法消除趋势得到的,所以这3个时间序列都是协方差平稳的,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建立一个三元VAR模型。
在VAR系统下进行计量检验的结果对滞后期的选择依赖性很大,一般而言选取滞后期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根据某些信息标准值来判断,常用的选择标准有SIC(Schwartz information criteria)标准和AIC标准(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二是 VAR模型中的各方程的总体显著性,以及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显著性;三是根据理论模型,要求回归出来的VAR残差应该是零均值、同方差、无自相关的向量。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选取滞后阶数为3阶。
笔者采用对VAR模型进行识别的Cholesky分解方法,识别出农业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GDP波动的冲击,并根据脉冲响应函数,计算出农业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GDP波动的脉冲响应函数与累积脉冲响应函数(计算过程由软件 Eviews5.0完成),其结果见图2~图5。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分别代表农业GDP对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部分为计算值,虚线为响应函数值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图2 农业GDP波动对农业投资的脉冲响应
图3 农业GDP波动对农业投资的累积脉冲响应
在图2中,农业GDP波动对于投资波动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是一个近似的阻尼余弦波,周期大约为9年。脉冲响应的具体时间轨迹为:当1个百分点的投资波动冲击发生之后,农业GDP波动出现了明显的正向反应,大约在3年后达到正的最大值,此时农业GDP产出缺口增加0.838个百分点。此后,投资波动对农业GDP波动的冲击开始减弱,并于第7年达到负的最大值,此时农业GDP产出缺口减少1.335个百分点。在第9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这一现象说明,农业GDP波动对于农业投资波动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虽然在长期内有明显的正向反应,但长期后,会出现反向反应,这表明由于农业投资增加虽然增加了农产品数量,但也会出现“谷贱伤农”等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增产不增值等现象。从累积脉冲响应函数图(图3)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前6期农业GDP对农业投资的累积脉冲响应为正,表明长期内增加投资还能起到增加农业产值的作用,而在第6~10期,累积脉冲响应为负,表明从中长期看,单纯地增加农业投资对农业GDP波动的累积影响不仅没有起到增加农业产值的积极作用,反而减少了农业产值。
在图4中,农业GDP波动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脉冲响应具体时间轨迹为:当1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发生之后,经济波动首先出现了正向反应,大约在2年后达到最大值,此时农业GDP产出缺口增加0.930个百分点。此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农业GDP波动的冲击开始减弱,并于第6年左右减弱为0.099,随后,农业GDP波动又开始向的正方向变动,在第8年,增加为1.032,形成又一个正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冲击对于农业GDP冲击始终为正向响应,从图5可以看到,农业GDP对于全要素的累积脉冲响应曲线始终是保持上升趋势。表明在“三农”中注入现代要素对农业GDP波动的冲击力度始终具有积极影响。
图4 农业GDP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脉冲响应
图5 农业GDP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脉冲响应
上述分析表明,农业GDP波动对于投资波动的脉冲响应模式与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脉冲响应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脉冲响应的时间轨迹上,还体现在冲击力度上:农业GDP波动对于投资波动的长期累积脉冲响应方向为负,且时滞较长,而且短期内投资波动对农业GDP波动的冲击力度远远小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力度。究其原因,投资增加虽然能较显著地增加农产品产量,但如果没有现代要素投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由于科技含量低,农民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农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增产不增值问题。而发展现代农业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对于农业GDP增长都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
(二)投资缺口、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对于农业GDP波动的线性回归分析
以上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识别出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农业GDP波动冲击的时间轨迹和冲击力度,为了进一步量化1980~2005年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农业GDP波动的作用力度,我们利用线性回归给出这一时期内我国农业GDP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三者之间的线性函数。在方程(4)中,YC[,t]表示农业GDP缺口,FT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缺口,INVEST表示农业投资缺口,方程(4)下方括号内为t检验值。
从方程(4)可以看出,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值,且很好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1980~2005年期间,无论是投资波动还是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我国农业 GDP波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投资对农业GDP波动的作用力度看,全要素生产率缺口的系数为0.697637,而投资缺口的系数仅为0.296158,这表明1980~ 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我国农业经济波动的总体影响要大于投资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投资缺口、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对于农业GDP波动的贡献率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变量的冲击效果,相反,方差分解则是将系统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分解成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其做法是通过将一个变量冲击的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冲击所做的贡献,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即变量冲击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我们继续利用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技术分析农业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GDP波动之间的相互贡献率。
Sims于1980年提出了方差分解方法,其目的是定量把握变量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中所用的方差分解模型为:
图6 农业GDP波动、投资冲击、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农业GDP波动的贡献率
由图6可见,如果考虑农业GDP波动的自身贡献率,那么对我国农业GDP波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农业GDP的自身波动情况,全要素生产率冲击与农业投资冲击对农业GDP波动的影响都远小于自身的作用,这意味着保持我国农业经济波动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在没有受到其他外界冲击情况下,我国农业经济系统是按着自身的规律自然进行波动的。而从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投资两因素对农业GDP波动的预测方差贡献率看,在滞后1期,农业GDP波动有67%可由自身冲击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农业GDP波动的贡献率是33%;在滞后 10期,农业GDP波动有75%可由自身冲击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农业GDP波动的贡献率是18%,投资冲击对农业GDP波动的贡献率是7%。这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于农业GDP波动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大,以上的分析和前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三 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比较两种政策措施对农业波动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化冲击对农业GDP波动的作用力度比投资冲击更强、方差贡献率更大。特别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单纯增加投资而没有现代要素投入的配合,增加投资引起的累积脉冲反应在中长期内会变为负值。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投资应注意“好钢用到刀刃上”,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稳定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对发展现代农业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政府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等制度改进方式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对稳定农业生产也起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