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彦[1]2002年在《光导纤维pH传感器的研制及在工业中应用的探讨》文中提出光导纤维pH传感器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灵敏度高、可连续、自动、遥测的新型分析技术。光导纤维pH传感器研究一般集中在生理、医学的活体监测方面,尚未见有光导纤维pH传感器在工业过程分析应用的报道。 本文在系统总结光导纤维pH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就合成新的疏水性指示剂,研制光导纤维pH传感器进行了以下探讨性工作。 1、合成了中性红十六酰亚胺,通过PVC包埋固定法研制了中性红十六酰亚胺为敏感膜的光导纤维pH传感器。其响应范围为pH7.0-9.0,响应时间为20秒。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在70℃下仍保持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 2、合成了蓓因十六烷基酯,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光导纤维pH传感器其响应范围为pH7.0-9.0响应时间为87秒。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在80℃下仍保持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 3、合成了玫红酸十六烷基酯,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光导纤维pH传感器,其响应范围为pH9.0-10.5。响应时间为80秒。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在70℃下仍保持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 4、合成了溴百里酚蓝十六烷基酯,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光导纤维pH传感器,其响应范围为pH8.5-10.5。响应时间为65秒。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在70C下仍保持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 5、合成了涅酚蓝十六烷基酯,在此墓础上研制b光导纤维的传感器,其响应范围为PH6.5书.0。晌应时间为82秒。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在80oC下仍保持良好的可逆性、稳定性。 以基于蓓因十六烷基酯为敏感膜的光导纤维PH传感器为代表,探讨了其在蔗糖清汁旧0℃)中寿命及结垢问题。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在 21天内没有明显衰减,传感器敏感膜表面无结垢现象,有关应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赵文琪[2]2010年在《纳米复合光学生物敏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文中认为光纤传感技术是材料、信息、生命、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中光学敏感材料研究对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性能光纤生物传感材料的制备是研制高性能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光纤生物传感敏感材料必须具备对待测物质优异的敏感性能、高度的选择性、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等特点。对葡萄糖的检测在临床诊断(特别是糖尿病)、基础医学研究及食品工业等领域中十分重要,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仪器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存在检测过程复杂、响应慢、成本高等缺点。光纤葡萄糖传感器具有检测精度高、响应快、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检测葡萄糖的有效手段,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制备了二氧化硅(Si02)纳米粒子并在其表面引入氨基,用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并将固定化酶与荧光指示剂复合,制备出同时具有催化及光敏特性的纳米复合生物传感材料。设计和构建了基于酶催化及荧光猝灭的光纤葡萄糖传感器,并初步研究了传感器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Stober水解法制备粒径均一大小为100nm左右的SiO2纳米粒子,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硅烷化试剂3-氨基丙基叁已氧硅烷(APTES)及偶联剂戊二醛(GA)对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引入氨基,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研究了硅烷化试剂APTES浓度、GA的浓度、最佳给酶量、酶固定化过程中的pH值等因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2)研究和对比了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储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研究表明,固定化酶具有优良的储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同时具有固定化酶及荧光指示剂钌(Ⅱ)-联吡啶(Ru(bpy)3Cl2)的复合敏感膜,并设计和构建了基于酶催化及荧光猝灭的光纤葡萄糖传感器,利用锁相放大检测技术,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研究表明,该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范围为100mg/dL~500mg/dL,响应时间35s,同时具有较好的线性检测关系。(4)制备一种新型的同时含有GOD和荧光指示剂Ru(bpy)3Cl2的SiO2荧光纳米复合粒子,初步研究其性能。为研制新型纳米复合光学生物敏感材料打下基础。
叶鼎铨[3]1999年在《国外非通信光纤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1序言光学纤维是二战后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在美国最早开发出传象束,用以传送文字和图像。在60年代,高损耗的光纤已在工业中获得应用。进入70年代后,开始了低损耗光纤的开发竞争,导致了光纤的飞跃发展。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研制出20dB/km的...
参考文献:
[1]. 光导纤维pH传感器的研制及在工业中应用的探讨[D]. 刘金彦. 广西大学. 2002
[2]. 纳米复合光学生物敏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 赵文琪.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3]. 国外非通信光纤的应用[J]. 叶鼎铨. 玻璃纤维.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