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王玉香

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王玉香

(温州市苍南县站前小学 3258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是对现实中各种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变化规律进行抽象表述及逻辑推理的一门科学。在数学学习中,归纳推理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比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学生今后进行性更深入数学学习的基础。文章先对归纳推理的内涵进行简要概述,然后探讨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归纳推理;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学生具备归纳推理能力,可帮助其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积极探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进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帮助。

1.归纳推理基本概述

归纳推理属于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归纳推理主要从个别事物得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结论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推拿推理两种类型,其中不完全归纳推理还分为科学归纳推理与枚举归纳推理两种类型[1]。归纳推理为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相互转变的认知过程。

2.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 借助范例列举训练,提高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知识积累较少,因此培养学生相关数学能力也较难。而归纳推理作为小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势必对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2]。为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合理选择数学教学方法,借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范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想,使得学生在实际问题解答中形成与发展归纳推理能力,这不但可提升数学教学成效,还可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相关知识,最终让学生在其它课程的学习中运用归纳推理这一思维方式。

以教学小学数学《认识平面图形》这一课时为例,教师就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拿出手中的书本,提问学生:“同学们,我手中拿着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数学课本”,学生这种回答潜意识的,但是事实上教师想要获得的答案并不是这样的。为此教师可继续向学生提问:“不要主要看书本,想象一下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看一看这本书像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引导,几个提前预习过的学生就瞬间明白,纷纷回答“长方形!”,听到学生的答案,教师微微点头,并且依此将本节课要讲的“认识平面图形”展现给学生,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导入效果。此外,在课堂教学及课后拓展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存在的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结合学生认知选择合适引导方法,锻炼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寻找规律的方式,对学生归纳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从特殊转为一般,进而让学生从繁杂的问题中寻找到共性,之后通过分析逐渐简化理解,促进学生思维逐步发展[3]。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发展的,为此需要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寻找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促使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

在具体的引导上,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合适引导方法。比如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直接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此类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恐惧心理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的降低难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有所发展,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针对认知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的规律,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归纳推理能力。结合学生认知选用合适引导方法可以保证班级中每一名学生均可在课程学习过程得以发展,使得学生数学水平逐步提升,进而为学生初高中及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3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深化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学生亲历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思维。归纳推理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为了深化学生对归纳推理方法的掌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尝试让学生尝试应用归纳推理解决数学问题[4]。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思考过程还可以给予学生引导及点拨,以让学生可以灵活应用归纳推理方法。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借助归纳推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不仅可让学生直观感受解答方法的功效,还可以对思维方式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育效果及思维培养效果。

以小学数学《正比例》的知识内容讲解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知识采取概念、案例讲解的方式,常常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且学生也常常难以直接判断两个数是否成正比例,这样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应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深入理解。如一节列车的长度为20米,两节车厢的长度为40米,3节车厢的长度为60mi,以此类推,学生就逐渐发现40与2、60与3存在正比例的关系,如果让学生推算出7节车厢的长度,学生可以很快的得出答案。通过上述的引导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归纳推理的应用模式,进而让学生逐渐掌握应用归纳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归纳推理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对数学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归纳推理,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运用归纳推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瑾. 小学阶段数学归纳推理课程的实施研究[J]. 教育科学, 2010, 26(3):38-43.

[2]李兴贵, 王新民. 数学归纳推理的基本内涵及认知过程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 2016, 25(1).

[3]周晶晶. 浅谈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神州旬刊, 2017,15(4):44-44.

[4]陈昕. 归纳推理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旬刊, 2015,23(2):23-23.

论文作者:王玉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王玉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