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余莹莹

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余莹莹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311

摘要: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人们开始逐渐提升的物质生活水准,人们开始提出了更高标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品质。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保证所建设的建筑工程结构具备比较高的质量,设计工作人员要保证以热情的工作心态、积极的工作态度进行设计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流程,同时就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用的设计方法越来越多,其中框架结构设计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由于框架结构设计形式简单、同时还能对建筑结构进行灵活的布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中。虽然框架结构的应用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最终不断提高我国框架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1.1 刚柔度适合的原则

在对建筑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就是刚柔适度的原则。框架结构设计过柔时,在地震、风速等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形,从而引发楼体倾倒;如果框架结构设计过刚,那么建筑的变形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这样建筑遭受瞬间较大的作用力时建筑会因为柔韧度不够而遭到彻底的毁坏。

1.2 抓重点、分清主次原则

在对建筑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于每一个不同的组成构建,其所起到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抓住设计的重点,从而确保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这样即使当建筑受到较大外力破坏的时候,建筑结构中的各个部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合力抵抗外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例如在对建筑工程梁柱进行设计的时候,由于建筑的柱往往承受的外力大于梁,因此对于梁柱的设计往往需要符合强柱弱梁的要求,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2建筑中框架结构设计流程

2.1 选择截面尺寸

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基础。为实现在梁端形成塑性铰的情况下,柱端的非弹性状态不会屈服于罕遇地震作用,从而节点仍旧处于弹性工作的状态的目标,在进行梁、柱界面尺寸的选择时不仅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取值范围,而且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柱与梁的线刚度比值大于1,也就是说要强柱、弱梁、强节点。

2.2掌握梁、 柱的适宜配筋率

在设计框架梁的配筋时,应该充分把握“适中”的原则。当然,无论如

何增大或者减小,都应该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要求的最大或者最小配筋率。另外,根據《规范》可知,梁的最小配筋率不仅与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且与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的比值有关,因此,梁的最小配筋的确定一定要依据《规范》 的规定。

3 建筑设计时框架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计算

一般来讲,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相关的计算工序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些计算从建筑工程项目, 动工之前一直延续到完工之后的验收阶段,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工序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并且繁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如果这一工序出现了问题,那么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前期的图纸绘制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问题容易出现错误之外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这项工程施工的时候, 会涉及到建筑物的宽度、长度以及面积等需要大量计算的内容。而且 这些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对数据准确度的要求十分高,如果技术操作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失败。除此之外,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时,还会用到力学方面的知识,这也就大大地增加了计算的难度。所以,在遇到相关的计算问题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通常情况之下,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除了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全面地分析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施工地点能够承受的压力等等。另外在计算时,还应当借助一些工具,尤其是三维立体式的空间分析软件,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计算方面的失误。

3.2抗震性

我国有很多地区属于地震频发带。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时候,相关的抗震性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具体施工建设的时候, 我们很少注意框架结构这部分。因为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也就更加决定了在施工工艺方面, 需要加强对抗震性的处理。一般来讲,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抗震性的稳定性,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建设:①为了承载地震压力的薄弱层; ②柱防震。而在这项工程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第一个部分。这主要是因为薄弱层是最先承受地震压力的部分,但是它却是一个结构层, 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抗震性因此, 做好关于它的防护措施十分必要通常情况之下,为了保证薄弱层能够抵抗住地震的压力, 必须加强这一结构层的柱截面, 而且这还需要条件的许可。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善层高的方法来实现。至于第二部分的柱防震,一般来讲,能够对其进行加强的方法,主要是能够通过柱的质量以及面积来实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柱防震会涉及到柱体纵向以及横向的双向施工,所以需要对这两个方面分别加强。

3.3配筋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框架结构的施工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而在这一部分的施工过程中,配筋又是最容易失误的环节。而且,根据施工部位的不同,配筋还分为柱配筋以及梁配筋两个部分。所以,这也就相对加大了配筋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接下来文章将会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分析:①在柱配筋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荷载结构以及顶点施工的失误而出现问题。而且,这些因素在具体施工的时候,还和其它的施工因素有所关联,比如说顶点的位置就和建筑物的高度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所以,如果这些因素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崩塌。而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只能是对这些因素实施全面、科学以及合理有效地监督管理,并且在施工的时候,对这些因素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准确地计算。当然,对一些施工材料的选购也需要格外注意。②关于梁配筋的施工问题。和柱配筋会出现的问题不同的是,这种配筋更容易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占用的土地面积。而在这个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则是主筋与挑梁的融合。因为在施工的时候,会参考相应的施工图纸,但是在绘制施工图纸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将这一部分详细地表明,这也就使得在进行这一工序的时候,施工人员不能够准确地确定主筋与挑梁是否完美的融合。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则是在绘制图纸的时候注意全面性以及细节的部分。当然,也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加强。

4结束语

随着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多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遇到的新问题也会随之增长。实际中, 设计建筑框架结构,需要设计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相关规范, 对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合理的评估、认真分析、判断,最终确定无误后才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参考文献:

[1]黄起成.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J/OL].河南建材,2018(02):207-208[2018-04-28].

[2]李秀芬.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6):9-10.

[3]朱慧鹏.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09):120.

论文作者:余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余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