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国的供水与水费(论文文献综述)
冯欣[1](2021)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必须要素。面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和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现状,农业水价改革势在必行。但农业用水提价与农民承载力间的矛盾,制约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开展。因此,进行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出发,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对于推动改革开展、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加权Topsis法、Micthell评分法、模糊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识别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分析了其利益诉求和影响水价的机理,确定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及其分担水价,提出了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划分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阶段,阐明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划分为初始、深入试点、全面推进和分类施策四个阶段,归纳了各阶段特性。分析了改革中制度变迁和机制形成的过程,任务分配和改革进展的空间特征,以及机制落实和节水增效的改革成效。总结了改革创新、多样化的做法和明显的分类特征。(2)构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根据改革特征和文献研究,确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分别从指导政府决策和客观定量评价两个角度出发,对31省(区)改革进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省改革进展评价得分在43.332-99.97分之间,呈现南方>北方,东部>西部>中部的区域特征。粮食主产区受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承载力低等因素影响,改革进展普遍偏慢,需要建立改革激励和农业水价分担机制。(3)明确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判定和评价方法,丰富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理论。对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进行定义、识别和分类,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在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诉求和影响农业水价的机理。利用专家咨询法进行利益相关者评价,得分在1.55-7.243,呈现农业用水供给方>农业用水使用方>支援保障方,政府>农户>社会。从利益评价和利益诉求出发,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分担方式,明确了政府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政府、农户在农业水价分担中的主体地位。(4)提出了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评估方法,明确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的评估方法包含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综合分析及修正4个部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定性的利益评价;利用C-D生产函数、单位效益和模糊数学模型等方法,从粮食安全、灌溉效益和生态价值3个角度出发,对主要利益相关者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进行定量评估;对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从激励地方改革和扶持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目标出发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分别在0.302-0.399,0.292-0.472和0.21-0.395;中央、地方和农户承担的农业水价分别在0.011-0.204元/m3,0.010-0.236元/m3,0.009-0.217元/m3;根据2018年粮食播种和灌溉情况,确定当年粮食灌溉共产生水费496.82亿元,其中中央政府172.1亿元,地方政府165.19亿元,农户159.54亿元。(5)建立了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提供了破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困境的途径。在改革进展、利益相关者和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核心,四个服务”的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对于破解改革困境、推动改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1)提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进行了评价;(2)提出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判定和评价方法,丰富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的理论;(3)提出了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确定方法,确定了各省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
张司锋[2](2020)在《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文中提出现行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度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用水价格市场化改革滞后,导致灌区管理收支不平衡、水资源浪费严重。2017年,南阳引丹灌区以孟楼镇为试点,开始尝试推行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改革中陆续在试点安装了量水设备,确立了初始水权,核定了农业用水价格,实行了水票制来进行供水并对节水进行了补贴,历时三年初步完成了水价改革。在改革中,遇到了各参与方的执行难如行政方参与方节奏异步、用水户利益纠纷、农协发挥作用难、资金不足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分析出了孟楼镇试点改革中沟通机制不健全、高峰用水困难及缴费压力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及资金来源不足的影响因素,结合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色列的水价收费政策措施、资金来源机制、灌溉技术开发经验,对灌区全面水价改革提出了建立科学协作机制,差异化收取水费,引入技术人才及设备,多元化水价收入来源、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规范土地流转等建议来解决上述改革中问题,最后对试点水价改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灌区全面推行水价改革进行展望,为其他地区进行灌区水价改革提供了参考案例。
陈敏[3](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方晖[4](2019)在《江苏省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江苏省水费征收管理体制的特点,省级供水单位不直接收取水利工程水费,由市、县两级供水单位负责征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省级以补偿省级供水成本,而自2007年之后各市、县不再向省级供水单位上交水费,这导致省属水利工程的供水成本长期没有在水费收入中得到合理补偿。另一方面,随着江苏省南水北调水价政策的逐步落实,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及水价调整后的新增水费收入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分摊,因此该水价政策提出之后,新增的水费收入如何合理补偿供水成本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国有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问题进行研究,找到有效途径缓解供水单位的成本压力,完善相关补偿机制,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通过水费收入分配及财政补贴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结合产权与水权理论、水价形成及制定理论及成本补偿理论。利用国有水利工程历史供水成本数据、近几年农业和非农供水量数据与水费收入数据及相关财政补贴数据,从农业与非农业、分行政区和分片区两个不同的维度将供水成本与水费收入进行对比分析,从水费收入分配及财政补贴两个方面对供水成本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江苏省两次供水成本核算数据,构建灰色时间序列模型GM(1,1)估算近几年国有水利工程的供水成本,并依据农业及非农业的供水保证率测算相应分摊系数,将总供水成本分摊为农业及非农业供水成本。(2)探讨了不包含南水北调新增工程的国有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机制。从水费收入补偿的角度研究了水费收入分配的计算公式,核定了近期江苏省各市、县水费收入上交补偿省级供水成本合理比例。进而以江苏省2017年骨干水利工程实收水费、应收水费数据为例进行具体分配核算、计算了水利工程的供水缺口,从政府财政补偿的角度提出了改革水利工程供水财政补贴的方向性建议。(3)进一步研究了落实南水北调水价政策的国有水利工程成本补偿机制。从新增水费收入补偿成本的角度研究了水费收入上交南水北调及省级供水机构的计算公式,并以近几年水费收入数据为例核算了政策的过渡期及远期江苏省各市、县上交南水北调、上交省级的比例,同时将供水成本与调价后的新增水费收入进行对比对财政补贴补偿成本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对江苏省国有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张楠[5](2018)在《供水系统建设PPP项目合理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供水行业通过国有和地方政府经营发展模式为城市居民、农业、工业提供用水服务,具有垄断性和社会福利的特殊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水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的产水标准和开发技术都为政府资金投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中国在水务行业中引入PPP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以价格和使用效率为手段的市场化改革,也有效分担了政府财政压力。中国水价经历了从无偿性用水到阶梯水价的改革历程,相较于传统公用事业,如何控制成本、对PPP模式下的公司项目制定合理价格成为这场市场化改革中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国内外供水基础设施定价机制的现状,针对国内外不同的定价机制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依据城市供水系统工艺流程分析PPP模式下的水价内涵,从供水阶段细致分析影响特许经营价格的因素。列举现在普遍应用的定价模型,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形成PPP模式下的合理定价模型。根据A市特许经营公司公私合营的供水厂项目的数据,带入合理定价模型中,在考虑了产水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和特许经营企业投资收益的基础上进行测算,对比A市当前的城市供水价格,得出A市现状水价难以满足供水成本的结论。针对以上结论,从A市PPP模式下定价机制、定价构成和水价听证机制等方面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再从政府补偿、听证制度的改善、水价成本比例的调整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PPP模式投入城市供水公用事业后提供更为合理的定价思路和建议。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项目数据,分析了供水系统PPP项目特许价格的定价机制,对更好的制定供水价格,达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点提供建议和参考,促使水价成本在供水过程这一分支更为清晰化,希望能为水务PPP项目的合理定价乃至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的合理化定价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侯小虎,金海,谷丽雅,张林若[6](2018)在《国外调水工程供水合同分析及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文中认为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北水南调工程供水合同、澳大利亚供水合同、法国供水合同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国家供水合同、同一工程不同受水区和同一受水区不同时期供水合同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外供水合同的可鉴经验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合同的可改进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合同的建议。
周珺华[7](2017)在《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文中认为本文详细阐述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情况,阐明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初期的历史遗留问题。挖掘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存在用水的效率不高、国家政策与管理现状存在差距、水费支付对象不明、向省外调水费用未足额收取等问题,进而分析总结出管理体制不顺、水量交易主体不明、补偿政策缺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开展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水费管理实践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水费管理机制的案例,论述了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兼有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水等公益功能,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南水北调的相关研究不仅要强调水资源准公共产品的特点,还要兼顾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所以,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的研究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费用的研究,有其独特之处。文章广泛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水价及供水成本补偿实践,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水资源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管理政策的不同,因地制宜开展水费管理。但是,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对农业水费采取优惠政策,弥补农业供水上的损失,保证水利供水工程维持简单再生产,分为成本和价格两种不同的补贴方式,而我国各地区在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和农业供水补偿相关机制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考虑到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建成之后,受水区综合供水主要是农业,灌区农民是水价政策的直接受益人的现状。因此对照相关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详细数据,研究了苏北地区农民对于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制定相应农业用水补偿政策方案的参考性依据。结合江苏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现状,文章研究提出基于政府补偿的四种水费管理方案,统筹考虑管理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各种因素,指出了各方案存在的优缺点。经过详细的综合比较,分远期、过渡期、近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最优方案。结合国内外农业水费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的宏观对策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水量交易主体,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投入,加强用水管理等几个方面。最后,对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展望了随着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推广,水价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南水北调水价政策制定的新目标,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范登云,张雅君,许萍[8](2016)在《法国水定价及公私合作供水模式的经验和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国采取市场与政府并举、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的供水模式,供水单位、政府和公众有序参与的水价定价程序和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主流水定价方法,使法国水价在调节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杠杆作用。以法国水定价及公私合作的供水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的供水事业改革提供参考。
代源卿[9](2014)在《我国水价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国水资源危机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我国的水价政策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我国水价形成机制、定价方法、规制体制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合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为了试图解决上述问题,选择从科学发展观视野出发,对我国水价规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一部分首先详细论述了对我国水价规制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扼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水价形成机制和规制体制理论的研究动态,然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首先概括了水资源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即水资源供给的自然垄断性、稀缺性、外部性、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和区域差异性等,这也是政府进行水价规制的理论依据;接着通过对水价规制基本内涵和水价规制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水平规制、价格结构规制、规制体制)的阐述,以及对水权、水权交易和水质规制的论述,使得水价规制的理论体制更加丰富,水价规制的内涵也得以延伸。最后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实际应用和社会分配效率两个角度,对传统定价方法和激励性定价方法下的水价规制主要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比较。第三部分通过阐述价格机制在市场机制中的核心作用,明确其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意义,而且结合科学发展观设计科学合理的水价定价机制,是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并据此认为科学发展观对水价制定的新要求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高效利用、坚持成本回收等,由此提出科学发展视野下的水价应由资源成本、工程成本、环境成本、管理成本、合理利润和税金等六部分组成的观点,最终成功建立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定价机制模型。第四部分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水价规制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两大方面对英国、法国、美国这几个国家的水价规制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归纳得出它们的现行水价规制普遍具有水价管一理权限一明确、职责一清晰、专一业化程度一高,水价制定原则与定价机制合理,水价构成要素比较真实合理以及水价执行与调整机制规范透明等特点。第五部分为我国水价规制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水价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概况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得出我国水价改革经历了行政事业性水费和商品水价两大阶段,并从水价制定基本原则、水价规制基本内容和规制体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我国现行水价体系的现状,据此归纳分析得出我国水价形成机制存在着水价构成要素不合理、定价方法欠科学等问题;水价规制体制存在着规制权力分散与效率低下、规制机构规制能力欠缺、供水企业政企不分与效率低下、水价成本审核监督机制尚未健全与水价秩序混乱以及社会公众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第六部分从科学发展观视野出发,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水价政府规制的路径与对策,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造科学合理的水价构成要素、加快推广定价机制多元化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以及从转变政府职能、明确部门职责、提高政府规制能力、健全水价成本审核监督机制和提高政府规制透明度等方面深化水价规制体制改革。
徐彬[10](2013)在《我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我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分成四个方面,分别是融资模式、扩张模式、技术模式、规制模式、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且分析了地域性水务发展规律。对于水务融资模式:我国水务领域融资模式多元化。我国的水务私有化程度大大超过俄罗斯。我国在中小型水务项目中可以引入更灵活的特许经营方式。在引进外资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对于水务扩张模式:我国的国有水务企业以本地扩张为主。我国的民营水务企业以异地—技术扩张为主。我国的水务设计单位以技术—本地扩张为主。外资在我国水务以合资—溢价收购形式为主。日本的“官民合作”体系用来拓展海外业务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对于水务技术模式:我国的城市水务基础设施迅猛发展。我国主要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各种生物污水处理法。我国的管网漏损率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情况要好。我国水务企业基本上常规的水务设施用国产,少数先进设备进口。对于水务规制模式:我国近年来出台不少水务法律法规,加强了水务规制。然而现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水务规制问题,诸如产权与经营权的区分、水价制定、水务整合管理、水务资产管理等问题。建议修改《城市供水条例》,对各不同具体水务运营模式中的经营权与收入分配进行合理的划分;出台更多科学制定水价的办法;出台综合水务法律、政策执行时要充分考虑水务整合管理;引入水务资产生命周期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进行水务资产管理。对于我国的地域性水务发展:辽河、淮河流域最需要水污染治理。我国北方对供水规制控制更严格。我国东部水务中私营经济的成分明显更高,且我国主要的水务企业大多出自东部。我国城乡间水务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水务设施的差距在减少。我国不同地区水务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其它很多国家也有。我国不同地区水务融资方式、水务技术方式应有所不同。地域性水务发展模式受水资源、水污染、水务企业扩张、水务技术、水务规制、水务融资综合影响。
二、法国的供水与水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的供水与水费(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研究进展 |
1.2.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1.2.2 农业水价分担 |
1.2.3 农业水价补贴(补偿) |
1.2.4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 |
1.2.5 农业水价和灌溉价值计算 |
1.2.6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名词解释 |
2.1.1 农业水价 |
2.1.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2.1.3 农业水价合理分担 |
2.1.4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 |
2.1.5 农业水价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关系辨析 |
2.2 理论基础 |
2.2.1 准公共物品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社会分工理论 |
2.2.4 效用价值论 |
第三章 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研究 |
3.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历程和制度变迁 |
3.1.1 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历程 |
3.1.2 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变迁 |
3.2 改革任务和进度分析 |
3.2.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
3.2.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进度 |
3.2.3 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改革进程变化趋势 |
3.3 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
3.3.1 农业执行水价对运营维护成本弥补情况 |
3.3.2 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落实情况 |
3.3.3 供水计量、定额管理和管护机制配套情况 |
3.4 改革成效 |
3.4.1 节水成效显着 |
3.4.2 灌溉和生产效率提升 |
3.5 改革特点及存在问题 |
3.5.1 改革特征 |
3.5.2 存在问题 |
3.6 小结 |
第四章 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研究 |
4.1 指标识别 |
4.1.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特点 |
4.1.2 指标选择原则 |
4.1.3 指标确定依据和初步识别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体系 |
4.2.2 权重确定 |
4.3 以指导政府决策为目标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 |
4.3.1 指标评价标准 |
4.3.2 模型构建 |
4.3.3 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政策性评价结果 |
4.3.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政策性评价区域差异 |
4.4 基于加权Topsis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定量评价 |
4.4.1 模型介绍 |
4.4.2 基于加权Topsis的改革进展评价结果 |
4.4.3 基于加权Topsis的改革进展评价区域性差异 |
4.5 两种评价方式下结果的差异及综合结果 |
4.5.1 两种评价结果差异 |
4.5.2 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 |
4.5.3 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域性差异 |
4.6 小结 |
第五章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 |
5.1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定义与识别 |
5.1.1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识别 |
5.1.2 Mitchell评分法 |
5.1.3 基于Mitchell评分法的利益相关者确定 |
5.1.4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分类 |
5.2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分析 |
5.2.1 利益关系 |
5.2.2 利益诉求 |
5.2.3 利益相关者影响农业水价的机理 |
5.3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专家评价 |
5.3.1 指标体系 |
5.3.2 专家评分结果处理方法 |
5.3.3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专家评价结果 |
5.3.4 科研学者与实践工作者评价结果的差异 |
5.4 利益相关者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的合理分担 |
5.4.1 分担主体识别 |
5.4.2 利益相关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分担责任 |
5.4.3 政府部门的分担方式 |
5.4.4 用水农户及相关组织的分担方式 |
5.4.5 社会机构的分担方式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定量方法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 |
6.1 基于灌溉效益的农户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 |
6.1.1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价值 |
6.1.2 粮食作物单位水产出与农业单位水产出的关系 |
6.1.3 基于C-D生产函数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
6.1.4 基于灌溉效益的农户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
6.2 政府内部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 |
6.2.1 评价体系构建 |
6.2.2 基于粮食安全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评估 |
6.2.3 基于水资源灌溉效益的政府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
6.2.4 基于生态价值的政府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
6.2.5 地方及中央政府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
6.3 基于定量方法的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研究 |
6.3.1 基于定量评价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 |
6.3.2 基于运行维护成本各方分担的农业水价 |
6.3.3 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农业水价合理分担份额确定和机制建设研究 |
7.1 基于“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的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研究 |
7.1.1 “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
7.1.2 基于运行维护成本各方承担的农业水价 |
7.1.3 农户分担的水价与当前执行水价之间的关系 |
7.1.4 基于“定量+定性”综合评估的各方水费承担额度 |
7.1.5 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域性特征 |
7.2 基于激励和扶持机制的农业水价合理分担份额修正 |
7.2.1 标准确定 |
7.2.2 修正后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 |
7.2.3 修正后各方承担的农业水价 |
7.2.4 修正后粮食灌溉水费分担情况 |
7.2.5 修正后分担结果的区域性特征 |
7.3 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 |
7.3.1 合理定价机制 |
7.3.2 政策倾斜机制 |
7.3.3 农户参与机制 |
7.3.4 社会参与机制 |
7.3.5 保障机制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背景与意义 |
(一)背景 |
(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理论基础 |
五、概念界定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本研究的创新成果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一章 孟楼镇水价改革概况 |
一、南阳引丹灌区及孟楼镇简介 |
(一)灌区简介 |
(二)孟楼镇简介 |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情况 |
(一)水价改革的改革目标 |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方案 |
(三)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措施介绍 |
(四)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节点 |
(五)孟楼镇水价改革结果 |
第二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 |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 |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 |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 |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 |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 |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 |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 |
(一)灌溉技术不足的问题 |
(二)平台建设困难的问题 |
第三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分析 |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分析 |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分析 |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分析 |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分析 |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的分析 |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分析 |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分析 |
(一)灌溉技术不足问题分析 |
(二)平台建设困难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国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经验 |
一、美国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
二、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
(一)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
(二)水价改革后日本灌溉生产模式 |
三、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
(一)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
(二)水价改革后的以色列灌溉技术 |
第五章 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建议 |
一、完善水价改革运营机制 |
(一)建立健全行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
(二)建立促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机制 |
(三)指导种粮大户优化生产机制 |
(四)建立水务公司科学运转机制 |
二、加快资金来源体系建设 |
(一)争取财政扶持 |
(二)鼓励民间资本加入 |
(三)拓展业务,多元化资金来源 |
(四)发展三农促水价改革 |
三、解决技术问题建议 |
(一)培养引进技术人才 |
(二)进行灌溉、量水设备安装 |
(三)考察调研,边改革边纠偏 |
四、以“土地流转”促水务改革的建议 |
结论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鸣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结构框架 |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1.4.1 数据来源 |
1.4.2 数据处理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
1.5.1 研究重难点 |
1.5.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2.1 研究动态 |
2.1.1 文献综述 |
2.1.2 研究述评 |
2.2 基础理论 |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
2.3 相关概念 |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
3.1 发展历程 |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
3.2 比较分析 |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
3.3 需求分析 |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
3.4 基本特征 |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
3.5 阶段特征 |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
5.2.1 基本类型 |
5.2.2 有效性分析 |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
5.3.1 基本类型 |
5.3.2 有效性分析 |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
5.4.2 主要特点 |
5.5 调查数据分析 |
5.5.1 抽样调查分析 |
5.5.2 典型调查分析 |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
8.4 算例 |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
(4)江苏省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1.2.1 产权与水权理论 |
1.2.2 水价形成理论 |
1.2.3 水价制定理论 |
1.2.4 成本补偿理论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 |
2.2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 |
2.2.1 水费收入对供水成本的补偿 |
2.2.2 财政补贴对供水成本的补偿 |
2.3 南水北调供水成本核算及补偿 |
2.3.1 南水北调供水成本核算 |
2.3.2 南水北调供水成本补偿 |
第三章 供水成本GM(1,1)估算 |
3.1 水利工程供水现状 |
3.1.1 水利工程概况 |
3.1.2 水利工程供水情况 |
3.2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构成及相关核算数据 |
3.2.1 供水成本构成 |
3.2.2 供水成本的相关核算数据 |
3.3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GM(1,1)动态估算 |
3.3.1 分行政区成本估算 |
3.3.2 分片区的成本估算 |
3.3.3 农业和非农供水成本的分摊 |
第四章 供水成本补偿机制 |
4.1 水费收入对供水成本的补偿 |
4.1.1 水费征收标准 |
4.1.2 水费收入情况 |
4.1.3 水费收入与供水成本对比 |
4.1.4 水费收入分配机制 |
4.2 财政补贴对供水成本的补偿 |
4.2.1 水利工程供水资金缺口分析 |
4.2.2 财政补贴补偿供水成本的核算 |
4.2.3 改革水利工程供水财政补贴方向性建议 |
第五章 落实南水北调水价政策的供水成本补偿机制 |
5.1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水价政策概况 |
5.1.1 水价政策与应缴水费 |
5.1.2 水价政策执行方案 |
5.2 水费收入对供水成本的补偿 |
5.2.1 过渡期水费收入分配机制 |
5.2.2 远期水费收入分配机制 |
5.3 财政补贴对供水成本的补偿 |
5.3.1 过渡期财政补贴 |
5.3.2 远期财政补贴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6.1 研究总结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供水系统建设PPP项目合理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情况 |
2.1.1 国外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情况 |
2.1.2 国内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情况 |
2.2 国内外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研究 |
2.2.1 国外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研究 |
2.2.2 国内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研究 |
2.3 国内外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理论研究综述 |
2.3.1 国外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理论研究综述 |
2.3.2 国内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理论研究综述 |
第3章 城市供水系统特许价格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
3.1 PPP模式下的水价形成机制 |
3.1.1 城市供水系统及其特性 |
3.1.2 PPP模式下的水价内涵 |
3.2 供水阶段工艺流程及特许价格构成要素分析 |
3.2.1 供水阶段工艺流程简介 |
3.2.2 特许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3.3 数据样本的来源 |
第4章 特许价格影响因素下水价模型的建立与实例分析 |
4.1 现有水价模型分析及PPP模式下合理水价模型的建立 |
4.1.1 现有水价模型分析 |
4.1.2 PPP模式下合理水价模型的建立 |
4.2 PPP模式下合理水价模型的分析 |
4.2.1 平均每年产生的供水成本的确定 |
4.2.2 年供水量的确定 |
4.2.3 特许经营企业投资收益的确定 |
4.2.4 外部成本的确定 |
4.2.5 代际不均衡转移费用的确定 |
4.3 以A市某水厂为例的供水基础设施PPP项目定价模型验证 |
4.3.1 研究区域概况 |
4.3.2 项目介绍 |
4.3.3 PPP模式下供水系统合理定价的测算 |
4.4 水价最终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A市 PPP模式下供水系统定价问题分析与建议 |
5.1 A市 PPP模式下供水系统定价问题分析 |
5.2 解决对策及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PPP模式下水务项目及定价机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国外调水工程供水合同分析及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典型国家供水合同内容分析 |
1.1 美国北水南调工程供水合同 |
1.1.1 北水南调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
1.1.2 供水合同内容及其变化 |
1.1.3 供水合同条款特征分析 |
1.2 澳大利亚墨尔本供水合同 |
1.2.1 基本情况 |
1.2.2 供水合同条款特征分析 |
1.3 法国市镇供水合同 |
1.3.1 基本情况 |
1.3.2 供水合同条款特征分析 |
2 各国供水合同可鉴经验 |
2.1 长期合同 |
2.2 统一的合同格式 |
2.3 严厉的欠费追缴措施 |
2.4 水费缴纳激励机制 |
2.5 用水户受益的工程融资模式 |
2.6 约定严格水质标准以保障用户权益 |
3 对完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合同的建议 |
3.1 丰富合同内涵 |
3.2 引入律师事务所机制 |
3.3 签订长期合同 |
3.4 统一合同版本 |
3.5 制定严格水质标准 |
3.6 拖欠水费列为违约责任 |
3.7 制定严厉欠费追讨措施 |
3.8 引入市场激励机制 |
(7)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相关文献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内容 |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 |
(一) 基本概念 |
1、水价 |
2、两部制水价 |
3、南水北调水价 |
4、水费 |
5、南水北调基本水费 |
6、南水北调计量水费 |
(二) 基础理论 |
1、准公共产品理论 |
2、公共财政理论 |
二、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与问题 |
(一) 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 |
1、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
2、根据国家政策测算出的江苏南水北调水费 |
3、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实践 |
(二) 南水北调水费管理问题 |
1、规划分配的净增供水量尚未使用,南水北调用水达效率不高 |
2、国家公布的初期水价政策与江苏现实管理状况有距离 |
3、江苏向省外供水的水费尚未足额收取 |
4、水费支付对象不明确 |
(三) 南水北调水费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1、规划论证时期增供水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
2、农业水费管理本身就困难重重 |
3、水量交易主体不明 |
4、国家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
5、相关补偿政策的缺位 |
三、国内外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
(一) 国外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
1、美国 |
2、日本 |
3、法国 |
4、以色列 |
5、印度尼西亚 |
(二) 国内农业水费管理实践 |
1、浙江 |
2、山东 |
3、福建 |
4、黑龙江 |
5、陕西 |
6、甘肃 |
(三) 启示经验 |
四、江苏南水北调水费管理对策建议 |
(一) 水费管理改革的可行性:苏北农民的承受能力分析 |
1、江苏现有农业水费管理情况 |
2、现阶段苏北地区农民承受能力分析 |
(二) 基于政府补偿的水费管理方案 |
1、方案一:提高全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解决基本水费 |
2、方案二:受水区市县财政按用水控制比例承担基本水费 |
3、方案三:受水区市县财政按工农业指标比例承担基本水费 |
4、方案四:将南水北调水价纳入省内供水水价统筹调整 |
5、方案比选 |
(三) 宏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
1、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明确水量交易主体、水费支付对象 |
2、开展南水北调工程达效研究 |
3、加强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
4、加大供水计量设施的投入,提高和完善计量用水管理 |
5、完善供水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法国水定价及公私合作供水模式的经验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法国水管理制度 |
1.1 法国的水管理机构及职能 |
1.2 法国供水模式 |
1.3 法国水定价监管 |
2 法国水定价发展历程及水价的制定 |
2.1 法国水定价发展历程 |
2.2 法国水价构成及定价方法 |
2.2.1 当前法国水价的构成 |
2.2.2 法国水定价依据 |
2.2.3 法国水定价方法 |
2.2.3. 1 全成本定价法 |
2.2.3. 2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 |
2.2.3. 3 分档递增定价法 |
3 法国水定价及供水模式的成功之处 |
3.1 公众有序参与水价制定 |
3.2 公私合作的供水模式 |
4 值得思考的问题 |
4.1 重视水价中水税的比例 |
4.2 坚持基础设施公有化 |
5 结语 |
(9)我国水价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水价规制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水价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水价规制的内容 |
第三节 价格规制方法及其比较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水价定价机制研究 |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定价机制构建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国外水价规制的经验考察 |
第一节 美国的水价规制制度及其经验 |
第二节 英国的水价规制制度及其经验 |
第三节 法国的水价规制制度及其经验 |
第四节 国外水价规制经验总结 |
第五章 我国水价规制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水价规制的改革历程 |
第二节 我国水价规制现状 |
第三节 我国水价规制的现存问题 |
第六章 我国水价规制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
第一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水价规制体制改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我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国际案例 |
2.1 水务融资 |
2.1.1 学者观点 |
2.1.2 美国的水务融资 |
2.1.3 俄罗斯的水务融资 |
2.1.4 日本的水务融资 |
2.2 水务扩张 |
2.2.1 学者观点 |
2.2.2 美国的水务公司 |
2.2.3 俄罗斯的水务公司 |
2.2.4 日本的水务公司 |
2.2.5 英国的水务公司 |
2.3 水务技术 |
2.3.1 学者观点 |
2.3.2 主要国家的水务技术情况 |
2.4 水务规制 |
2.4.1 学者观点 |
2.4.2 美国的水务规制 |
2.4.3 俄罗斯的水务规制 |
2.4.4 日本的水务规制 |
2.4.5 英国的水务规制 |
2.4.6 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务规制 |
2.5 地域性水务发展:以前苏联各国为例 |
2.6 小结 第三章 水务融资模式 |
3.1 我国水务融资历程 |
3.2 水务融资现状 |
3.3 我国水务融资在国际上的水平 |
3.4 小结 第四章 水务扩张模式 |
4.1 国有水务企业 |
4.2 民营水务企业 |
4.3 水务设计单位 |
4.4 外资水务 |
4.5 国际经验的借鉴 |
4.6 小结 第五章 水务技术模式 |
5.1 水务基础设施 |
5.2 水务技术使用情况 |
5.3 水务技术的培育 |
5.4 我国水务技术与国际的比较 |
5.5 小结 第六章 水务规制模式 |
6.1 水务法规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国际经验的借鉴 |
6.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地域性差异的水务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
7.1 水资源因素 |
7.2 水污染因素 |
7.3 水务企业因素 |
7.4 水务技术因素 |
7.5 水务规制因索 |
7.6 水务融资因素 |
7.7 分析 |
7.7.1 我国南方水务发展模式 |
7.7.2 地域性水务发展的初级模型 |
7.7.3 我国地域性水务发展的国际比较 |
7.8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 后记 |
四、法国的供水与水费(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研究[D]. 冯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D]. 张司锋. 河南大学, 2020(06)
- [3]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4]江苏省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补偿机制研究[D]. 方晖. 南京财经大学, 2019(04)
- [5]供水系统建设PPP项目合理定价研究[D]. 张楠. 天津大学, 2018(06)
- [6]国外调水工程供水合同分析及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J]. 侯小虎,金海,谷丽雅,张林若. 水利发展研究, 2018(10)
- [7]南水北调水费管理研究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为例[D]. 周珺华. 南京大学, 2017(05)
- [8]法国水定价及公私合作供水模式的经验和启示[J]. 范登云,张雅君,许萍. 给水排水, 2016(09)
- [9]我国水价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代源卿. 聊城大学, 2014(03)
- [10]我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徐彬. 复旦大学, 2013(03)
标签:农村综合改革论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价格改革论文; 制度创新理论论文; 中国水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