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的历史地位与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位论文,主题论文,历史论文,十六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六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地位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代表大会。一个新世纪,一个新形势,一个继往开来,就表明了十六大的历史地位。
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十六大,它的历史地位就更清楚了。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已经召开了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每次代表大会都是一个里程碑。
1982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大会确定了二十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端的一次代表大会。万事开头难,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开头的关系极为重大,它决定事物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起点,构成了前进的格局。回顾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党的建设的历程,十二大就是起了这样的作用,它决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奠定了我们前进的基本格局。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代表大会使全党在科学认识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道路。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引下,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重要的政治论断,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在十四大精神指引和推动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迅速迈出新的步伐,打开了新的局面。
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作出了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战略部署。
这次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次动员和部署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代表大会。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并不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只有提出了历史性课题并正确给以解决,起了推动革命或建设的关键性作用,从而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代表大会,才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十二大到十六大的五次代表大会,每一次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都起了历史作用,都是一个里程碑。2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要以历史主义的方法观察我们的历史,把历史的今天与昨天、前天联系起来。20多年来,前一步为后一步奠定了基础,作了准备,提出了要求,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和合乎逻辑的发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历史是一种积累。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今天,要求我们继续前进,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课题。我们党必须勇敢地担负起这个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十六大无疑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高举旗帜
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从十五大开始,在大会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明大会的主题,这是一个创造。这样,便于大家掌握大会的精神,有利于统一思想。十六大主题的每一句都很重要,我们要全面地深入地理解。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十六大主题的首要之点,讲的是旗帜和指导思想。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方向。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写上党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是一个历史性贡献。江泽民在报告中重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这是一个历史的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全部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实践在发展。这就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报告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其他九条基本经验都有两层意思,既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又有在实践中的创新。这种理论创新,以“三个代表”为标志,鲜明地体现在十六大报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六大报告是一个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十六大已经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强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在这个根本要求下,实践“四个必须”: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新境界,新局面,新力量,新活力——就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
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十六大主题的实质性内容。为什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什么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要强调与时俱进?这都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上世纪,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创业,我们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解决了两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小康水平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小康社会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2000年,我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而中等收入国家已超过2000美元。下一步,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最主要的,就是社会生产力要上一个大台阶。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相当于那时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要建设的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是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个目标历史地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后20年,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就是集中精力干这件事。这个宏伟目标实现以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邓小平在讲“三步走”战略时说,真正有伟大意义的是第三步。第三步目标实现以后,我们的雄心壮志就初步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极其重要的一段。 这一目标实现以后,就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状态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这是十六大主题的重要内容。
继往开来,讲的是历史发展进程。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每一代人都只能在既有条件特别是既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发展就是不断地继往开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继往开来的具体内容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就是要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继往开来要求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变化比较快的历史时期。从低水平的小康到高水平的小康,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大跨越。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防止和克服思想的任何停滞和僵化,防止和克服任何因循守旧。
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发挥创造性。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从实质上说,就是不断推进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新的思想、观点、原理等等。这是艰苦的探索过程。与时俱进,首先要遵循认识论的客观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既要有大胆探索、敢于立论的勇气,又要有接受实践检验、修正错误的勇气。一句话,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
十六大的主题回答了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鼓舞作用。从主观和客观条件看,我们有充分信心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但要看到,这又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动摇,坚持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艰险,应对各种挑战,达到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