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球类运动的文化属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球类运动论文,属性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球类运动由专门的技术动作、战术形式、比赛方法和严密的竞赛规则组成的一整套的运动语言体系;它可以学习、交流与传授;它是世界范围内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所有内涵如规则、制度、技术、战术、比赛场景等都可以被各种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认同与理解,从而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享。
属性是实体的本性,即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1]。球类运动文化既有体育文化的属性,又有自身更为具体的本质特性。对球类运动文化属性的研究基于球类运动文化的呈现方式、球类运动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对于球类运动文化属性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意义在于可进一步阐述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继承和发扬业已形成的体育文化提供更为具体的内容。
2 球类运动: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呈现
2.1 球的沿革奠定球类运动文化的物质基础
球作为球类运动中的主要器物,具有其特殊的文化特质。作为人类创造的物品,球显然不是物质性大于文化性或有用性大于意识性的直接消费品的生活资料。球作为“形而下的器”承载了内容丰富而又有独特内涵的“形而上的道”。人类将球作为游戏的器物实为必然,球的重心特点决定其易于滚动,因为有了规则的外形,易于掌握其飞行的方向和速度,后来,球又增加了弹性,这就使球的运动增加了许多变化,于是便大大增强了其趣味性,也更符合作为人类游戏工具的要求。这恰与游戏“研究不熟悉的东西使其成为熟悉的东西;将熟悉的东西做有规律的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尽可能做些变异;选择最令人满意的变异反复进行组合,以上各条均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本身就是目的”[2] 的特点相吻合。卢元镇的研究认为,“球具有不稳定的结构,稍一碰动,就会发生位移,球又是一种非常容易稳定下来的物体,可以在任何位置上变动态为静态,变静态为动态。所以,它是最听从指挥的,把它作为游戏的器具,可谓得天独厚”[3]。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用石球做投、扔、掷、抛等基本活动,在山西丁村人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约十几万年以前的石球。而在四万年前的许家窑人文化遗址中也大量发现了这种原始的石球。随着四、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人文化遗址的出土,除发现大量石球外,还意外地发现了为小女孩陪葬的可能是用于游戏的石球,这几乎可以证明,这种石球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球类,也可能是原来一切球类工具和运动项目的鼻祖[4]。在古埃及,早在其史前时代,“球”便作为儿童的陪葬品,在出土的许多球中,有皮制的、木制的、粘土及棕榈叶制的,这些“球”主要是用来进行一些投掷类的娱乐游戏。中王国时期,在贝尼、哈珊两个王子墓室的壁画上,画有少女进行球类游戏的场景,有两个人骑在另外两个人身上互相传接球;也有像杂技那样将数球向上抛起,自投自接的形像[5]。
球的变革体现出作为物质的球的精细化,大到周长780毫米、重650克的篮球,小到直径40毫米、重2.7克的乒乓球;从圆形的球与橄榄形的球,到棋形球、 羽状球,球的外形逐步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球的制作方法也更先进,从简单的石球、木球、具有弹性的实心球到充气球,球历经了巨大的变革,以更加精细化的存在方式不断适应人类的运动要求。韩、日世界杯上采用的“飞火流星”球和德国足球世界杯上银白色足球“航线”即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球不断精细化的例证。外形的精细化产生了不同的运动门类,从陆上运动、水上运动到冰上运动,从同场竞技到隔网对抗,丰富的内容为球类运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运动项目的开展反映球类运动文化的发展水平
球类游戏的历史始于人类将球作为运动器物,但球类游戏发展成为竞技运动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著名哲学家威斯曾对游戏、比赛和竞技运动进行了区分,认为竞技运动与游戏、比赛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规则性。游戏不一定都有规则,比赛必须有规则,但不一定在所有比赛中都表现得非常严格。竞技运动中的规则始终是严格的,并非所有的游戏都可发展成为竞技运动,游戏发展成为竞技运动表明该游戏必有能够进行规范化操作,具有较强娱乐性、观赏性的潜质。因此,目前成为竞技运动的球类项目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积淀,标志着球类运动文化的发展水平。
从奥林匹克主义中诞生的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体育、文化、经济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持续性的、全球性的,它的活动在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的盛大节日——奥运会上,达到顶点”[6]。毫无疑问, 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均是自身内涵极为丰富、极具有文化价值和为人们所乐见的运动项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只有在至少4大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男子项目和3大洲40个国家广泛开展的女子项目才能列入夏季奥运会的大项或分项;冬季奥运会接受新项目的标准是至少在3大洲2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 在夏季奥运会的28个比赛大项中,纯粹的球类运动项目就有10项,占总数的35.7%;在冬季奥运会7个比赛大项中,球类项目占有1席,占14.3%。历史上还有板球、槌球、马球、高尔夫等9个球类项目曾经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表1 现代奥运会列入的球类比赛项目一览表
列入年代起源年代 起源国家
网球 1896年曾列入,中途取 13至14世纪 英、法
消,1988年重新列入
足球 1900年列入男子项目, 1863年 英国
1996年列入女子项目
水球 1900年列入男子项目, 1860年 英国
1912年列入女子项目
曲棍球1908年列入男子项目, 19世纪下半叶英国
1980年列入女子项目
篮球 1936年列入男子项目, 1891年 美国
1976年列入女子项目
排球 1964年列入男子项目, 1895年 美国
1992年列入女子项目
手球 1936年列入男子项目, 1917年 德国
1976年列入女子项目
乒乓球1988年列入19世纪末英国
棒球 1992年列入1839年 美国
羽毛球1992年列入1970年 英国
垒球 1996年列入1887年 美国
沙滩排球 1996年列入20世纪40年 美国
冰球 1924年列入男子项目, 代
1998年列入女子项目1855年 加拿大
注:水球属水上运动大项,沙滩排球属排球大项,冰球属冬季奥运会项目。
职业体育是“以体育为谋生手段而从事的各种竞技运动项目比赛以及相关的体育业务活动”,要作为谋生手段,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较强的观赏价值”[7];更为重要的是,职业体育将体育比赛转化为非实物形式的商品, 从而创造出体育的文化产品。因此,职业化程度是体现当今运动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职业比赛的历史、规模、运动水平、商业运行、影响力等反映职业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方面衡量,球类运动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
表2 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职业球类比赛概要一览表
竞赛项目开展时间比赛规模 标志性指标
NBA 男子篮球1949年 30支球队2004—2005赛季共有37个国家的83名外籍球员,用42
种语言在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转播
WNBA女子篮球1996年 13支球队62家电视台用26种语言在183个国家和地区转播
NFL 美式橄榄球 1920年 32支球队84%的球队有国外球员,拥有将近1亿2千5百万名忠实
观众,2002年联盟总收入48亿美元
NHL 男子冰球1904年 30支球队NHL联盟每年收入高达21亿美元
MLB 棒垒球 1871年 30支球队50%的职业球员来自世界各地
英国足球超级联赛男子足球1888年 20支球队2003—2004赛季20家俱乐部的总产值是13亿英镑,195
个国家电视转播,收视户高达6亿
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 男子足球1898年 20支球队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视转播,俱乐部总收益在10亿
欧元左右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男子足球1947年 18支球队每年电视转播收入2.88亿英镑,俱乐部总收益在10亿欧
元左右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男子足球1909年 20支球队50多个国家电视转播,俱乐部总收益在10亿欧元左右
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 男女网球1877年 单打222人、 50万观众,参赛者来自60多个国家
双打192对
法国网球公开赛 男女网球1891年288人 2005年共有42万多名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
美国网球公开赛 男女网球1881年 超过600人
2005年现场观众人数达到630000人次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男女网球1905年 单打256人、 2005年有26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
双打300对
作为奥运会重要的比赛项目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球类运动具有反映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物。这就使得球类运动作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物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认同、传播、继承和发展。
3 球类运动的文化特征
相对于球类运动文化来说,体育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宏观性。因此,仅从体育文化的层面考察尚不能完全反映球类运动的文化特征,球类运动的文化特征更具个性,所包涵的内容更为直接、具体。
3.1 本质的稳定性
球类运动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用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球类从最初的以球作为器物进行简单的游戏发展成为具有完整的行为规范、运动程序、价值评判标准的球类运动,标志着球类运动具有了自身的本质特性。
从本质上看,球类运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球为中心展示人的体能与智能,球的惟一性(几乎不采用多球比赛。即使在台球比赛中,杆击的目标仍是一球)显示球本身不仅作为运动的工具而存在;体积较大的球人们通过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手、足、头、躯干)直接与球接触的方法进行运动,而体积较小的球则利用各种器械(球拍、球棒)进行运动;二是球类运动均以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抗的形式进行,从一对一的对抗到多人的集体对抗,球类比赛明确设立了双方对抗的形式,球类运动成绩不是测量、比较的结果,而只能是双方直接对抗的结果;三是球类运动均以得分作为衡量运动成绩的标准,或是以整场得分总数判定比赛的结果,或是以获胜局数分出胜负(这种评判方法可能使整场得分不占优势的一方获得比赛的胜利),运动行为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给予不同的分值来体现;四是同场对抗的球类项目均以球门、球篮、球洞或特定的区域作为目标物,将球射、投入,或以球、人的身体部位触及目标物得分;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均以将球击入对方球场区域而对手不能将球击回作为得分的标准。
本质特性蕴含了球类运动独特的文化内涵。球与场地设施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战术与智能在竞技能力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运动员身体、心理、智力产生了更为全面的影响。不同的球类项目也形成了独特的行为规范,在足球、篮球等同场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中对运动员间的身体接触均有明确的限制(是判断犯规与否的主要依据);在网球项目中,观众的情绪表达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制约。循环制、淘汰制、佩奇制及主客场比赛等竞赛制度与方法也主要在球类竞赛中使用。
本质特性还规定了球类运动自身的逻辑外延。各种仅以球作为工具进行技能展示和游戏的形式显然与球类运动的本质有异而不属于球类运动的范畴。古代的球类游戏(如中国古代的蹴鞠)和现代人将球作为工具进行把玩(耍球)、挑战个人极限的行为(如足球颠球次数、单位时间内击出高尔夫球数量的突破)均具有这样的性质。
本质的稳定性使球类运动成为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文化形态存在与发展。
3.2 内容的延展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球类运动文化同样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文化。人们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球类运动的规律,使球类运动的内容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
人类从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直接与球接触的方法进行运动到利用各种器械进行运动,结果是加强了人对球的控制,增加了运动行为的技术含量。这是人类把握球类运动规律、超自然的理想选择。
球类竞赛规则从简单到复杂,规则本身总是一方面力求保持球类运动本身的本质特性;另一方面,促进球类运动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健康发展。从奈史密斯第一次篮球尝试开始,篮圈的高度(距地面10英尺)至今没有变化,但篮下的限制区(用于限制球员在该区域的停留时间)从无到有,面积从小到大,反映出在客观上尊重高度要求的前提下对利用高度进行必要限制的思想。越位规则的设立也使足球运动的攻守更趋平衡。
球类技、战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各项球类运动均有自己的技、战术体系和内容。基础技术强调的是共同性,它有明确的动作规范。但在实战中,技术的运用远远超出了基础技术的范畴,其大量运用的技术动作是自发的、偶然的,并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而实战中高难度技术普及化的结果是将这样技术列入基础技术的范畴成为普遍的技术要求。球类战术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不断进化的过程。
球类运动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还衍生出一些新事物,尽管这些新生事物与本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项群理论认为,“各个项群内部所包含的许多竞技项目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一些古老的基础运动项目的发展及演变中不断地衍生出一批新的运动项目”[9]。抑或只是形式上、人数、 场地与器材上的些许改变就可能诞生新的球类运动,篮球运动衍生出街头篮球,排球运动衍生出沙滩排球、软式排球,足球运动衍生出室内足球,网球运动衍生出软网、短网,棒球运动衍生出垒球等便是例证。
球类运动还不断借助其他文化形态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容。歌手的演唱或中国武术可以是篮球比赛间歇时的表演项目,NBA“篮球大篷车”开往世界各地,其中既有篮球技能的比赛,又有球队吉祥物的展示、职业拉拉队的表演、篮球电玩游戏等内容。球星或球队以其具有的独特魅力参与各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联赛与俱乐部的标志、运动场(馆)、打上球星印记的运动装备都已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物品。
内容的延展性客观上扩展了球类运动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球类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可能。
3.3 形态的多样性
球类运动的种类繁多,每种球类项目又都有自己的特点、运动规律和受众。高尔夫球、马球等极具趣味性,但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被视为“贵族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却易于开展。在中国,篮球场、乒乓球室成为最常见的体育设施,中国篮球协会负责人李元伟指出,“据专业权威机构调查,中国近四亿青少年中大多表示篮球为其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国现有室外篮球场43万块,占到所有户外运动场地总数的60%”。据国际篮联的统计,全世界经常打篮球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2002年就宣布,国际足联已有204个成员国(地区),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有2.5亿,其中女性有5千万,专业足球运动员、教练员等有近2千万人。
根据项群理论,球类项目有同场对抗、命中类设防型项目,如篮球、足球、手球等,其特点是运动员在对抗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突破对方的防守命中特定目标而力求取胜;双方运动员在同一块场地上争夺,在高速运动中身体频频接触的条件下进攻和防守,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直接受着对手表现的影响和制约。另有隔网对抗、得分类项目,如乒乓球、网球、排球等,其特点是按局(盘)进行比赛,一方得分达到规定数目时即为获胜,得分的途径既有本方运动员进攻命中,也包括对方的失误“送分”[9]。由于一道球网将双方隔开,运动员可在不受对手身体直接干扰的情况下去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这使得这些球类项目在技战术的创新性、击球的准确性、球员的灵敏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球类运动可在陆地、海滩、水上、冰上等各种运动环境中进行,各种球类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可利用性的特点。南美人长于足球,亚洲人善于乒、羽,欧洲人兼而有之,这些现象均可在人种、民俗、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寻找答案。
形态的多样性使球类运动构建了展示多种文化内容的平台,促进了球类运动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4 体验的直观性
球类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身体符号,它借助于身体符号来表达文化内容。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自身的运动水平,其中既有跑、跳、投等人体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运用,又有球类运动特定的技、战术的展示,运动体验更为即时、复杂与直接。在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仕鹏全场发挥不佳,但他在终场前投中的三分球却使球队最终获胜,也足以使其成为那场比赛的英雄。球类运动还是一种精神符号,它注重空间扩张,在身体与外界的接触中获取精神体验。良好的运动过程可以使参与者达到“忘我”的状态,人们在运动中可以忘却时间,忘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真正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良好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是一次次的心灵净化。
球类比赛的情节性与戏剧情节的六要素(悬念、必需场景、突转、发现、高潮和结局)具有相似性。观众对比赛背景的了解和对比赛结果的预测使比赛本身充满悬念;教练员的排兵布阵和观众的心理倾向性创设了必要的比赛场景;比赛双方相互制约和高潮或低潮的交替出现使比赛过程跌宕起伏;最终的比赛结果或在情理之中,或在意料之外,构成了完整的比赛情节。球类比赛又似乎流动的文本,它和音乐、舞蹈、戏曲、电影、杂技等艺术表演有所不同,它不是按照预先创作出来的乐谱、脚本设计与编导排练出来的,因而给人们带来了对比赛的无限的期待与遐想。
球类比赛是双方个体或整体对抗的过程,一方的运动行为受对方的制约,由于比赛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根本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比赛进程。过程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球类比赛是以进球数或是得分数决定比赛的胜负,结果往往就在比赛的最后时刻直观地即时呈现。足球比赛中有最后“绝杀”和“黑色”几分钟,篮球比赛中有著名的“米勒时刻”和“麦迪时间”。 2002 —2003赛季NBA季后赛全部82场比赛中,两队之间最终比分差距在3分之内的有14场,占17.1%[10]。刘国正在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对金泽珠的关键比赛中,面临对方7个赛点,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此类经典战例在球类比赛中不胜枚举。
体验直观性的特点与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开始,大众文化呈现出以“眼球文化”为代表的图像、视觉文化兴起的态势相一致。因此,球类比赛的特点与现代人们的观赏习惯相融合,这就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大量转播球类比赛的个中原因。
体验的直观性是兴趣的产生、保持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投身球类运动的根本动力,也是球类运动项目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4 球类运动的文化功能
4.1 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属性,但将球作为运动器具本身既预示着球类运动的娱乐性必有自身的特点,在球类游戏向运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显现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强化了球类运动项目的娱乐性。球类运动在比赛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比赛内容的观赏性、对抗形式的多样性、运动方式的可操作性、运动行为的变异性等方面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结果,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内满足了运动者和观赏者的不同需要。人们在参与或观赏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身心体验,从而激发与保持兴趣,获得快乐。
4.2 健身功能
易剑东认为,“创造和超越是体育文化最具有文化学意义的功能”[8]。从事球类运动是人类体力活动的延伸,通过发展和改善人的生理机能,超越生理的极限。球类运动创设了一种特殊的运动环境,体能的突破有别于厘米、公斤、分秒的改变,而存在于每一次相互制约的攻守的过程和结果之中。足球、冰球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由于身体在高速度中相互频繁接触,身体对抗较为激烈,对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骨骼的密度,增进骨骼的生长,增强抗负荷的能力有显著作用。网球、乒乓球等隔网对抗类项目,则对提高参加者的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和工作能力,激活脑细胞有显著功能,可以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参加球类运动还能使运动者或观众从心理上得到享受和满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促进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完善。
4.3 教育功能
球类运动为人类设立了一个互相竞技、互相竞争的环境,以及一整套控制人的行为规范的规则和精神,从而促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与集体的体能与智慧,最大限度地遵守必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这就是文化学中所强调的文化的“规范功能”。在双方集体间和个体间的对抗过程中,尊重对手的行为会得到赞许,为了获利而做出危险动作除了会被判罚还可能失去个人的信誉。“违反体育道德”是篮球规则中判定犯规的主要依据之一;足球规则中对过分的运动行为可用红、黄牌进行处罚,宁愿失分而不伤人已成为球类运动中公认的基本道德。球类运动中始终存在着双方对抗与竞争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与同伴,甚至与对手的合作关系。个人的胜负与集体的成败相联系,以及双方互为背景的事实在客观上促使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形成。
从事球类运动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这恰好与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现代社会相似,赛场犹如社会的缩影。球类运动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人们改变“公事公办、不讲情面”的“普遍主义化”的取向(Universalism),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取向”(Collectivism),使人认同整体利益,形成以实现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利他行为”和个人对整体的忠诚与投入,培养人的良好社会伦理道德。由于球类运动与现代社会的这种同构关系,使得人们常可以在哲学的层面上领悟到球类运动的象征意义,并与其在生活中的现实体验发生共鸣,增强其投入社会生活的热情。
4.4 商业功能
“体育与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比较稳定和较为复杂的文化关系”[11]。随着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沿革而日渐彰显。1898年,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的一支球队用25美元租用了当地一家礼堂比赛并向观众售票。在赛后的分红中队长库珀组织比赛有功,首先领到了1美元。这一“有偿篮球赛”被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认定为第一场“职业篮球赛”,而库珀成为第一个从篮球比赛中得到收入的“职业运动员”。至今,职业球类运动已成为与经济活动结合得非常密切的文化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球类运动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其潜在的价值不可估量。它不再仅限于最初的门票收入,更多的是依靠出售授权产品、广告和电视转播等方式进行商业运作。球类运动的商业功能还促进了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彩票、安全保卫、运动服装、饮料、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 球类运动的文化价值
5.1 体现个体自身价值
2005年列入《福布斯》全球运动员年度收入排行榜的11名运动员中,有9 名是职业球类运动员。在美国,黑人在NBA的球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像拉塞尔、约翰逊、乔丹等黑人运动员受到了世人的崇拜与尊敬。黑人高尔夫球星伍兹的年收入更是名列全球运动员之首。 现今几乎所有重大的球类赛事均有女子项目,WNBA已成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女子职业篮球比赛,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蝉联世界冠军引起全国的关注。
表3 2005年《福布斯》全球运动员年度收入排行榜一览表
排名 运动员 项目年薪(万欧元)
1 伍兹 高尔夫球7300
2 大舒马赫 F1赛车 6500
3 奥尼尔篮球5800
4 贝克汉姆 足球4500
5 奥斯卡·德拉霍亚 拳击4200
6 曼宁 橄榄球 3200
7 辛格 高尔夫球2900
8 加内特篮球2300
9 阿加西网球2200
10艾罗德棒球2000
10科比 篮球2000
球星的影响力和其显示的价值是难以想象的。2004、2005年,姚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2006年,在美国《体育新闻》评出的年度“职业体育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高居第45位。评委会的评价是, “这位来自中国的运动员用自己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人品在他所从事的领域成为一名成功者,并影响了一大批人,他健康向上的品行成了人们的楷模”。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力量”。中国要以软力量在世界上进一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姚明式的软力量值得参考[12]。
5.2 创造社会财富
篮球、棒球、冰球和橄榄球职业联盟已经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职业体育组织。在美国职业运动员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篮球比赛后的第2年,现场直播NBA赛事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2002年,NBA与美国ABC、ESPN和TNT3家电视网签订了长达6年的电视转播合同,总价值为46亿美元,平均每年价值7亿6500万美元。NBA亚洲办事处的高级主管认为,“我们早就知道,NBA会是一个大产业,但没想到这个产业有这么大”。
根据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的统计,世界上最具实力的20家足球俱乐部在最近几年里年均收入增长了14%。排在前3位的英格兰曼联、西班牙皇马和意大利AC米兰俱乐部的年收入分别为2.59亿、2.36亿和2.23亿欧元。这些大俱乐部的收入来自比赛门票及球迷在球场的消费、电视转播权及其他商业合同。AC米兰俱乐部在把所参加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卖给Sky Italia和Mediaset两家电视台后每年收取的费用高达1.34亿欧元。2000年,曼联俱乐部同耐克公司签订了为期13年, 价值4.58亿欧元的队服合同,平均每年获得3500万欧元。德国电信公司为使其标志出现在拜仁慕尼黑队服的前胸位置,每年必须拿出1700万欧元[13]。
5.3 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球类运动为人的个性张扬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或表现健康向上的生命活力,或追求内心的自我超越,或品尝胜利欲望的满足,或塑造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其过程是个性发展过程,也是人格精神塑造的文化熏陶过程。
对人性的尊重体现在球类运动的方方面面。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坚持认为,足球比赛必须具有“人性面孔”,裁判员和运动员所犯的“人为错误”也是球赛的一部分。近年来,国际足联没有将过多的资金投在技术手段上,而是集中精力培养裁判员,提高他们的权威。在篮球运动中,按身高进行分级比赛的提议多次被提出,但始终没有成为现实。事实上,不同身高的人在篮球运动中的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肯定这种作用的存在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更为具体的事例是足球比赛结束后球员会相互交换球衣,据说这一形式源自古代战争的受降仪式。早在公元前46年,战败的高卢将领韦辛格托里克斯就将他的全部武器连同铠甲一并送到恺撒的脚下。球员礼节性地交换球衣似乎是“由直觉和本能支配”[14],这种超越胜负关系的行为直接和具体地体现了球类运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5.4 促进人的社会化
相对于政治性、经济性、宗教性社团而言,球类运动较少具有社会背景,较少动用社会资源,爱好者覆盖面积广,因此有较大的社会容量,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参与的理想形式。
球类运动为球员与球员,球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社会交往提供了现实的场所。观赏或参与球类运动成为现代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球类运动的适应面极宽,从儿童少年到中年、老年,都可抱着不同的运动目的参与其中,这就使得从事球类运动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而保证了其促进个体社会化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的过程。2006年7月13 日出版的《篮球报》第100期的封面刊登的是一张摄于2005年农历六月初六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香浪节上,在简易的木制篮架下忘情地投抢篮球的喇嘛们的照片,德国《南德意志》报2006年7月5日的文章的题目是“足球就像功夫”,提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收到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请其去观看世界杯的邀请函,释永信认为:“世界杯是跨文化和跨宗教信仰的和平盛会”。
5.5 促进人类自身的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
余秋雨认为,足球运动中始终存在着人的自然野性与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在足球强国巴西,挣扎在社会下层的人们生活状态极差,“人不再有尊严,也没人讲礼貌,破碎的家庭越来越多,这里人人都有烦恼”,虽然像罗纳尔多一样有机会去外国踢球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但踢足球并不意味着造就更多的罗纳尔多,重要的“目标是让年轻人在踢球的过程中意识到守规矩和勤奋的重要性”[15]。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葡萄牙与荷兰队的比赛,裁判员共出示了16张黄牌、4张红牌。其中,荷兰球员不顾职业道德,将本应踢还对手的球径直带向对方禁区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对手,受到世人的谴责。世界杯金球奖获得者法国球星齐达内因在决赛中头撞意大利球员被国际足联罚款,同时纪律委员会指出,为此他要参加由国际足联组织的旨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权益的人道主义活动。布拉特说:“我总是说,足球让你学会赢,但也必须学会输”。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以“德国人期望传承世界杯精神”为标题发表署名文章称,新的爱国主义正在德国人中激情四溢。点燃激情的是年轻的德国队。总理默克尔在她发表的公开信中希望“德国人展示给世界的这种气氛,将在今夏(世界杯)过去很久之后还继续存在”。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深信,足球能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起到团结凝聚的作用。乌克兰的政治评论员认为,乌克兰参加的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对乌克兰的团结所起的作用比所有政治家加在一起所起的作用都要大”。与乌克兰一样,科特迪瓦队的队员们也放下彼此政治上的分歧团结一心争取胜利,他们的世界杯比赛帮助北方的叛军与南方的科特迪瓦政府实现了短暂的团结[16]。
5.6 促进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球类项目具有民族性,而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人们运用本民族的文化来理解和认识它的本质规律时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呈现着民族的多样性,以致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风格和流派。球类比赛本身就是多民族文化间交流的平台,因此,球类竞赛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合理的控制背景。
世界银行经济专家、《全球化与进球》一书的作者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提出:难道足球指明了全球化的道路?1995年的博斯曼法案改变了足球历史。当欧洲法院裁定比利时俱乐部违反了欧盟规定的自由流动权利后,欧洲球队开始越来越多地聘请外籍球员。随着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进行,人们再次发现,足球是世界上最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职业。很难想像,巴西、喀麦隆或日本的医生、信息工程师、“蓝领”人员或银行职员能够像足球运动员那样,自由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工作。足球让人看到了这样一种情况:真正的工作全球化或许可行[17]。《华盛顿邮报》记者爱德华·科迪在题为“NBA 已经成为面向中国的一个重要出口品”的文章中举例说明中国的青年人打篮球的动力来自他在电视上看到的NBA球星奥尼尔的精彩比赛, 其他人从著名球星布莱恩特参加的比赛中学到了篮球队的组织。中国国家男女篮球、女子垒球、男女曲棍球队的教练员分别来自立陶宛、澳大利亚、美国和韩国。人们把本民族语言、生活习惯、信仰等通过球类运动相互交流与融合,毕竟,“无论是在他们最初的文化背景下,还是面对新的环境进行文化调整,移入各民族中的传统体育对适应环境和维持自我健康都是重要的”[5]。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布鲁克·拉尔默的文章认为,东方与西方即中国与全世界的融合很可能会成为21世纪的决定性碰撞,也许没有哪个人比姚明更能代表这种大融合,他真的可以被视为全球化之子。
6 结语
球类运动文化既有体育文化的属性,又有自身更为具体的本质特性。球类运动源于游戏,人类将球作为游戏和运动的器物实为必然,球的沿革奠定了球类运动文化的物质基础,球类游戏发展成为竞技运动表明其具有能够进行规范化操作,较强娱乐性、观赏性的潜质。作为奥运会重要的比赛项目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球类运动具有了反映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物。本质特性蕴含了球类运动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独特的文化内涵。本质特性还规定了球类运动自身的逻辑外延,使其作为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文化形态存在与发展。人们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球类运动的规律,使球类运动的内容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球类运动的种类繁多,每种球类项目又都有自己的特点、运动规律和受众。球类运动具有运动体验和观赏体验直观性的特点。球类运动的娱乐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商业功能体现在个体价值、创造社会财富、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类自身的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促进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文化价值上。
收稿日期:2006—10—17
修订日期:2006—11—28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D4N83)。
标签:篮球论文; 文化属性论文; 足球运动员论文; 美国足球论文; 篮球运动员论文; 网球规则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足球论文; 网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