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比较--旅游研究的共同思路_跨文化论文

跨文化比较--旅游研究的共同思路_跨文化论文

跨文化比较——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性论文,跨文化论文,思维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从旅游研究的困惑谈起

多年以前,笔者在从事旅游政策法律研究过程中,有一种困惑,它像一道无形的墙体,将笔者与一片事实上存在但却难以看到的新视野隔离开来。例如,有的研究课题目标十分明确,已经拥有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研究的问题也显露得比较清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入探讨之后,有了一些阶段成果,甚至形式上的最终成果,但是内心总感到还缺少些什么。在与同事及学生的交流中也听到类似感觉的描述。

此后笔者便在努力寻找进入那片新视野的一扇门。跨入新世纪以来,一直跟从申葆嘉教授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旅游学基础理论的引领下,那扇门终于被找到了,门上刻着一行小字——跨文化比较研究。之所以说是“一行小字”,是因为它很容易被视而不见,既不是重大课题,又不是业界热点。然而进入之后,一片全新的视野遂映入眼帘。几年过去了.心中的谜团逐渐解开:由于旅游研究的本质是文化问题的研究,而旅游中的文化现象是多元文化现象,因此,跨文化比较研究应作为整个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共同的研究方法论。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有效地鉴定各种旅游现象的共性与个性,从这个切入点进去,进一步深入探索旅游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旅游研究的本质是文化问题的研究

1.旅游现象的文化本质解读

关于旅游现象的本质究竟是经济还是文化,旅游学术界一直在争论[1]。笔者在其他相关论文中一直坚持认为旅游现象的本质是文化,主要出于三个支柱性理由:第一,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的本质属性取决于旅游者旅游行为的本质。从哲学原理上说,事物的本质属性取决于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旅游者旅游活动所追求的不是经济目标,既不是为了谋生而劳作,也不是为了获利而经营。他们是为了追求心情的放松、审美的愉悦、灵魂的超脱。一言以蔽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精神享受属于文化范畴内的事物。第三,虽然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大量事实和例证表明,并非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产生旅游动机,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条件,这就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条件,即关于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和自我的追求等方面意识是否被足够程度地唤起,而这一内容又是属于文化范畴内的事物。

2.旅游的本质属性决定旅游研究的本质属性

同样基于哲学原理,旅游的本质属性决定旅游研究的本质属性,即旅游研究的本质是文化问题的研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事物,研究性质和研究角度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事物。本质属性为文化的旅游可以包含并表现出许多非本质属性的现象,例如,旅游运行中会表现出经济现象、环境生态方面的现象、社会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等方面变化的现象,甚至涉及犯罪现象。这些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便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研究旅游,从而形成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与生态学、旅游社会学和旅游法学等研究领域。然而,上述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侧面和研究领域却都围绕着一组作为本质的核心问题,即旅游运行中的文化问题。

3.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

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旅游运行中出现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旅游者旅游动机产生的观念意识基础;旅游者的价值观及其所属的文化类型与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关系;构成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文化根源;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只是旅游文化问题的几个重要分支研究领域,其中可以包括许多具体的研究课题,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应用层面的,既可以有战略性的课题,又可以有策略性的课题。

二、旅游中的文化现象是多元文化现象

1.旅游中多元文化现象解析

作为旅游现象本质的是文化,而旅游中的文化现象从形态上看是多元文化现象。对于多元文化现象这一概念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理解:

从全球范围看,旅游中文化现象的多元性取决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由于地理、生物、经济和历史等方面的不同条件,世界上各大洲、各国家、各地区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例如基督教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化等。

在某一个文化或文明类型内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教育背景,又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即形成所谓不同的亚文化。例如,在中华文化内部,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即为不同的亚文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分别为不同的亚文化。亚文化内部又可以包含不足以构成某一特定文化或亚文化的亚群体。再进一步,即使在同一文化、同一亚文化,甚至同一亚群体内,虽然大家在总体上都拥有基本的共同价值观,也能遵守着共同的规范性价值观,但是每一个人,由于其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意识形态方面仍然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明显不同。如果从价值观这些文化的核心要素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即是一种“文化”。

由于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异文化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世界各大洲、各国家、各地区都可能成为旅游目的地,也都可能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由于文化的兼容性和吸收性作用,不同文化之间在相互接触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吸收其他文化的要素,逐渐形成一种已不同于原母体的新文化。在这样一个旅游环境下,文化的多元性可想而知。

2.跨文化比较是多元文化现象研究的核心方法

上述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现象乍一看来的确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初始从事旅游文化问题研究者,更是有如进入丛林或迷宫。但是,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不断地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旅游中的多元文化现象尽管错综复杂,但却不是杂乱无章的。因为事物总是在遵循着其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旅游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应当以跨文化比较作为整个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共同方法论,采用跨文化研究方法作为整个旅游研究的基本方法。所谓整个旅游研究是指,既包括理论问题的研究,又包括应用问题的研究,既包括纯然文化问题的研究,又包括体现并服务于旅游文化本质的其他角度、其他侧面问题的研究;既包括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又包括策略性问题的研究。

自笔者开始进行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人类学问题研究以来,逐渐掌握了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并试图将其运用到旅游问题的研究中。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些过去长期未能搞清的问题后来都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有一些过去感到难以厘清头绪却又不能采用快刀斩乱麻的简单方法处理的现象,在使用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剖析之后,这些现象和问题的脉络便一目了然。笔者甚至吃惊地发现,在使用跨文化比较方法进行旅游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随着信息量的不断积累,在其间会形成一种自动联系和整合机制,而这一自动联系和整合机制会成为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课题、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研究论点的无尽源泉。于是,笔者便得到一个印象:跨文化比较研究应当是整个旅游问题研究的共性思维和共同的方法论。

3.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总体思路

鉴于旅游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总体上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因此,对旅游现象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应当在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旅游现象的基本事实出发,透过表面现象探索其文化根源,即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有关旅游行为主体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根源。对这些现象、主体行为及其文化根源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间的共性与个性、联系与区别,进而发现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在对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找出解决各类旅游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有效地鉴定旅游现象的共性与个性

1.旅游现象研究中对共性与个性进行鉴定的价值

旅游现象的研究属于复杂事物的研究,旅游者数以亿计,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同的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无论是客源发生国还是旅游接待国,都有着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文化;各国各地的旅游吸引物各具特色,全球的旅游企业种类繁多,服务项目千差万别。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况,必须首先找到切入点。

追新求异是人类的天性,人们长期处于某一环境之中,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总希望造访一些不曾到过的地方,接触一些新鲜的人和事。人们的旅游动机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产生的。个性突出的旅游吸引物经常成为众多旅游者的集中目标。但是在人们的旅游活动和整个旅游现象中又受诸多共性因素的支配。

因此,在旅游现象的研究中对共性与个性的研究不仅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跨文化比较研究在旅游现象共性与个性的鉴定中有着重要价值,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跨文化比较研究在共性与个性鉴定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确定旅游现象作为个性存在的本质特征。旅游现象能够作为个性存在,不是决定于它显露出的表象,而是它内在的本质。跨文化比较研究就是从文化的器物层、制度层到精神层,逐步深入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旅游接待地,游客首先看到的是当地人的服装、饰物、用品,这些都属于器物层的表面特征,透过这些表面特征,游客会发现当地人有一种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人际关系,再深入一步,通过和当地人较长时间的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和中国汉族地区的不同,而这精神层的因素正是这些少数民族旅游接待地在文化上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些旅游接待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发现旅游现象中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同样可以采用从器物层到精神层逐步深入的比较研究方法,发现旅游现象中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例如,同是山地型度假旅游区,地处阿尔卑斯山的和地处崂山的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本质的不同在于文化方面:两者追求不同的境界,而所追求境界的不同源自不同的旅游观、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例如我国有些旅游企业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经营方式,但令人遗憾的是,并没有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中外合作难以继续,不欢而散的报道也经常可见。究其原因,这些企业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形似,却远远没有达到神似。因为中方领导人仍然是在用自给经济的、而不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指导行动、从事经营。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缺乏诚信,出现纠纷求助于权力而不是法制等现象都是典型的表现。

第三,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为明智地发扬个性提供正确方法。一个经营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取胜于能够长期保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这种持续吸引力的根源是它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的构筑和发扬是一种理性行为,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跨文化比较研究之所以能够提供正确方法,在于它是在个性的文化根源上做文章,即围绕着该目的地的文化特质,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创造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本质不变,创新不断。其结果是该旅游目的地能够具有长期的吸引力、生命力。而且,通过简单的模仿、抄袭是难以达到同样效果的。

第四,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有效地鉴定和区别旅游现象的个性,而且能够有效发现支配个性的共性因素。共性的发现对于旅游现象的研究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尽管由于旅游者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追求不同的旅游目标,但是他们都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受到足够的尊重,尤其是人格的尊重。这就是每一个个性鲜明的旅游目的地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共性。例如,大型跨国饭店集团在全球各地都有它们的子公司、分公司、连锁饭店、托管饭店,这些跨国饭店集团是文化上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典型。假日饭店在纽约、在东京、在上海、在曼谷、在开罗,从整体建筑、内部装修、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各方面都可以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或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然而在饭店经营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原则等核心文化要素上.各地却都是一致的。例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对旅游文化的多样化提出挑战:追求效率、追逐功利、追求时尚的价值观,以所谓“可口可乐文化”为特征的美国生活方式,也由于其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因此带来的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为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所接受,从原来代表着美国的个性逐渐发展为蔓延全球的共性。这也是必须引起旅游目的地足够重视的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准确发现旅游现象中的个性与共性,不仅有助于研究本身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有效地运用研究发现和研究成果指导人们的旅游行为和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企业经营者的业务运作,从而具有理论和应用双重价值。

四、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有效地发现旅游现象的规律

1.发现规律是科学研究追求的核心目标

发现规律是各类科学研究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为了达到或接近这一目标,研究人员会采用各种他们认为可行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例如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等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对旅游现象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要发现旅游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在掌握并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建和发展旅游科学理论,指导旅游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能够十分有效地发现旅游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跨文化比较研究在旅游现象规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跨文化比较研究在探索旅游现象规律性中的作用

其一,可利用旅游现象和整个文化现象的种属关系探索旅游现象的规律性。旅游现象既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应当具有整个文化现象共有的一些共同规律。例如,都具有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传播性等方面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分为外显的和内隐的或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等不同层次,都可以借用文化人类学中的所谓“冰山学说”或“洋葱学说”加以分析,探索其规律;作为文化现象在其传播方式上都会拥有某些共性。通过种属比较,有助于探索旅游现象的规律[2]。

其二,可利用旅游现象和类似文化现象的比较探索旅游现象的规律性。同类或类似的事物之间具有更多的可比性,也会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和相互吸收借鉴之处。因此,可以将旅游现象与类似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例如与休闲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以探索旅游现象的规律。

其三,可利用一个国家旅游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探索旅游现象的规律性。这是一种纵向的历史比较,追寻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不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下,旅游现象的不同表现和与此密切相关的旅游事业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所得和所失及其发生机理,凭借纵向脉络的掌握,探索旅游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其四,可利用同类国家和不同类国家旅游发展道路的共性与个性探索旅游现象的规律性。这是一种横向的水平比较。在不同性质事物之间同样存在可比性。例如,我们可以将典型的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同属市场经济体系但处于不同地区,例如西欧、北美和日本的旅游进行比较,还可以将分属不同文化类型或文化圈的国家,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化圈、伊斯兰世界国家的旅游进行比较,发现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国家旅游现象之间的异同。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在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现象中发现较多的共同点,越能显现出旅游现象在全球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当然,利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探索旅游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远远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

五、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提供解决旅游发展中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1.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问题解决途径的机制

基于对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文化属性的思考,在旅游发展中有不少实际问题,包括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从文化方面打开突破口。以往一些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遭遇失败,一些旅游目的地在短时间内由盛而衰,甚至不曾有过旺盛阶段,事实上都不是败在经济方面,而是败在文化方面。

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能够为旅游发展中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它的文化本质,穿越包裹在外层的经济、管理、环境等形式的外壳,达于它的文化内核。运用跨文化比较方法,对旅游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现象,在同类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2.我国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这里只是提出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我国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八个方面的问题(暂不做展开讨论)。这些问题是:

(1)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和旅游发展普遍规律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是要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和论证目前在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旗帜下提出的旅游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发展特色和遵循旅游发展普遍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

(2)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科学评价问题。本课题通过比较文化研究的方法,集中探讨和评价作为中国旅游发展特色之一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以保证作为国家旅游发展方向性指导的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3)我国旅游发展的文化战略问题。应当认为,旅游发展的文化战略相对于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战略更具有全局性意义,是旅游业经济战略的前提。在旅游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针对中国旅游发展实际,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文化战略,促进我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4)旅游目的地文化之魂的构筑问题。构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之魂是突出目的地特色、保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跨文化比较研究是这一构筑工程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5)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解构。这一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中外旅游企业管理中文化问题的共性和个性,探索其中的规律,使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从文化的迷茫中尽快解脱出来。

(6)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及其对我国旅游发展的影响问题。大量事实表明,这一问题已经对我国的旅游发展,尤其对那些在文化上特色突出,但又处于相对弱势的旅游接待地影响更大,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7)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战略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企业不断走出国门,我们会面临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经营十分相似的文化困境,经历十分相似的文化休克,组织十分相似的跨文化经营管理团队,处理十分相似的经营管理意识冲突。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帮助我国的驻外经理们有效地应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跨国经营文化战略。

(8)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文化理论基础问题。提到旅游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人们通常都会想到政治学、法学和旅游学方面的理论。事实上,文化理论基础是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法律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是奠定和发展我国旅游法制建设文化理论基础的至关重要的方法论。

标签:;  ;  ;  ;  ;  

跨文化比较--旅游研究的共同思路_跨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