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山站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韭菜基质栽培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对生产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给出了一系列与病虫防害相关的技术措施,并说明了最佳的采收时间,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韭菜;基质栽培;技术应用
所谓的基质栽培,是指用固体基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其具有着省工省力、省水省肥、优质高效、环保少污染的优点,在韭菜的栽培上有着极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就韭菜基质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相信能为基质栽培的应用带来更进一步的帮助。
1 生产技术
1.1 设施选择
选择日光温室、拱圆大棚、连栋温室等生产设施。
1.2 设施配套
1.2.1 栽培槽
将设施内地面整平后,按25cm~30cm槽边距,开挖20cm~25cm深,宽80cm~100cm、横断面为长方形的栽培土槽。槽间(槽和槽之间的路面)铺盖地膜。
1.2.2 供水供肥系统
采用性能优良的滴灌系统,槽内每个种植行铺设1条滴灌管,滴灌孔朝上。滴灌与配套的施肥器相连,实现肥水一体化管理。追施的肥料宜采用水溶性肥料。肥料施用符合NY/T496和NY1107的要求。
1.3 栽培基质
1.3.1 基质配方
可因地制宜选择基质配方,常见配方(体积比)有:
配方1:发酵稻壳:腐熟鸡粪:河沙=3:1:1;
配方2:发酵稻壳:腐熟鸡粪:腐熟牛粪:河沙=3:1:5:1;
配方3:玉米或小麦发酵秸秆:发酵鸡粪:河沙=4:1:1。
1.3.2 栽培基质准备
一般在夏季准备基质。采用粉碎的农作物秸秆、稻壳、菇渣、醋酒糟等有机物料与畜禽粪便,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发酵菌,调节含水量到50%,每7d~10d翻堆一次,20d~30d完成发酵,pH为6~7.5。也可选用优质商品栽培基质。
1.4 品种选择
选择符合市场需求,抗病、耐寒、分孽力强和品质好的品种。
1.5 育苗
1.5.1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在甲基硫菌灵700~1000倍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捞出,洗净后均匀平铺在塑料盘中,上面覆盖塑料薄膜,置于催芽架上,在20℃~25℃条件下催芽,3d~4d后,待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1.5.2 育苗基质配比
优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4:2:1或3:1:1配制,每立方米加入1.5kg速效水溶性肥料、200g多菌灵(或100g多菌灵、100g甲基硫菌灵),加水使基质的含水量达60%(手抓成团,落地即散)左右,拌好后用塑料薄膜封闭7d左右。将备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稍加振压,抹平即可。肥料施用符合NY/T496和NY1107的要求。
1.5.3播种
将处理好的种子播在装好基质的72孔或105孔的穴盘中,72孔的播7~10粒,105孔的播3~5粒,播深1cm,播后覆盖基质,淋透水,覆盖塑料地膜。待出苗后撤掉塑料地膜。
1.5.4 苗期管理
1.5.4.1 温度
播种出苗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5℃~18℃。温度过高,可用水帘降温。
1.5.4.2 湿度
出苗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如果湿度过高,可用排风机排湿。
1.5.4.3 光照
出苗后,及时揭开塑料薄膜,逐渐增加见光时间,直至完全见光。当气温高、阳光足时,可于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用遮阳网遮阳。若遇阴雨天,光照弱,可不遮光。
1.5.4.4 肥水
出苗后第一片真叶现出开始追肥,用500mg/kg~1000mg/kg水溶性肥料进行叶面喷施,2d~3d喷一次。
1.6 定植
1.6.1 定植适期
苗具有4叶1心,叶色浓绿,无病虫斑,株高15cm~20cm,根系发达,根坨成型时即可定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2 定植方法
一般行距10cm~15cm,穴距10cm~12cm。每个栽培槽栽5~6行,栽后覆基质浇透水。
1.6.3 定植后管理
1.6.3.1 温度
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8℃~12℃。冬季应防寒保温,适时揭盖保温被,阴雪天及时清除积雪。3月份开始根据设施温度加大放风量,4月后视气温可适时撤去棚膜。
1.6.3.2 水肥管理
每次收割2d~3d后,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水溶性肥料10kg~15kg。收割期保持栽培槽基质见干见湿。肥料施用应符合NY1107的要求。
2 病虫害防治
2.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2.2 主要病虫害
灰霉病、疫病、韭蛆、斑潜蝇等。
2.3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换茬。控制湿度,减轻疫病发生。
2.4 物理防治
2.4.1 诱杀成虫
在韭菜棚内每20m2悬挂一块20cm×30cm的黄板,诱杀韭蛆成虫和斑潜蝇等。
2.4.2 设置防虫网
在棚室通风口配用4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韭蛆成虫、斑潜蝇侵入危害。
2.5 生物防治
可用2%农抗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或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木霉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5%除虫菊素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韭蛆成虫、斑潜蝇。可用1.1%苦参碱粉剂4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灌根防治韭蛆。也可用食诱剂防治害虫,每667m2使用100ml害虫生物食诱剂,按1:1兑水稀释后,加入专属配合药剂,搅拌配制好药液,均匀注入到专用诱捕箱底部垫片上,每667m2使用诱捕器1~3个。
2.6 化学防治
2.6.1 化学防治原则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在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交替使用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2.6.2 灰霉病
发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用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d~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2.6.3 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6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喷雾防治。
2.6.4 韭蛆
2.6.4.1 成虫
成虫羽化盛期,上午9时~10时成虫活动旺盛时,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在行间喷雾。
2.6.4.2 幼虫
每667m2用240g的25%的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将药液兑成5000~6000倍液,在韭菜收割后2d~3d,靠近韭菜根部基质表面喷药。
2.6.5 斑潜蝇
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可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 采收
韭菜植株长至25cm~30cm时收割,宜在早晨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质栽培技术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在植物栽培中都能有着极大的帮助。而韭菜的基质栽培更是为韭菜的种植栽培带来无可比拟的益处。相信通过基质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其将会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相博、郝梦霞、王冰、刘永虎.基质盆栽韭菜的栽培管理技术[J].长江蔬菜.2014(01).
[2]于立芝、孙爱东、姜新.绿色食品韭菜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规程[J].山东农业科学.2014(03).
论文作者:祝开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基质论文; 韭菜论文; 成虫论文; 可湿性论文; 粉剂论文; 肥料论文; 乳油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