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材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的经验_数学论文

根据教材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试教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务教育论文,小学数学论文,认知论文,单元论文,学生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编排教材的知识序列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一大特点。如何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下面谈谈我区试教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教材的编排特点,重视本单元教学。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学好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直接影响到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乘除法。

根据知识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知识序列上同现行教材相比做了调整。

1.提前口算教学,适当加强口算。

现行教材在口算和笔算的处理上把口算放在一位数乘两位数之后,先学笔算再学口算。而义务教材提前口算教学,即先集中学习口算,再学习笔算。例如学习13×2,为什么2乘十位上的1得2要写在十位上?234×2,为什么积的4要写在百位上呢?为了帮助学生弄懂这些道理,教学口算时先教20×3,300×4,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20×3理解2个十乘以3得6个10,依此类推,为理解笔算乘法竖式中的“对位”问题奠定基础。

因此提前教学口算乘法可以促进对笔算乘法的算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同时教材还适当扩大了口算范围,增加了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乘法,如120×3,学习这些口算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12×3类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掌握这些乘法口算也便于理解如1200×3之类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另外教材还加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如,74×8,计算中要用到56+3;68×9计算时要用到54+7。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迅速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就必然会造成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困难。我们在试教时要求对口算乘法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要经常进行综合性练习。

我区自九二年试教义务教材第五册,刚试教时,部分教师认为“口算乘法”这部分知识简单易学,(实际上学生错的也较少)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算理抓得不好,不能较完整地口述口算方法;二是口算不熟练,直接影响后面笔算乘法的掌握,为此我区采取的做法是:

(1)请人教社专家讲课。几年来每年暑假都请人教社小数室的专家讲课,帮助教师掌握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编写意图,同时平日结合教研会,研究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的意图进行教学。

(2)抓好课堂教学

对口算的要求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提倡“天天练”,且在教学笔算乘法时也经常练。

由于重视了口算教学,提高了笔算乘法的正确率。据92年我区第一次试教检测(人教社提供题样)全区总人数9073人,平均错误率达1.96%,89.4%的学生达到每分钟做5题。

二、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我们在处理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法则、速度”三者的关系时,我们的看法是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正确掌握法则,运用法则指导计算,才能提高计算速度。试教实践表明:不重视算理的理解,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操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根据这一规律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操作在理解算理中的作用。如20×3的直观图,3个2捆就是6捆,想:2个十乘以3等于6个十即60;口算12×3利用直观图和操作,让学生在实物操作中“直观”感受到“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即先求3个10和3个2,从而理解“为什么要把两个部分积相加”的道理,为了突出算理的理解,凡是重点、难点内容,教材都有直观图,要求在直观演示操作中理解算理。

在试教中我们已经尝到操作的甜头。加强操作我们的做法是:“做——想——说”三者密切配合,让学生亲手摆一摆,想一想,悟得道理,并完整地叙述操作过程。

操作还体现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原理——乘法分配律。如34×2=(30+4)×2=30×2+4×2=60+8=68,但是学生并没有学乘法分配律。因此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充分体现了“分别求多少个十,多少个1”,即把不同的计数单位分开来求,最后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算理,其竖式计算就是这种操作过程的简化写法。

在试教中我们体会到:操作不能走过场,一次不行,要两次,要把操作理解算理当作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并不急于和算式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印象。

三、迁移、类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现行教材的笔算乘法是先讲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再讲一位数乘三、四位数,而义务教材的编排是把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放在一起讲(先学不进位再学进位),这样处理,虽然被乘数的位数不同,但算理,算法基本相同,可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如笔算乘法教学时,重点教学例1、12×3。通过操作理解算理,讲清乘的顺序和方法。讲例2、234×2先让学生想一想34×2怎么办?现在改为234×2怎样算呢?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4”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例3、1234×2当作例1的巩固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如进位的笔算乘法,34×3,讲清个位满十进一;例2、192×4讲清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例3、1832×3,百位进位。由于乘的顺序和方法在不进位乘法已得到解决,因此重点解决进位问题。教学时只要讲清34×3的进位算理,那么,192×4,1832×3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到教学例4,454×4连续进位时,从算理上讲仅是例1,24×3的进位方法的多次运用而已,所以,教学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从教学指导思想上讲,仍要放给学生去完成,所不同的仅是把落脚点放在连续进位的方法上。

2.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思维灵活性是思维品质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思维欠灵活性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例如教学口算20×3、300×4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乘整十、整百的数可以先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表内乘法),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让学生自己去口算一个数乘整千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如120×3,先引导学生懂得12个十乘以3得36个十,即360,那么根据300×4,三四十二,在十二的后面添上2个0,那么120×4还可以怎样算?

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推、总结规律和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几点体会:

1.抓住重点例题讲清算理和方法,其类似题目可迁移和类推,让学生去解决。这样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2.原理相同的题目教学时,可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己解决,侧重突出不同点。

3.某一位上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这类题目是难点,要经常训练,如448×7。

4.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问题,教材分为三种情况:0×9=0,9×0=0,0×0=0,对0×9=0,可通过实物,用乘法意义“几个几相加”理解。对9×0=0,应先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规定:一个数乘以0得0,然后通过三种情况概括成“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5.讲完笔算乘法后,可酌情增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看横式口算,如:1234×5,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好基础。

标签:;  ;  ;  ;  

根据教材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的经验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