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自于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论文_王佩才

精彩,源自于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论文_王佩才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案例与反思

王佩才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所谓“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将近二十年来最为显豁的词语之一。众多专家或学者,对此贡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比如,所谓“自主”,就是“针对外部强加标准的解放运动和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新标准的建构运动”,还比如,“一个真正懂得自主学习的人,才可能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类似的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

的确,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是其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音乐学习亦然。实践证明,缺少了孩子们自主学习意识的真正觉醒,音乐课只能是真正的“知道课”——知道乐理知识,知道歌词,知道乐器等等。想想:在音乐学习和音乐课堂中,如果学生总是深陷在单一的“你示唱我跟唱”之中,总是在“告诉、讲解和倾听”中接受知识,总是模式化地背记旋律和歌词,他们的注意力又怎能高度集中呢?他们的兴趣又怎能大面积地被激活呢?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又怎能日渐提高呢?

以下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的开头设计:

1.同学们听过哪些影视歌曲,会唱的请唱几句。

2.教师介绍:影视音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歌曲和器乐曲。歌曲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曲和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等。

3.大家认真听一下这段音乐,说说这段你们熟悉吗?你知不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呢?(教师在电子琴上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

4.谁能简单描述一下《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稍停后教师直接介绍: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既表现了水波荡漾的北海公园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的心情。)

纵观以上设计,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活动都是教师在讲解,都是教师在活动,都是教师在把控着话语霸权,在主导着一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引入过程中,哪有孩子们参与的影子?哪有孩子们货真价实的“动手、动口和动耳”?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知识接受过程中没有自己的参与和体验,乐曲学习里面没有自己发出的声音,旋律里面没有自己的理解,一切都淹没在教师的“强声源”中,“我”还有强烈的兴趣吗?“我”还可以持久地集中精力吗?这样课堂只能让孩子们对《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理解,对电影主题歌的理解,甚至对整个音乐的理解止步于浅层,而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张力也是微弱的。

窃以为,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能力,让孩子们充分地自我探索、自我选择和自我探究。假如在新课伊始,就能够大面积地激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并且让其作为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参与孩子们的光合作用,那么课堂后续环节的走向、发展、拓展等一系列活动也必将摇曳生姿,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课堂奇观。

比如,可以在课前布置让孩子们收集与《祖国的花朵》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初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倾听,以此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至少,教师应引领孩子们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涉及或侧重:

1.课前布置:去网上搜搜《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等影视歌曲,并试图自己理解,何为“主题曲”、何为“片尾曲”等等。

2.课前让孩子们去网上观看电影《祖国的花朵》,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并试图描述当时影片中的画面: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级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

3.引入新课后,分小组讨论影视歌曲分为几类,你最熟悉的是哪类歌曲,你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影视曲子,然后推荐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4.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后,以“我的小手动一动”的节奏训练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弱起小节,让学生学唱O×××弱起小节,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

细究以上设计,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船儿还是那个船儿”,但是课堂的中心和课堂话语权变成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互相交流、分组讨论、自己动手,并鼓励学生自己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大面积地解放了孩子们的口、手和脑,切实解决了课堂平淡、沉闷和无奈的尴尬局面。这意味着优秀的教师在课前就要做足功夫,以最大限度唤醒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为出发点,布置一些让孩子们搜集、整理和思考的自主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拨开迷雾,尽快露出一抹希望的亮光”,既扩展了学习资源,也为课堂注入了更丰富的元素。这样的自主活动惠及学生,惠及课堂,极大地为课堂增值,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大风车》、《西游记》等影视歌曲本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歌曲,以至于还未观看影片时,孩子们就能情不自禁地学唱这些歌曲,那么,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原有的印象、经验和记忆,可以在亲近和熟悉中重温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藉此轻松愉快地走进音乐世界,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下音乐教学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25。

[2]彭杰 捕获课堂的意外生成[J].教师博览,2016,(4),24。

论文作者:王佩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精彩,源自于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论文_王佩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