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贵州三都 558100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合理性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通过数字平均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式,随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所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等方面均高于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法的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当中会存在较多的风向因素,但是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仍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以及医患关系的调和都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此种护理方法。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
引言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整体上仍属于偏高的一种,在临床上护理工作的好坏对于这类病症的治疗好坏将有着直接的作用,也是能够有效降低此类病症病发的有效措施之一。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使得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极大的控制,投诉率更是达到新高,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接近100%,除了因为一次由于护士的疏忽而致使患者出现稍微的不满之外,整体上的效果算的上较为完美。具体的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28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标准的检测,符合纳入研究对象的要求,比如在患者入院时被确诊的病症为心血管内科疾病,在院住院的时间最少在2两天以上,期间患者保持清晰的意识,对于患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疾病或者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予以排除。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1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61.1±5.23岁;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60.9±4.18岁;两组患者患均有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无显著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施行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护理措施,即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期间,医院方面及时的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相关科室护士长为组长,带领多名高级责任护士及时对相关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评估时,先行对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随后对患者的治疗用药的风险进行评估,再次,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所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的资料通过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使用X²检验。若P<0.05,则表明两组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反之,两者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对比
如表1所示,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等方面均高于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法的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此次的研究分析之中,为更好的做好风险预防,院方先行对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比如对患者的疾病风险进行评估,以此避免治疗期间因疾病诊断不全而采用较为单一的治疗方式,使得患者出现一些其他的副作用,较为显著一些的,心血管内科患者特别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多伴有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或其他慢性疾病,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予患者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很多时候会致使患者出现休克、血压不正常下降、心律失常等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剧临床护理风险。
随后,对患者的治疗用药的风险进行评估,因为患者的病症程度往往不同,个体的差异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应用治疗血管疾病的用药种类非常之多,这样就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用药风险评估,确保药剂的用量或者输入速度对患者来说都最为适合,另外在给药过程需注意评估输液泵、注射泵及静脉留置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再次,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估,以此来避免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而致使事态出现更为严峻的后果。评估完成之后,及时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对相关科室的设备仪器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便于后续的护理治疗。此外,若患者为卧床类患者,则加强对起床和如厕的护理管理,防止其因行动不便造成跌倒或者坠床等风险的发生,嘱咐患者在卧床休息后禁忌猛然起身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或者在对临床用药方面,进行护患双方互查,给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询问和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与此同时对科室特殊药物进行重点交接班。
但是,护理工作的持续仍需要更为完善的护理工作医疗管理安全制度,并继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确保能够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确保患者与医生之间良好的配合。这样,在提升护理水平的同时,也使得患者的病症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继而更早的脱离病苦。
参考文献:
[1]梁海群.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01:117-118.
[2]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胡敏,江美芳.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四川医学,2012,05:906-908.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 临床医学工程,2013,06:733-734.
作者简介:杨萍(1966-5)女 大专 三都县人 副主任护师 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杨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内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血管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