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抚远市浓桥镇卫生院 156512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给与对照组患儿一般护理,对实验组患儿实施舒适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有无差别。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实验组患儿预后优于接受一般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结论舒适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舒适护理预后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fort care on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 Method the study object is to select our hospital 2012 years 5 months to 2013 may admitted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46 case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divided randomly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23 cases in each group,giv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general nursing,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 comfortable nursing,compar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rognosis is differ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omfort ca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and it is worth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comfort care,prognosis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肌,进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引发心肌炎的主要病毒有科萨奇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等[1]。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增加,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多发于夏秋季,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患病史,病情轻的患儿表现类似感冒,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临床目前以普通护理为主要模式,预后效果一般,本文把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模式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把不愉快的情绪降到最低[2]。应用结果显示实施舒适护理的实验组患儿预后优于接受一般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身体、心理和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6例,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6例,年龄分布在3~14岁,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实验组2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发展程度无明显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普通护理,对实验组患儿实施舒适性护理,在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情况。舒适性护理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1生理舒适护理。注意给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要确保病房整洁舒适、空气清新,经常进行换气通风,每次大概30分钟;使用紫外消毒病房,每周一次,病房物体及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患儿由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减少,所以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要求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合理搭配饮食,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诱发心力衰竭等。由于患儿需要进行长期的静脉给药,因此尽量给予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若出现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表现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救治。
2.2心理舒适护理。受到疾病的影响,多数患儿及其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情绪,热心解答家属关于疾病的疑问,解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在无需无菌操作时护理人员可以摘下口罩,面带微笑与患儿交流,稳定患儿情绪,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由于患儿多数处于学龄阶段,此阶段是儿童形成勤奋或自悲性格的关键时期[3],若不积极引导,患儿极易造成自悲、堕落的消极性格,对未来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患儿的学习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
2.3社会舒适护理。当一个人生病住院时,自身的家庭、社会的角色会改变为病人这一角色,会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医疗环境。作为护理人员,当患儿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减轻患儿的陌生及不安全感,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详尽地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等,协助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病人角色。真情的微笑、亲切的关心、温柔的扶持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紧张感,尽快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多倾听患儿的倾诉,尊重其意,在遇到不协调的情况时,换位思考一下,多多理解患者,使病人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2.4灵性舒适护理。了解患儿或其家人是否有宗教信仰,护理人员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带给患者舒适的方式[4]。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全面的医学及护理知识,还要具有人文、宗教、心理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患者,给予安慰疏导,使其感到关怀,缓解焦虑,取得其积极配合。
3结果
患儿接受治疗及护理的六个月后,对其或家长进行回访调查,结果显示,实施舒适护理的一组患儿,预后躯体功能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健康,可以恢复病前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较病前无明显差别(P>0.05),各项内容均优于实施普通护理组的患儿(P<0.05)。
4结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方面达到最愉快最满意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引起不舒适的各种因素,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5]。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的和满意度。本文从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舒适护理,研究发现实施舒适护理的一组患儿,预后躯体功能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健康,可以恢复病前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较病前无明显差别(P>0.05),各项内容均优于实施普通护理组的患儿(P<0.05)。可以看出舒适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患者预后躯体功能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健康,可以恢复病前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比普通护理组的患儿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91-92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8-409
[3]沈鑫钰.47 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232-233
[4]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5]杨黎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4-5
论文作者:王忠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患儿论文; 舒适论文; 心肌炎论文; 小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