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入中国软件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件业论文,中国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加入WTO,中国软件业一系列收购、合资大战正风起云涌。业内两大巨头用友和金蝶早已在明争暗抢,惟恐落后,各自提着手中的钱袋子,将蓄谋已久的目标企业如北京开思、华表软件、宁波新亚赛邦尽收于囊中。托普集团与IBM已于2002年1月底宣布双方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逐步在产品销售、软件研发、技术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与互渗,其深层次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其实在上海托普东部软件园,托普早与东芝、松下等日本财团联合设立了一笔数千万美元的软件发展基金……
资本瞩目中国软件业
过去的2001年被业内人称为中国软件年。2月15日,金蝶率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3月30日,托普软件在香港创业板挂牌,5月18日,用友上市引发一连串惊叹,达到年度软件企业上市的巅峰。巅峰之后引发了一连串的上市狂热,连邦、金山、速达、安易、联众等一批国内软件翘楚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市”。
国信证券研究中心的代均强认为,对于资本的渴望,中国大多软件企业已经“等了很久”。整个90年代,以国营制造商为主的中国电脑、通讯设备以及其他高科技硬件制造业获得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其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而软件业却一直遭到忽略。财大气粗的大型国企往往把软件当作硬件的附赠品来生产。这种状况主要是囿于在中国发展软件事业必须得面对来自盗版势力的围堵。但现在众多因素表明,中国的软件工业已经展翅待飞了。无疑,资本这个轮子对软件企业的发展来讲是不可或缺的。软件企业先期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非常大,市场又不是很成熟,不能形成软件企业的良性循环。IBM每年的技术研究经费就达到60亿元美金,相当于500亿元人民币!其实美国很多软件公司都是在上市融资后迅速成长的。
但通过上市融资的只能是少数软件企业,更多的企业还是要依赖其它的资金渠道。业内人士指出,去年国际投资处于降温阶段,而国内投资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风险资本从.COM撤回,瞄准软件产业。风险投资、产业资本、国内民间资本等蜂拥而至,迅速向软件业聚集。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风险投资。据业内人士称,这些风险投资多青睐有政府背景的软件公司和成长性好的小软件公司,不会贸然介入大软件公司。另外,一些风险投资家还将投资的指挥棒指向了中国西部。除风险投资外,CA、IBM、ORACL、HP等国际大公司的投资力度也很大,这些公司都有软件背景。因此,他们投资对象多是国内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大企业,而且双方不仅仅是资本上的合作,可能会有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合作。
政府带头使用正版软件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软件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01年8月29日,国务院4部委联合发布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更令软件企业如沐春风。2001年底,朱基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全文刊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但是对于软件业触动最大的,莫过于2001年12月28日北京市政府实施了软件采购招标。此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将为国产软件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的标志性事件。国产办公软件WPSOffice战胜巨无霸微软,11143套WPSOffice从29日开始全面在北京市政府下属的数10个政府部门安装和使用。
在发达国家,政府用户占据所有软件用户的1/3以上。据预测,中国政府一旦实施政府采购计划,中国的软件正版率将达到35%以上。政府采取的实实在在正版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将刺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成长。政府有300万公务员,至少需要300万套办公软件,这将是块价值上百亿的肥肉。中国的软件产业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市场,在这个市场的刺激下,未来10年,将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
中国软件业的“墒情”成为资本回流的理由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发展软件业方面存在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是全世界拥有大量高质量、高标准、低成本人才和最大软件市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国信证券研究中心的代均强分析认为,软件行业是否能够保持高速成长性,主要是看国内的市场需求是否旺盛。根据国家“十五”信息产业的规划,在2005年,国内软件产业的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如果以软件服务业与软件产品2∶1的预期比例,2005年软件产品销售额可超过830亿,比2001年增长177%。来自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预测是,到2005年,我国将形成10大软件大型企业,50个软件著名品牌,出口超过10亿美元。从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分析,2002年软件行业仍有望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资本市值可长期看好。
我国软件现实需求空间很大,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交通、通信和能源等领域,这些都是软件应用的重要领域;二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通信体制改革,将会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换模式,互联网下的以多媒体为载体的教育、影像和游戏等软件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三是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深入发展,政府实施电子政务也将带动政府部门对互联网有关软件的需求;四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正在全国展开,国内一些软件公司,如东软股份,已经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五是未来5年,我国将积极推进城市化及城市信息化建设,实现建设信息网在国家公用信息通用平台基础上联网,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促进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国软件产业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软件业发展共需要投入600亿元,大约每年120亿元左右。2001年上半年信息产业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一项全国软件产业调查数据表明,在接受调查的2392家软件企业中,200人以下的软件企业有2100多家,占全行业企业数量的92%左右。
在中国成千上万家从事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中,平均规模仅为30人,2000年中国软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6家。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钱”。
然而随着政策等一系列投资环境的改善,上述问题在投资家眼里已不是问题而是巨大商机。尽管2001年全球风险投资都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冬天,但中国的风险投资却春意盎然。一位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认为,随着新一年的到来,风险投资业将恢复对IT业的信心,预计2002年对整个IT业投资的增幅将超过两位数,达到11.3%。对于被资金短缺问题困扰的我国软件产业来说,国内外风险投资的支持不啻久旱后的一场甘露。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软件行业的平均毛利应在50%以上,软件行业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产品开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这块市场蛋糕的确很大,但要具备实力才有分享的资格。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众多软件企业正在打造自己进入资本市场的敲门砖,另一方面那些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也都在寻找具备爆炸性增长的软件企业,作为其资金出口。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明摆着的结局是,今后中国软件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会异常激烈。大的软件企业收购小的软件企业,外资软件企业收购国内软件企业,外资对国内企业进行参股。整个市场将会出现分流局面。现在的迹象已经表明,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中国5000多家软件企业正在重新洗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用友、金蝶、托普、东软、中软、创智等为代表的第一集团军,而金山、金洪恩等公司形成了第二梯队。
中国软件业喜好哪种投资?
软件产业本身因具备投资风险小、回报高、渗透性强的特点,以几乎可以与所有的传统产业结合等优势而倍受投资家们青睐。今后5年国内各个产业的信息化以及信息电子的发展将为软件产业提供每年数千亿元的市场。而各方面的软件创新将成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为各类投资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
综观当前对软件业的投资主要来自3方面:上市公司、产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治理在一步步走强和规范,投资也将更加理性。上市公司投资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控股(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投资者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第二类是产业投资者,他们不一定要控股。但他们需投资行为与自身的主业有融合或互补。有产业背景的投资往往会有更多的“赠品”,如品牌效应、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而这些“赠品”的价值甚至会超过直接的投资额度。第三类是机构投资者,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通过上市、转让或并购为出路。以IDG2000万人民币成功投资“金蝶”为典范。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要与传统产业结合,要与各类投资资金结合。未来几年,中国上市软件企业将成为成长潜力巨大的板块,已是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共识。金山软件董事长求伯君认为,如果说企业是靠本身产品的资金回收来积累原始资本、积累投资发展的话,速度非常缓慢。软件业为什么说发展了十几年,发展的速度和国外的公司差得越来越远,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本投资跟不上。风险投资不是来做慈善事业,它要把钱收回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市。风险投资在1997年以后才慢慢开始有对中国企业投资的,而国内的企业在香港上市,香港的企业去国外上市,也正是在1997年才开始的,很显然有了这种渠道以后,风险投资才有可能来投资。但由于国内二板的迟迟不露面和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明朗,使得投资者对明星产业变得谨慎起来。政策的不明朗使得风险投资商在对待软件企业时,更多的是等待与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