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的心理意识模式论文_张钵雅

社区卫生服务的心理意识模式论文_张钵雅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50

摘要:随着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引入与和谐社区概念的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区的研究开始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精髓———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之上,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心理卫生服务。文章从社区心理意识的概念与内涵、社区心理意识形态与影响因素等多方面介绍研究成果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社区心理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情感

关键词:社区心理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情感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心理学在社区实践中的应用,践行着社区心理学增强社区民众福祉的责。在西方国家,社区心理服务既是战后心理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的主要阵地,也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德国的社会学家腾尼斯(FerdinandTonnies),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Commu-nityandSociety)一书中关于人际亲密关系、社会凝聚等心理因素的表述是对社区心理意识最早的涉及;到了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城市社区研究的兴起,对“社区心理意识”这一有丰富心理学内涵的范畴研究开始从社会学家之手得以推广。至此,新的研究理念、研究手段以及城市规划学、社会心理学各学科的交叉研究,使社区和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呈现出新的亮点。

一.社区心理意识的内涵

(一)社区心理意识的概念与内涵社区心理意识(psychologicalsenseofcommunity)是由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Sarason在其著作《社区心理意识:社区心理学探讨》中率先提出来的。[1]他将社区心理意识界定为:同他人类似的知觉;是一种公认的与他人的相互依赖。[2]其后McMillan和Chavis深化了这一概念,认为社区心理意识就是指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对社区成员和社区重要意义的感知以及通过群体义务满足成员需要的共同信念。[3]McMillan和Chavis的四要素模型吸收了影响力、团体凝聚力等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自提出以后便占据重要地位,成为许多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领域内对社区心理意识内涵的界定则包含两种认识取向:一是地域感,即社区主体对居住空间自然生态环境的归属;二是群体感,即社区主体对邻里群体的归属和认同。社区意识所指的是某一类人共同具有的认同心理而不是个体的心理倾向,是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普遍具有的地缘群体认同感[4];王亮认为社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同,是人们共同的精神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精神纽带,它使成员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休戚与共的依赖关系。[5]罗英豪认为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归属感、认同感、情感联系和安定感的社区意识是一种心理建构,是团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特征之一,体现了每个人对他人的需要和互动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综上所述可看出社区心理意识并不是单纯的地域归属或群体认同,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它同时又包括了社会互动、共同纽带和地域等基本构成。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社区心理意识与社区意识。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起源于社会学家,因此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一般经常使用“社区意识”,我国学者也多采用这个词,如马天芳[7]、陈德淼[8]、张芝萍等人[9]。综合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可以看出,社区心理意识即社区意识,二者是同义词,但也有学者[10]认为社区意识可以用来分析群体层面的社区经验,而社区心理意识则用来指个体层面的社区意识。

2.社区意识与社区情感。社区意识即社区情感,“社区情感”这个术语是美国社会学家描述社区意识时最常用的.社区情感的三个成分:(1)社区自身意识,即由于共同利益而产生的“我们”、“我们的”意识;(2)位置和身份感,对自己在社区整体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的认知;(3)依属感,将社区作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包括物质依赖和精神依赖。当代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弗?坎贝尔指出了发现社区情感的三个方法途径:(1)心理方法,探讨对社区的满意水平、个人依属和认同;(2)文化方法,研究社区文化即那些决定社区特性的事物、行为和方式;(3)“意义”方法,研究社区的自我想象和观念。[11]我国学者李涵认为情感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在这里它是指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一种态度、情趣和思维定势,是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等的结合体。[12]社区情感体现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是社区心理意识的了解,但由于社区心理意识在国内学术界引起重视的时间较迟,加上社区心理意识本身又极具复杂性和丰富性,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不过这些不足也正预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在此后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更深的层面探究社区心理意识,探究其对社区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在社区人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中的作用,从而从社区层面减少影响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参考文献:

[1]FisherAT,SonnCC,-nity:Research2002:6- 7,25- 41,291- 318

[2]陈永胜,牟丽霞.西方社区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

[3]DavidW.McMillan.Senseofcommunity[J],1996,24(4):315~ 325

[4]包晓霞.“落地生根”还是“落叶归根”———移民的社区意识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1997,(6).

[5]王亮.社区意识———社区共同体的灵魂[J].广西社会科学,2006,(4)

[6]罗英豪.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现代城市社区意识[J].理论研究,2006,(5).

[7]马天芳.城市市区整合与社区意识建构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8]陈德淼.在社区实践中培育社区意识[J].社区,2004,(13).

[9]张芝萍,张玲玲.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意识”的构建[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

[10][11]高鉴国.社区意识分析的理论建构[J].文史哲,2005,(5)

[12]李涵.中国社区及社区情感的历史追溯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论文集,2006

论文作者:张钵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社区卫生服务的心理意识模式论文_张钵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