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1997—1999)报告》概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评估论文,概要论文,中国论文,广播电视大学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1997—1999)报告》(简称《报告》,由“总结报告”和“技术报告”上下两篇组成)是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的最终成果,即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以下发表的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1997—1999)报告》概要,如本概要中个别内容与报告全文有出入,以报告全文为准。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1997—1999)是我国电大系统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全国性评估活动,也是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建校20周年之际对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首次历史性的全面检查和评价。这次教学评估的对象和内容是全国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全国所有44所省级电大都参加了评估。其中,省电大24所、自治区电大5所(新疆兵团电大统计时归并在此)、直辖市电大4所、计划单列市电大6所和省会市电大5所。从1997年2 月开始设计教学评估方案,中间经过自评、复评和验收,到1999年3 月公布评估结果和报告历时2年多。各省级电大自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即主要在1997—1998学年的第一学期。这次教学评估重点调查了当时刚刚结束的1996—1997学年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刚刚毕业的1997届毕业班学生(即1994级三年制学生和1995级二年制学生)在整个教学周期的情况。这次教学评估设计制订了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4个方面的五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总数168项(详见附录“中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其中,125 项系末级指标(占指标总数的75%),其相应得分由原始调查数据资料、经专门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处理运算确定。其余43项导出指标(占指标总数的25%)得分依据末级指标得分及相应的权重系数、经专门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处理运算确定。原始数据资料采用对全国电大学生和教师的典型加抽样调查和对44所省级电大的普查取得(详见《报告》附录“评估量表”、“学生调查表”、“教师调查表”和“省级电大调查表”)。1996—1997学年全国电大共有高等专科分专业全科在校生(不计注册视听生)516,077人。 其中, 1997 届分专业毕业班学生200,325人。专任教师21,505人。全国电大1996—1997 学年开设一级学科9类、二级科类55类、专业共计534个。这次教学评估选择计算机应用、法律、财务会计和英语4个专业分别作为理工农医、社会科学、 经济管理和教育文学4大学科群的典型代表。上述4个参评专业都是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相关学科中通用性强、覆盖面大、 相对稳定的专业, 它们在1996—1997学年共有在校生194,361人, 占该学年在校生总数的32%,有相当大的代表性。这次教学评估对4个参评专业学生组织了分层、 整群和等距相结合的抽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3,323份。用光电扫描机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参评学生有效问卷20,883份,有效回收率63%。发放教师问卷7,009份,录入教师有效问卷4,878份,有效回收率70%。完成录入全国省级电大普查问卷表44份。本次评估取得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评估数据资料。经过计算机运算处理和分析总结,形成了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教学评估自评报告》。1998年中,分两批组织了12个复评组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复评。各复评组依据统一的复评方案全面检查审核了各省级电大的自评结果、自评工作及其成果,对44所省级电大分别作出了复评结论。1998年底前完成了对部分省级电大的专项验收。1999年1月至1999年3月,在汇集全国省级电大经复评修改的《自评报告》及相应的评估原始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全国省级电大的教学评估数据进行综合运算和各种统计分析处理,撰写形成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1997—1999)报告》(详见《报告》下篇“技术报告”)。
通过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自评、复评和对部分省级电大的验收,以及全国电大评估总结,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主要结论是:全国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在全国电大基本确立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多种媒体教学及教材建设和教学支持服务为远程开放教育的重点。全国电大认真对待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在对多种媒体教学、教学支持服务、实践性教学和检查与考试等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普遍重视教学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较规范、文档较齐备、成效较显著;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在加强队伍建设、开发教育资源和完善教学设施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教学效果明显,注重建立和健全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电大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努力发挥全国电大系统教育资源优势,为国家和地方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达到了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投资效益是高的。同时,这次教学评估也揭示了电大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初步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通过这次教学评估,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了电大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和加快了电大系统队伍和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全国电大教育教学水平和投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电大教育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下面将本次教学评估的主要结果、成果和结论概要报告如下。
表1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总指标与一、 二级指标常用统计量的分值
指标名称 得分(均值)* 中位数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差异系数
教学评估总指标 4.510 4.524 4.733 4.132 0.136 0.030
教学过程
4.329 4.300 4.780 3.995 0.197 0.046
多种媒体教材使用
4.048 3.964 4.690 3.434 0.288 0.071
教学支持服务
4.257 4.289 4.730 4.505 0.244 0.057
实践性教学 4.456 4.433 4.974 4.003 0.203 0.046
检查与考试 4.377 4.340 4.876 3.915 0.239 0.055
教书育人
4.630 4.632 4.962 4.173 0.196 0.042
教学管理
4.787 4.837 5.000 4.341 0.154 0.032
制度建设
4.992 5.000 5.000 4.488 0.046 0.010
计划管理
4.569 4.300 5.000 3.300 0.383 0.084
大纲管理
4.817 5.000 5.000 3.317 0.310 0.064
教材管理
4.749 4.881 5.000 3.740 0.236 0.050
考务管理
4.708 5.000 5.000 3.625 0.356 0.076
*学籍管理 5.000 5.000 5.000 5.000 0.000 0.000
文件管理
4.958 4.999 5.000 3.985 0.126 0.025
管理手段
4.387 4.000 5.000 2.000 0.544 0.124
教学条件
4.332 4.343 4.899 3.128 0.385 0.089
队伍建设
4.547 4.634 4.957 3.320 0.355 0.078
教学经费
4.109 4.090 5.000 2.280 0.621 0.151
教学设施
4.129 4.075 5.000 2.650 0.642 0.155
教学效果
4.590 4.621 4.902 3.734 0.2217 0.047
学生思想品德
4.665 4.686 4.822 4.325 0.087 0.019
理论学习成绩
4.580 4.750 5.000 3.250 0.428 0.093
专业技能考核成绩
4.936 5.000 5.000 3.896 0.180 0.036
毕业设计、作业成绩 4.508 4.500* 5.000 3.500 0.440 0.098
近期毕业率 4.521 4.750 5.000 2.500 0.637 0.140
社会等级考试通过率 3.849 3.781 4.616 3.019 0.367 0.095
*注:本《报告》中全国电大及各类电大各级指标得分是指均值。对于那些通过学生和教师抽样调查采集原始数据运算得到的指标得分,在44所省级电大数据库合成后采用同一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直接运算得出。对于那些直接从省级电大采集数据资料确定的指标得分,则采用简单(算术)均值。
表1给出了全国电大这次教学评估总指标和一、二级指标6个常用统计量的分值。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总指标得分(以下简称总分)为 4.510分(满分5分,以下同),最大值4.733分,最小值4.132分, 差异系数3%。这就是说,全国44 所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总体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省级电大之间的差距是有的,但并不很大。从图1全国44所省级电大总分的分布看,比较符合实际:4.4分和 4.7分之间的省级电大共35所,占省级电大总数的80%。4.7 分以上的省级电大仅有1所,4.1分到4.4分的省级电大计有8所。换言之,全国44所省级电大计有8所。换言之,全国44 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总分分布成明显的两组:第一组36所省级电大以高峰值4.5—4.6分为中心分布,第二组8所省级电大以低峰值4.2—4.3 分为中心分布,高低峰值相差0.3分。总体而言,第一组36 所省级电大得分大于4.4分(占全国省级电大总数的82%),其中更有13所省级电大(占全国省级电大总数的30%)得分大于4.6分, 反映出这些省级电大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对比较先进,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并有可靠保证。 而第二组8所省级电大(占全国省级电大总数的18%)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也都符合基本要求,质量也有基本保证,但在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或教学条件的一些方面仍有差距,有待加强和改进。
图1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总分分布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4项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教学过程4.329分,教学管理4.787分,教学条件4.332分和教学效果4.590分(见表1和图2)。其中,教学管理得分(4.787分)最高,并高于教学评估总分(4.510分);最大值5分,最小值4.341分,其差异系数最小(3%)。评估结果说明全国省级电大对教学管理工作普遍较重视、制度较健全、管理较规范,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电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省级电大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从图3(2)可见全国44所省级电大教学管理得分呈现明显的偏向高分的阶梯状分布。其中,教学管理得分大于4.7分的省级电大有32所,占省级电大总数的73%,而小于4.5 分的省级电大(实际得分在4.3—4.4分之间)仅有2所, 反映出全国绝大多数省级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是经得起检验的。从图4可见,在教学管理下的8项二级指标中,学籍管理(5分)、制度建设(4.992分)、文件管理( 4.958分)、教学大纲管理(4.817分)、教材管理(4.749分)和考务管理(4.708分)共6项得分均大于4.7 分, 表明全国各省级电大在上述6方面的教学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管理得分较高并不是说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存在弱点和问题。从图4同时可见,教学管理下教学计划管理(4.569分)和教学管理手段(4.397分)2项指标的得分偏低。这个事实反映出在全国电大高等专科教育中,部分省级电大在执行中央电大统设和派生专业“统一教学计划”的原则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国电大的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水平总体而言尚有待提高。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管理手段这2 项指标得分在全国各地省级电大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反映出发展的不平衡(详见《报告》第6章)。 关于全国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五统一”执行情况的具体评估结果在下面还将专门论及。
图2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4项一级指标得分比较
图3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4项一级指标得分分布
图4 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下8项二级指标得分比较
教学效果得分(4.590分)最接近这次教学评估总分(4.510分)并略偏高。此结果反映全国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有基本保证的,并与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是基本一致的。这个结果是与全国电大多年来致力于建立和健全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电大教育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分不开的。从图3(4)可见全国44所省级电大教学效果得分分布同样明显偏向高分,教学效果得分大于4.5 分的省级电大有32所,占省级电大总数的73%,小于4.5分但大于4.1分的省级电大有11所,占省级电大总数的25%,这说明绝大多数省级电大的教学质量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仅有1所省级电大的教学效果得分低于4.1分(实际得分在3.7—3.8分之间),说明个别省级电大的教学效果与全国电大平均水平有较明显差距。在教学效果下的6项二级指标中,有5项得分大于4.5分,它们是学生思想品德(4.665分)、理论学习成绩(4.580 分)、专业技能考核成绩(4.936分)、毕业设计或作业成绩(4.508分)、按期毕业率(4.521分)(见表1)。这说明反映全国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各项具体指标得分大多比较令人满意。在教学效果下只有1项指标社会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得分偏低(3.849分)。这一方面说明社会等级考试在全国兴起不久,尚不够普遍;另一方面表明各省级电大开展此项工作也属尝试和革新,发展尚不平衡(详见《报告》第8章)。
教学条件得分(4.332分)明显低于总分(4.510分), 且最大值4.899分和最小值3.128分的差距相当大,差异系数达到9%,为教学评估总分差异系数的3倍, 表明全国省级电大在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且各地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从图3(3)可见全国44所省级电大教学条件得分分布很不集中,离散度大。总体而言,可以分成三组。第1组12所省级电大教学条件得分在4.7分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2组30所省级电大教学条件得分在3.7—4.7分之间, 代表当前多数省级电大教学条件的现实状况和平均水平。此外,有2 所省级电大的教学条件得分偏低,分别在3.1—3.3分之间和3.5—3.7分之间,说明少数省级电大的教学条件较差,与办学规模和教学需要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教学条件下的3项二级指标中队伍建设指标得分(4.547分)较高,而另外2项教学经费(4.109分)和教学设施(4.129 分)得分较低(见表1)。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 全国省级电大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比如在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的配备及其学历与职称结构均有了较明显的改进。而教学经费和教学设施2项指标得分偏低, 如实地反映出省级电大在教育投入和教学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从图5到图8可见,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队伍建设及其中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经费和教学设施指标得分呈现较明显的偏向高分段的阶梯状分布,说明各地省级电大在队伍、 经费和设施3项基本教学条件方面存在阶梯状等级差异。图9进一步表明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设施中计算机中心指标得分(4.423分)较高,其次是办公设施指标得分(4.296分)。 这些结果反映出近年来全国电大系统重视计算机教学和管理,重视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在全国省级电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中最薄弱的是图书资料中心(3.797分)的建设,其次是实验基地(4.016分)、电教设施(4.110分)和教学基地(4.134分)的建设。这4 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密切相关的。上述4项指标得分(3项大于4 分)一方面说明多数省级电大已具备组织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条件,但另一方面又表明目前的教学条件离开实现高标准的多种媒体教学、教学支持服务和实践性教学仍有差距。其中,图书资料中心指标得分最低,表示省级电大包括图书资料在内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还有待改善。教学条件及其二、三级指标涉及人、财、物各项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详见《报告》第7章)。
图5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二级指标“队伍建设”得分分布
图6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三级指标“教师队伍”得分分布
图7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二级指标“教学经费”得分分布
图8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二级指标“教学设施”得分分布
图9 二级指标“教学设施”下6项三级指标得分比较
本次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揭示了教学过程(4.329 分)的现状,它是4项一级指标中得分最低的指标, 且明显低于这次教学评估总分(4.510分);最大值4.782分而最小值3.995分,差异系数为4.6%,表明各省级电大间有较明显的差距。从图3(1)可见全国44所省级电大教学过程得分在4.5分和4.8分之间的省级电大有8所, 占省级电大总数的18%。 而4.5分以下的省级电大共有36所,占省级电大总数的82%。换言之,全国44所省级电大教学过程得分分布呈明显的两组:第一组有8所省级电大分布以4.6—4.7分为中心的高峰值附近,而第二组36 所省级电大则分布在以4.2—4.3分为中心的低峰值附近,高低峰值之间得分差距是0.4分。这说明在全国省级电大中, 第一组较少数省级电大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组织实施、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和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比较有成效,比较受学生欢迎,有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而第二组比较多的省级电大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组织实施、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和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中存在某些弱点和问题,有待改进。教学过程下有5项二级指标是多种媒体教材使用、教学支持服务、实践性教学、 检查与考试和教书育人。从图10可见,二级指标教书育人得分4.63分,显示全国省级电大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学过程其它4 项二级指标的得分都低于这次教学评估总分。其中,多种媒体教材使用指标得分4.048分,是教学过程5项二级指标得分中最低的。 次低的是教学支持服务指标得分(4.257)。这些结果(指标得分已大于4分)真实地反映出全国电大近年来对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和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视,并且在不断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这2 项指标的得分不仅低于这次教学评估总分,而且低于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下的大多数二级指标得分,说明在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中取得的进步,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电大开放性和现代化教学优势的发挥还有相当的差距。从图11和图12全国44所省级电大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和教学支持服务的得分分布看,教学过程中这2 项重要工作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此外,实践性教学指标得分4.456分, 检查与考试指标得分4.377分,均略低于这次教学评估总分, 但明显高于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和教学支持服务指标得分。这一方面表明全国电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检查和考试工作的重视,认识到它们在整个电大教育全面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这两方面的工作已有了不少进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电大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先进学校和考试信得过单位。另一方面,说明这方面的工作成绩不可估计过高,就全国系统而言,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仍然不少。总之,教学过程一、二级指标得分偏低表明当前电大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之处,同时也表明当前改革难点之一是在电大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探索上,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发挥上,在具体实现电大教学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上(详见《报告》第5章)。
图10 一级指标“教学过程”下5项二级指标得分比较
图11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二级指标“多种媒体教材使用”得分分布
图12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二级指标“教学支持服务”得分分布
《报告》还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各级指标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分类比较分析。对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总分和4 项一级指标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见表2)表明, 教学过程和教学条件的得分与教学评估总分的正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0和0.728。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评估方案的设计(如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各级指标的数量及权重等)有关,但从本质上,它反映出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条件密切相关。这一结果是合理的, 也是可信的。 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与教学条件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007,是上述所有相关系数中最小的。这说明两者之间仍属于正相关,但相关性极低。这一结果表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学条件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决定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好坏。换言之,在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学条件还较差的省级电大,可以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和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处于较高水平,并进而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推动作用。此外,《报告》将44所省级电大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和省会市5类电大, 按省区电大和城市电大,按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划分的3类地区电大等分类体系, 选择那些重要的教学评估指标进行各种类型之间和同类型内部学校之间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发人深思的结果。图13和图14中相当规则的阶梯排列分布说明了全国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与省级电大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详见《报告》第3章和第4章)。
表2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总分和4项一级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总指标 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 教学条件 教学效果
总指标 1.0000.710 0.351 0.728 0.435
教学过程0.7101.000 0.054 0.224 0.230
教学管理0.3510.054 1.000 0.007 0.121
教学条件0.7280.224 0.007 1.000 0.202
教学效果0.4350.230 0.121 0.202 1.000
图13直辖市、单列市、省会市、省、自治区电大教学评估总分比较
图14直辖市、单列市、省会市、省、自治区电大教学评估4 项一级指标得分比较
以上是对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总分和一、二级指标得分的统计分析结果、对各级指标得分的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分类分析等主要结果的一个概要说明。下面将就这次教学评估中的若干热点指标、高低分指标和新设指标进行简要分析。
在全国电大创建20周年之际,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五统一”和“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等仍然被全国电大教育工作者认同为重要的热点指标。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五统一”是指全国所有44所省级电大在举办中央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所有统设和派生专业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均应遵循“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统设课程考试、统一统设考试评分标准。通过这次教学评估自评和复评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1997届高等专科教育所有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五统一”执行情况的反复检查审核,查明全国省级电大对“统一统设课程教学大纲”(指标得分5 分)和“统一统设课程教材”(指标得分4.727分)原则遵循较好。事实上,全国44 所省级电大都做到了统设课程教学大纲的统一;41所省级电大都做到了统设课程教材的统一,只有3 所省级电大对个别统设课程的教材作了替换。在“统一教学计划”和“统一统设课程考试和统一统设考试评分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普遍(见表3)。 其中,严格遵循“教学计划统一”的省级电大仅16所,其余28所省级电大在1997届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中均有不同程度违反“教学计划统一”的问题,占省级电大总数的64%。因此,在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整个指标体系共168项指标得分中, “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计划统一”指标得分(2.455分)是最低的。 在这28所省级电大中,1997届所有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专业教学计划,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学分数不足课程学分总数60%的仅有 5所。换言之,39所省级电大(占全国省级电大总数的89%)都做到了1997届所有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计划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学分数大于课程学分总数60%。但是,有20所省级电大1997届所有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一个或以上专业教学计划对中央电大教学计划中的统设必修课程作了替换。此外,还有更改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计划学制、减少总学分和更改统设课程学分值等问题。在遵守了“统一教学计划”的1997届所有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中,一个或以上专业的“统一统设课程考试和统一统设考试评分标准”出现问题的又有10所省级电大(该项指标得分4.091分)。 通过这次教学评估的自评和复评了解到,在1997届高等专科教育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中“统一教学计划”和“统一统设课程考试和统一统设考试评分标准”存在上述问题的大多数省级电大,在最近两年来已得到了基本改正。就是说,这次教学评估后,全国省级电大举办中央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统设和派生专业时遵循教学和教学管理“五统一”原则比教学评估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实施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五统一”是发挥全国电大系统教育资源优势的重大举措、是电大教育教学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教学评估,电大教学“五统一”的原则在全国电大系统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在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面前,对电大教学“五统一”原则作出新的明确的界定、规定更具体的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监督机制,在强调原则性的同时制订相应的应变条款和相关审批规程,以确保电大教学“五统一”原则的长期稳定的贯彻执行(详见《报告》第6.9节)。
表3 高等专科教育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五统一指标得分及违反五统一的省级电大统计
指标名称及得分 加权均值 中位数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差异系数
统一计划24551.000 5.000 1.000 1.924 0.784
统一大纲5.000
5.000 5.000 5.000 0.000 0.000
统一教材4.727
5.000 5.000 1.000 1.008 0.213
统一考试和评分 4.091
5.000 5.000 1.000 1.676 0.410
违反教学五统一学校数
计划 其中
统设课学分小于 替换统设 更改 减少更改统设
总数学分总数60%必修课
学制 总学分 课学分值
28
5 2021
4
违反统一违反统一 违反统一违反统一
计划 大纲教材
考试和评分
统设课程 替换统设独自命题
总数 大纲不统一课程教材考试评分
28 2 3 10
电大高等专科教育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的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是全国电大上下一致关注的热点指标之一。在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在教学过程的多种媒体教材使用指标下设计了“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评估统计结果(见表4)显示, “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得分只有3.088分,是整个教学过程共73 项各级指标中除了教学支持服务中的电话教学辅导得分(仅2.865分)之外最低的。 这表明全国电大广播电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仍是较普遍的问题,即存在所谓“电大不电”、“远教不远”的现象。“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的最大值4.747分,最小值1.267分,差异系数高达28%,反映出各地省级电大的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差距相当大,发展很不平衡。从图15全国44所省级电大“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得分分布看,尚有3 所省级电大的指标得分大于4.5分,应该说, 还是有部分省级电大在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教育资源,提高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积极开展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当地教学条件的多种媒体教学方面作出了成绩,它们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但是,共有23所省级电大的指标得分小于2.8分,表明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低的问题比较普遍、尚不能令人满意。。 从4个被评专业看,“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得分(参见图16)分别为:英语专业3.511分,计算机专业3.260分,财会专业2.915 分和法律专业2.813分,与电大教学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这表明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现状在各种学科专业教学中均不容乐观。这次教学评估调查的40门全国电大统设课程中,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大于60%(3.500 分)的只有2门: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4.273分)和计算机专业的“英语”(3.518分)(详见《报告》第5.2节)。这个结果也是很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的。它反映出多数课程的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较低,但确有某些课程,或者因为课程内容和性质,或者由于音像教材(包括录音教材)的设计和质量,仍能受到学生欢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音像教材的教学设计、制作质量及其对电大教学实际的适用性是很重要的。在当前电大教学实际中,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偏低的问题或更广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与电大教学中多年来固定组班面授讲课太多及部分地方电大的校园化教学倾向也有密切关系。从更深层次说,与全国电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牢固确立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有关。总之,电大教学中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偏低是全国大多数省级电大各种学科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与中央电大多种媒体教材建设和全国电大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也与电大教学如何真正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实现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有关,亟待研究解决。
表4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得分统计
指标名称
得分 中位数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音像教材上听收视率 3.088 2.880 4.747 1.267
0.857 0.277
4个专业得分计算机专业 法律专业 财会专业 英语专业
3.0883.260 2.813 2.9153.511
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60%(3.500分)的课程(共2门):
计算机专业的"英语"(3.158)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4.273)
图15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得分分布
图16 教学评估4个专业“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指标得分比较
这次教学评估各级指标得分中的高低分指标序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强项和弱项。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共168项指标中,得满分(5分)的高分指标有13项,它们全都属于教学管理下的“教学制度建设”、“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统一”、“考试管理”和“学籍管理”等。而得分小于4.0 分的低分指标共18项。其中,大于3.5分而小于4.0分的次低分指标10项。它们是,教学过程下的3项:“省开课教材”、“省开课音像教材”、“省开课文字教材自学适应性”;教学管理下1 项:“音像教材征订”;教学条件下5项: “教师专业教学培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经常费”、“图书资料中心”;和教学效果下1项:“社会等级考试通过率”。得分小于3.5分的最低分指标有8项。其中6项与教学过程有关,它们是多种媒体教材使用中的“统设课音像教材收听收视率”(3.008)、“统设课其它媒体”(3.069)、“省开课其它媒体”(3.133)、“省开课音像教材编制”(3.219),教学支持服务中的“函授教学辅导”( 2.865)和“电话教学辅导”(3.367)。其余2项为教学管理下的“统设和派生专业教学计划的统一设置”(即教学“五统一”中的“统一教学计划”)(2.455 )和教学条件下的“教师队伍的远程教育培训”(3.342)。 如果我们限于考查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的26项一、二级主要指标,则高分指标(得分大于4.9分)有3项,它们是教学管理下的“教学制度建设”、 “学籍管理”和“文件管理”。低分指标(得分小于4.3分)有5项。它们是教学过程下的“多种媒体教材使用”(4.048分)和“教学支持服务”(4.257分),教学条件下的“教学经费”(4.109分)和“教学设施”(4.129分),以及教学效果下的“社会等级考试通过率”(3.849分)。 这些高低分指标序列同《报告》各章节对各级指标得分的全面比较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起到了相互印证的作用(详见《报告》第3.4节)。
为了更深层次地利用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结果来分析探讨当前电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报告》引进了6 个新设指标并且计算得出了它们相应的常用统计量分值。它们是多媒体教学(4.076分)、综合实践性教学(4.323 分)、 教学和管理的五统一( 3.427分),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3.732分)、 教学和管理的开放性(3.674分)和省开课程与专业质量(4.234分)(见表0.5)。图17 展示了6个新设指标得分的比较,图18给出了6个新设指标得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和省会市之间的比较,而图19描绘了全国44所省级电大6个新设指标得分的分布。以上6个新设指标是通过适当地加权组合这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的现有指标构成的。比如,教学与管理五统一这项新设指标是由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统设课程考试和统一统设考试评分标准4 项在指标体系中原有的指标组合成的。在讨论全国电大当前关注的相应的重大课题时,这些新设指标及其得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新设指标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定量地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并可以探讨它们与指标体系其它各级指标的关系。上述6个新设指标的得分结果及比较分析表明, 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综合实践性教学”和“省开课程和专业质量”虽有基本保证,但在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而电大教育的“多媒体教学”、“教学和管理的五统一”、“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和“教学和管理的开放性”得分均偏低、亟待重点研讨加强,这个结果与《报告》其它部分的结果和分析是一致的(详见《报告》第3.6节)。
表5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若干重要新设指标得分比较
指标名称及得分 得分 中位数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差异系数
多媒体教学4.076 4.067 4.553 3.496 0.246 0.060
结合实践性教学4.323 4.334 4.674 3.833 0.180 0.042
教学与管理的五统一3.427 3.000 5.000 1.800 1.025 0.299
教学与管理的现代化3.732 3.708 4.596 2.791 0.419 0.112
教学与管理的开放性3.674 3.650 4.548 2.762 0.394 0.107
省开课程与专业质量4.234 4.305 4.966 3.295 0.314 0.074
图17 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若干重要新设指标得分比较
图18 直辖市、单列市、省会市、省、自治区电大教学评估若干重要新设指标得分比较
图19 44所省级电大教学评估若干重要新设置指标得分分布
这次教学评估是我国电大建校近20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教学评估。正如前面概要说明的,评估结果首先有助于我们对我国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与问题的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积极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另一显著成果是“以评三促”初见成效,即以教学评估促进电大教育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已取得初步成效,且其作用和影响还将持续并不断拓展扩大。下面集中对“以评估促改革、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发展”的成果和本次教学评估的其它重大收获予以概要总结(详见《报告》第9.1节)。
教学评估促进和深化了全国电大系统教育教学改革。在各地开展教学评估的不足两年的时间中,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发布实施了42项深化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举措。各省级电大也制订出台了239项有关电大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制度、政策和规定。 这些制度、政策和规定包括了系统建设方面的21项,制度建设方面的108项,教材建设方面的19项,队伍建设方面的27项,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18项,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方面的46项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电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
教学评估促进和加快了全国电大系统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次教学评估开展前,由于多年教育投入的不足,部分省级电大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停留在80年代后期世界银行贷款设备的水平,无力更新。本次教学评估,通过自评和复评,大大促进和加快了众多省级电大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地省级电大共建设和改造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多媒体视听室、音像视听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163多项;购置电教、演播、实验设备多套,计算机2,000多台,图书20,000多册;新建校舍面积41,000平方米,计划划拨校舍2座, 完成教学楼等6项工程。 这些都大大加快了电大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教学评估促进了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电大教育的投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校以来,国家对全国性的电大系统有过三次较大的投资高峰,均发生在90年代以前。第一次是70年代末全国性电大创建时的初始投入。第二次是80年代中期引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及其配套投资。第三次是80年代后期卫星教育电视频道的开播和相应设施的建设。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这种集中的国家投资少了。这次教学评估为电大争取了又一次集中的经费投入。按本次教学评估的不完全统计,自教学评估启动的1997年初以来到1998年复评期间的不足两年的期间,全国44所省级电大除正常经费拨款以外共增加投入2亿5千多万元。其中,有关省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新增拨款1亿3千多万元,省级电大以其它渠道自筹资金1亿2千多万元。这些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其它主要收获有:教学评估工作锻炼了全国电大系统的骨干队伍,使电大教育工作者对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央电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给各地电大提供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极好契机,又一次充分显示了全国电大系统整体的优势,增强了全国电大系统的凝聚力;检阅和宣传了各地电大高等专科教育工作及其成绩,同时客观公正地揭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提高了全国省级电大在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部分参与电大教学评估工作的普通高校和社会上的声誉、地位和影响,使各地电大的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更有力的支持;发掘、整理和积累了一批关于电大教育教学工作的珍贵的数据资料,促使教学管理及相应的文档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
以下是这次全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结论和建议。这次教学评估的主要结果和主要成果说明,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是适时的、成功的和有效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这次教学评估正在促进全国电大充分发挥整个系统教育资源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媒体进行远程开放教学,强化电大系统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提高现代化教学管理水平;促进电大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电大的系统建设、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深化和加快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提高开放办学和现代远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电大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教学评估的成功和成效表明这次电大教学评估整体技术方案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估量表、抽样调查方案和问卷表的设计,评估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设计以及数据统计处理是科学的、先进的,并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依据44所省级电大的自评结果和《自评报告》以及复评结论汇总,参考全国复评工作总结会议上各复评小组的综合意见,由全国电大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最终研究决定,参加教学评估的全国44所省级电大中有14所省级电大被评为先进学校,30所省级电大为合格学校。同时,确认12所省级电大为教学现代化、教学管理、实践性教学、教学支持服务、队伍建设、和民族语言教学单项工作先进单位。借鉴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的做法和经验,适时在中央电大和地市级电大分校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估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建议全国电大系统应在今后适当时机开展综合性的教育评估和专题性的单项评估。开展综合性的教育评估可以对电大系统整体的教育水平、电大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作出全面评价;专题性的单项评估可以选择电大存在的亟待解决的课题,逐一进行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效果明显的评估。这次教学评估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这次教学评估活动锻炼出来的评估骨干队伍,为全国电大系统今后的教育教学评估打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最后,建议电大系统的教育教学评估应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要鼓励对教育教学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还要鼓励电大系统决策者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利用历次教育教学评估的结果和成果,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和探索,使教育教学评估及其结果在推动电大教育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详见《报告》第9.1节)。
在跨入21世纪的前夕,在我国政府和教育部组织实施跨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时刻,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立全国电大20周年之际,在努力开拓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历史性进程中,组织实施这次全国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评估是非常适时的。通过全国电大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努力,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和精心总结的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我们深信,由这次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对中国电大今后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附录 中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1997—1999)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