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金融体制重构与资本市场改革_金融论文

大数据时代金融体制重构与资本市场改革_金融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体系重构与资本市场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重构论文,金融体系论文,时代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数据时代出现的背景、影响及发展趋势

“大数据”(Big Data)概念是由EMC(易安信)于2011年5月在以“云计算相遇大数据”为主题的大会上提出的。2011年6月底,IBM、麦肯锡等机构发布“大数据”相关研究报告予以积极跟进。之后,大数据迅速引起全球商业界和政府的关注。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及包括银行在内的一些金融企业也进行响应,但证券行业对此深入讨论的并不多。

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大数据”作为一个术语,反映了科技领域中正在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为理解这个世界和作出决策的新方法开启了一扇大门,虽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绝非字面所显示的“数量庞大”这么简单。①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根据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按照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在特征方面,大数据不仅“容量大”,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色。总体而言,可以用“5V+1C”来概括:Variety(多样化)②、Volume(海量)③、Veloeity(快速)④、Vitality(灵活)⑤、Value(价值性)、Complexity(复杂)⑥。其中,大数据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其价值性: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⑦,其他几个特征如复杂性,则对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工具及人才提出挑战和要求。

2.大数据时代出现的背景。首先,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和了解真实世界活动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动力,例如地球和太空观测、气候观测、生命奥妙探测、普适计算等⑧。其次,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进步为数据的急剧增加提供了条件,如无处不在的感知器和微处理器、移动互联、云计算、各种数据分析及存储技术等。第三,社会管理需要大数据技术来处理和分析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如美国联邦政府是全美数据最大的生产部门之一,数据量达到ZB(10亿TB)级。第四,是社会交流的需要。社交网络的兴起,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数据,如Facebook每个月都有300亿条新信息被分享。最后,大数据是商业发展的需要。技术进步以及商业竞争使很多企业纷纷投入力量,借助大数据来分析客户的需求,如沃尔玛等零售企业、汽车制造、航空及能源企业等。

3.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及发展趋势。2012年初,《华尔街日报》预见性地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三场宏大技术变革的开端,它们分别是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关于大数据时代产生的影响,各方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最本质的变化就是人类多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由各种数据组成的动态虚拟世界。同时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应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两个世界的并存和相互作用将改变我们的方方面面,促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划时代的变革。如美国在其国家战略中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对地球的观测能力。而生命奥秘、精神及心理动机等深层领域也可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洞悉。又如在经济领域,大数据将催生一系列产业的诞生和创新发展⑨。再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球大数据产业的发祥地和产业中心,当前其经济正在朝数据密集型经济和以数据为中心的经济转型,大数据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⑩。

二、基于金融功能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体系重塑

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有六种:在不同时间、地区和行业之间提供经济资源转移的途径;提供管理风险的方法;提供清算和支付结算的途径,以完成交易;提供储备资金等资源和分割股份的功能;提供价格等信息以促进决策;解决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时的激励问题(11)。对照上述功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金融体系将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并带来整个金融体系的重构。

第一,金融市场的功能将发生质的飞跃,金融市场将真正融入实体经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在大数据时代,金融市场各参与方实现大联网,信息自由流动,非对称程度大大降低,这将使资源配置突破时间、空间和行业的限制,成本大为降低,效率进一步提高,甚至在一些社交网络上就可以形成交易市场;其次,参与者无处不被记录的行为使得信用评价和征信体系更加有效,大数据所具有的预测能力将使风险管理和决策的模式由静态变为实时,个人的网络行为及动机也将被纳入风险定价和金融决策;再次,信息非对称的减少及参与个体的信用能够被有效纳入定价模型,使金融市场的定价能力、范围和效率大大增强,价格信号的作用更及时有效;最后,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程度将加深,使金融服务的边界将大大扩大;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将无限延伸,个性化程度将大大增加,大量贴身服务模式出现。例如仅仅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完成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金融需求,甚至出现虚拟货币等更方便的支付手段和平台。因此,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以无所不在的信息为中介,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经济、生活和工作中。

第二,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必然逐渐过渡到以整个社会的大联网为平台的大金融模式。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移动互联、云计算的交互融合,并随着征信体系建立和大数据分析的运用,投融资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能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和交易,社交网站中能够自己形成无数个交易平台和场所,在生产力的提升上与现有模式不可同日而语。为适应生产力的需求,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必然逐渐过渡到以整个社会的大联网为平台的大金融模式。最近迅速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变革之一,是大金融模式中的一种,其未来地位虽然存在争议,但发展前景均被业内看好。从目前国内金融行业发展的态势看,已经体现出大金融模式的特点和趋势:一是以互联网平台集聚信息和供求双方,通过平台完成各类金融功能和服务并据此形成良性循环成为新的商业模式,例如阿里巴巴、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集团等均将支付结算、购物消费、征信、财富管理等网络化一体化;二是平台的金融服务范围跨界化、金融产品种类跨领域和多样化,例如人人贷、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向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跨银行、证券和保险类的金融产品等;三是平台的聚集效应具备了大金融模式的基础,例如东方财富网日均有近1000万客户的浏览量,而阿里控股天弘基金后仅6个月就聚集了2000万客户(传统模式下,最大的基金累计客户不到100万)。

第三,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金融架构必将发生重塑。大金融模式要求现有金融体系进行转变,这种转变是从两个层面进行的:一是金融监管体系的整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交流超越了行业和领域界限,甚至超过了现有混业经营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信息以实时方式进行流转。分立的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大金融模式发展的需求,金融监管机构将不得不重整(如大联合)以适应监管需要。我国金融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均取得了很大进步,存在混业和协调发展的趋势,但监管框架仍然分立。虽然市场存在整合的议论,却并没有实施,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将带来更迫切的整合需求,将促使金融监管功能出现真正的整合。二是金融机构快速地嫁接互联网,同时引进大数据技术,对网络平台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更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向传统金融的渗透来势汹汹,传统金融业不改变就会被改变;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业也开始拥抱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例如建设银行于2012年就推出善融商务,目前成交额已经达到100亿;多家银行推出了“微信银行”服务。

三、大数据时代的资本市场变革

正如前文所说,大数据时代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变革,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处于变革当中。就当前情况看,资本市场的变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资本市场的功能实现载体逐渐由实体机构向互联网平台转变,中间环节和传统的职能机构将大幅减少。首先,在交易和业务模式上,通过建立联系实体经济、投融资双方的互联网平台,资本市场各参与方能进行全方位对接和交流,大大减少信息非对称,并促进资本市场的效率。目前,以互联网和开放平台集聚信息、资金、消费者和生产者,进行产品交易和业务创新,并据此形成良性循环,已经成为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传统的通道业务模式将被替代。从理论上看,按照谢平等人的研究(12),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直接在网上进行,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从实际情况看,业内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如陆金所和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网络投融资平台相继成立;国泰君安取消零售客户部,成立网络金融部,致力于综合金融服务;2013年11月11日,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358亿元。其次,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基础之上的预测、监管和风险分析能力远远高于传统模式,资本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必然向互联网平台转型。得益于整个社会的大连接,市场参与主体的各种信息都集中在平台上而且动态在线,信用评价和社会征信将基于这些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而获得大的发展,监管的实施和风险管理自然基于平台来实现,阿里巴巴和众安在线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许多中间环节的职能机构因变得不必要而减少。

二是证券行业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和竞合将加剧,不改变就被改变。未来证券行业的业务模式可能分化成三种,并与金融系统内的其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处于相互渗透和竞合状态:第一种是以服务于广大小微企业和屌丝阶层或实现相互之间对接的网上模式代替传统的营业部模式,如类似于韩国Kiwoom的网络证券商将出现。第二种是针对中产阶层的综合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也是通过深度挖掘互联网平台集聚的数据,在对客户跟踪分类的基础上提供类精准化服务。随着兼顾投资、工作和生活的中产阶层逐渐扩大,为养老、子女教育、购房购车、生活休闲而理财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对客户信息聚集跟踪并进行持续性的服务将是主要业务之一,如韩国的三星证券。第三种是面对机构客户和高净值个人客户的专业化综合模式。这些客户涉及多种专业化定制服务需求,如合理避税、多元化投融资、资产及风险管理、员工福利、财产继承和分配、生活及休闲、慈善事业、社会交往等等。与第二种模式相比,其专业化程度更强,附加值更高。在混合经营及大资管的趋势下,互联网企业在前两种模式上均具有优势,而研究力量雄厚的跨领域金融机构在第二种模式上将更具有优势。大型金融集团在第三种模式上也具有比较优势。当前,互联网企业进入证券行业受到限制,一旦放开,大型互联网企业和金融集团有能力利用其强大的平台进入,类似于阿里控股天弘基金所形成的巨大聚集效应将很快出现,受各种体制机制约束的证券行业将很快被改变。

三是证券行业在拥抱大数据及移动互联过程中,无论是体制机制、行业环境还是反应速度上,与互联网企业相差甚远,与银行业和保险业相比也不占优势,证券行业的体制机制迫切需要改变。首先,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证券行业明显缺乏拥抱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时代需要的市场化机制和互联网精神,反应速度上也明显处于劣势。多年来证券行业在法律和垄断的过度保护中缓慢成长,没有形成强烈的市场机遇把握和竞争意识,一旦允许互联网企业从事证券类业务,传统的证券行业业务将很快被侵占。例如,在基金销售方面,当第三方销售平台刚成立时,基金公司似乎没有放在心上,但当天弘基金依托支付宝在短短6个月内聚集2000多万账户时,对其他基金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其次,即使与银行业相比,证券行业的劣势也比较明显,银行业虽然在传统金融业务上受到互联网企业挑战,但毕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同时也具有比证券行业更大的资金、规模、客户和支付优势。而在保险行业,平安集团等已经通过建立陆金所、众安在线等积极备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再次,就监管层面看,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本位主义,为相关产品和业务设置了过多的障碍,不利于大数据时代客户体验和产品及服务相互融合的根本要求。

四是证券行业的服务理念和固有观念将发生巨大转变。首先,金融服务将逐渐转为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对证券行业服务理念形成巨大的挑战。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多样化便捷服务吸引客户,以及聚集的大数据建立精准营销体系,将导致金融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体验为核心;而证券行业多年来对客户采取的都是单向通道式服务,在客户体验的认识上与互联网企业相差甚远,例如相当多的创新业务需要客户完成N道手续,而在阿里巴巴平台、苏宁云商平台上的操作只需2~3个步骤。其次,证券行业的固有观念需要改变。国内证券行业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阿里巴巴、P2P等模式只能服务于技术含量低的大众类产品需求和屌丝阶层,高附加值的服务则需要具有丰富金融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机构来完成,互联网企业很难介入。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高附加值的服务将通过对客户信息深度挖掘之上的精准服务来完成,金融专业知识和经验被包含在丰富的大数据中,其重要性让位于互联网平台和对大数据的聚集及挖掘,而互联网企业也可以通过吸引更优秀的金融人才来达到丰富金融知识和经验的目的。因此,证券机构若固守传统做法,其优势将很难保持。

四、总结和建议

大数据时代将带来人类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和生产效率的巨大提高,移动互联网络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这本质上需要相互联通相互融合的大金融体系。然而,多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相互独立,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相互割裂,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金融发展的要求,当前虽然面临着移动互联带来的巨大机遇,但难以把握,反而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全面渗透,各行业处于不改变就被改变的境地。相关各方应该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为契机,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加大金融领域中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的相互开放力度,促进金融机构尽快转变理念、融入互联网精神,支持其在大金融体系下的金融创新和做大做强。

而对资本市场而言,为适应上述变化,证券行业的现有模式应尽快转变:一是嫁接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金融机构,同时为避免渠道商之间的“囚徒困境”(13),应结合机构自身专长或通过合作(包括兼并收购)确定转型方向,尽早行动;二是尽早收集客户的信息,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现在Google的收益大大增加,其利润来源主要基于客户记录的信息所创造的各种收费服务,阿里巴巴现在的金融服务也是由当初的淘宝网中大量的客户信息带来的;三是树立数据就是资产的概念,尽早布置大数据战略,招揽大数据挖掘人才。从国际看,IBM、INTEL等巨型公司都向大数据业务转型,而金融服务领域天生就是数据和信息密集型产业,在这个领域谁拥有更多的数据,谁就占领先机。

注释:

①参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00页。

②即包括了以事务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以网页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和以视频和语音信息为代表的非结构化等多类数据,并且它们的处理和分析方式区别很大。

③数据量的增长到现在,已经不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多少G和多少T来描述了,而是以P(1千T),E(1百万T)或Z(10亿T)为计量单位。如今,只需要两天就能创造出自文明诞生以来到2003年所产生的数据总量。

④大数据要求快速处理,对部分失效性强的数据需要实时分析。比如电商等很多领域的快速查询、社会安全事故处理和证券交易领域等,需要实时处理。

⑤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业务需求更新频率加快,相关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模型必须快速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⑥即针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艰巨,需要更多工具和方法。

⑦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等均认为大数据还应当带来价值。

⑧2007年,雅虎的首席科学家沃茨博士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21世纪的科学》,他发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纪录,这种记录的粒度很高,频度在不断增加,为社会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

⑨(1)大数据已经对美国健康医疗、欧洲的政府公共管理、个人位置数据、美国的零售业及制造业等五个部门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在医疗、公共管理部门和个人位置数据领域,每年分别产生3000亿、2500亿、1000亿美元的潜在价值;在零售业能增加60%的营业额;在制造业部门,能降低50%的产品开发及装配成本;(2)到2020年,在美国,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将催生80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⑩具体如下:(1)信息技术企业纷纷转型,如IBM、甲骨文、英特尔、惠普等纷纷通过并购进入大数据行业;(2)以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外流、大学大数据技术转移等方式出现的初创企业层出不穷;(3)大量的应用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市场对大数据的旺盛需求是拉动美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从趋势看,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企业,典型代表是盈利模式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企业,如谷歌、雅虎,电子商务平台eBay,在线购物企业亚马逊,社交网络企业Facebook、Twitter、Linkedin。二是传统上对数据管理极为依赖的企业,典型代表是华尔街的金融企业。这些大型金融企业在数据基础设施上投资力度之大,已使得自身与信息技术企业无异。三是大数据应用潜力巨大的企业。典型代表是电信行业和医疗卫生行业。四是数据驱动型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正在形成数据驱动文化,即利用数据改善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典型代表是美国航空、百货、能源和汽车企业。

(11)参阅兹维·博迪等著: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参阅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2012年8月份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报告。

(13)一方面,它们把同类公司当成绝对的对手,比如,不同券商之间肯定难以共建IT平台,各自单独建设却都显得单薄,也不具备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它们总是难免患得患失,生怕失去既得利益,做不到完全的互联网化。类似的例子在电信行业、零售行业早已经重演过。

标签:;  ;  ;  ;  ;  ;  ;  ;  ;  ;  ;  

大数据时代金融体制重构与资本市场改革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