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电网设备检修措施及方法分析论文_周永晨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电网设备是生产电力、传输电能的基础性设施,运行状态可影响电力供应质量,因此设备检修已成为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检修工作跨度长、技术含量高、责任重,需考虑自然灾害、业扩工程、电网调度方式、危险点预控及操作条件等因素,全面整合检修措施,运用标准化检修方法与流程,以提升检修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与检修开展效率,减轻检修劳动强度,确保设备受控。本文分析了电网设备检修措施与方法,旨在减少设备操作异常、故障、停止工作或损坏问题。

关键词:电网;检修;设备

现代电网涵盖了发电与输电环节、变配电与用电环节,当前电网结构趋于复杂化、覆盖面逐渐扩大,基础设施集成度高,售电量、负荷增长快,电网设备是维持电网运行的主体,设备性能与技术水平制约着电网运行效率。电网中的设备类型多样,结构与功能复杂,集成化、可靠性、稳定性要求高,时效老化与多种潜伏性运行缺陷等因素均可降低电网设备工作性能,导致电网设备出现运行风险,设备故障与电网安全裕度、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应采用高效、科学、规范的措施及方法开展设备检修工作,及时发现与处理设备隐性缺陷、故障,综合协调与主动防御电网运行事故。

1.措施及方法

1.1检修措施

检修电网设备时可采用事后检修、定期检修与状态检修措施。定期检修指根据时间计划、安排周期性检修工作,检修时停电送电操作频繁,检修过程带有盲目性。事后检修指的是发生事故、故障之后才检修电网设备,事后检修较为被动、不可预见,抢修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无法深层次查找事故根源。状态检修能克服盲目维修、维修不足、维修频繁等弊端,能为电网设备优质、高效、长期、稳定与安全运行提供管理保障、技术保障,提高设备可用系数,延长计划校验间隔。状态检修的原则包括坚持完善、过程管控、需修才修、应修必修、标准先行、修必修好,可利用带电检修技术、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电网设备状态,有助于客观分析与判断电网设备实际健康状态,根据设备运行现状制定与设计检修方案。开展状态检修时需离线监测与在线监测设备状态、运行工况,采集设备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信息,静态数据包括生产工艺、安装调试、验收资料等数据信息,动态数据包括巡视检查、不良工况(腐蚀情况、故障跳闸、渗漏油、异常声响等)、更新改造、缺陷纪录及实时检修资料等[1]。还需要采集环境数据、电网数据,环境数据包括自然灾害、雨雪雾、雷电活动、温湿度、风速等,电网数据包括短路电流、故障资料、负荷资料、运行温度等。采集设备信息后,可预测、评价设备状态、风险,诊断故障、生成故障先兆。设备状态分为严重状态、异常状态、注意状态与正常状态,评估设备状态时可采用专家系统、对比判断、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限值判断与趋势判断法。评估状态后可制定检修报告与开展检修工作,状态检修决策过程见图1。

图1

1.2检修方法

目前常用的检修方法包括紫外及红外检修、超声波与高频检修。超声波检修指的是向设备发射穿透力强、能量集中、方向性强、波长短、频率高的超声波(频率为20kHz~200kHz),检测设备放电信号频率特征与大小等参数,通过分析超声波传播、折射、反射情况发现设备内部缺陷、裂纹等运行隐患,可用于检修电网中的GIS、断路器、导线分支箱、配电柜、环网柜、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高频检修指通过采集与分析放电信号判断设备状态,采集的放电信号频率为3MHz~30MHz或300MHz~3000MHz。高频检修法对绝缘设备内部缺陷、毛刺、颗粒放电灵敏度高,可用于检修电网中的开关柜、变压器及GIS等设备。此外,还可以采用CR技术或DR技术检修电网中的电力线缆、CIS、升压站开关、断路器、水泥杆塔、电力金具等设备[2]。紫外检修指利用紫外线(波长10nm~400nm)检测局部放电引起的电蚀损与碳化通道,观察设备电弧、电气放电与电晕,了解设备绝缘缺陷、污染程度、导线断股等情况。紫外技术可用于检修高压设备、导线、管母及绝缘子等设备。红外检修原理为利用红外线(波长760nm~1mm)检测电阻损耗、介电损耗等引起的升温现象,了解设备热场分布,发现设备缺陷、异常与故障区域,将部分事后检修转变为预见检修。红外检测安全准确、直观、灵敏度高、抗电场干扰能力强,可诊断绝缘老化、松动、受潮、缺油等故障。

2.案例分析

2.1检修背景

东莞地区某电网公司对供电线路结构进行调整后,变电站数量、变电容量成倍增加,供电负荷日益增长。电网中的设备包括输电设备、一次与二次变电设备,种类繁多,且运行状况复杂,重要设备停电可引发电网故障风险点。计划检修与事后检修的试验项目、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不能突出检修重点,为保障检修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推行了状态检修模式,检修流程见图2。评估设备风险程度时依据以下公式:F(t)=1-R(t),R(t)=rn(t)×K×r2(t)×r1(t),rn(t)=e-λn(t-tn)。公式中的F(t)为风险程度,R(t)为风险评估时刻设备失效率,tn为前次全校验或大修时间点,t为风险评估时间点,λn为设备历史统计故障率,n为设备数量,rn(t)为风险评估时刻可靠度。

图2

2.2检修措施、方法与成效

在线监测系统具有信息输入、信息传输及浏览、信息统计分析、用户管理、信息查询、信息维护等功能,融合了IEC61968、IEC61970、IEC61850建模思想,状态信息数据模型统一、系统协议兼容性良好,接口设备通过标准测试,可规范化分析与管理电网设备技术监督、电气试验、可靠性、检修、缺陷、故障、设备台账等信息,整合预防性检测数据、在线与离线监测信息、SCADA系统实时信息,将数据传输到诊断中心,分析、判断设备故障、运行缺陷。系统采集状态信息的模型见图3。状态监测单元包括泄露电流、介损与电容量、油色谱等,利用紫外与红外检测方法检修输电线路中的避雷器、绝缘子,发现避雷器内部缺陷5起,未发生避雷器绝缘事故。实施红外检修后发现输电线路引流板、引线接头发热缺陷70起,隔离开关发热缺陷250起,断路器发热缺陷18起,同时发现了绝缘下降、油位降低、避雷器与套管介损超标等故障,减少了设备过热问题与设备事故。结合高频法与超声波检修GIS,发现了CIS内部存在的毛刺、金属颗粒及尖端放电问题,解体后证实存在放电痕迹,维修后排除故障。采用超声波检修60台乙炔含量过高、运行年久、绝缘状态差的变压器后,证实电抗器存在局放信号,检查、更换电抗器后顺利消除隐患。运用上述检修方法后减少了维修费用、检修成本,缩短了停电时间,减少了全停次数与电网线损、设备误操作次数,无断路器或主变强停等事故,保护装置100%正确动作。应用上述方法前设备计划检修停运率为12.06%,应用后为8.42%,同时推迟了110kV及220kV变电站的基准检修周期。

图3

3.结语

综上,电网动力系统复杂,大容量与高参数机组比例、用电负荷迅速攀升,运行年久、运行环境改变、线路改建等因素可能改变设备性能、可用率,影响电网生产调度,增加安全风险因素。应做好定期检修、事故检修、状态检修、预防性保养与维护工作,确保检修方法与措施及时、准确、精细,综合运用故障诊断与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减少检修过剩、检修不足、临时性检修频繁等问题。明确设备巡检、运行资料、原始信息、家族缺陷等情况,针对性检测设备状态,提升检修质量,改善电网辅助设备、主设备运行性能及保证设备参数准确,充分发挥设备潜能,优化设备负荷状态,提升电网攻击抵御能力、整体抗扰能力与自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刚,刘艳,王鑫明,等.基于MAS的电网新设备启动方案智能编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12):119-124.

[2]田雨,张晗.基于故障特征隶属函数的电网主设备风险评估方案研究与应用[J].高压电器,2017,53(5):146-153.

论文作者:周永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开展电网设备检修措施及方法分析论文_周永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