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吴红春

孝感市大悟县中医医院 湖北省孝感市 432800

【摘要】目的:探索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单药或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患子宫腺肌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给予米非司酮单药治疗;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用药治疗。详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血清CA125水平变化与治疗后的痛经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痛经评分0分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1分率、3分率显著更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及参考组显著更小,血清CA125水平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止痛化症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用米非司酮更为优秀,值得借鉴。

【关键字】子宫腺肌症;米非司酮;止痛化症胶囊;疗效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临床上的多发病,传统临床上主要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该疾病,但因病灶边界清晰度差,通常很难完整切除,且因许多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故现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治疗本病[1~2]。我们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子宫腺肌症的50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与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用药,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治疗方案及疗效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本科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患子宫腺肌症的100例患者,入组标准:(1)均满足子宫腺肌症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2)均未合并代谢及免疫性疾病;(3)近期内未服用过激素类相关药物;(4)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最低年龄者26岁,最高年龄者44岁,平均年龄(33.37±6.13)岁。治疗组共50例,最低年龄者27岁,最高年龄者46岁,平均年龄(33.79±5.81)岁。2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前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于患者月经3~5d时开始用药治疗,参考组50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单药治疗,即予米非司酮片(生产企业: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63)12.5mg经口服用药,每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3月。治疗组50例患者则在接受与参考组相同治疗的同时,给予止痛化症胶囊(生产企业:通化神龙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845)1.2g经口服用药,每天服用3次,连续服用3月.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同时通过痛经评分标准对2组治疗后的痛经程度进行评估[3]:(1)0分:没有痛经;(2)1分:有轻度痛经,日常工作、生活仅受轻度影响,不需采用药物;(3)2分:有较重痛经出现,日常工作、生活有所首先,需行药物干预;(4)2分:存在严重痛经,对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行药物干预。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2检验法,且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的痛经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组治疗后的痛经评分0分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1分率、3分率显著更低(P<0.05),如下表: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参考组同期相比,b(P<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因患者的病变组织受到外周雌激素的影响而生成雌激素,经相应受体使异位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中生长,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加、子宫体积变大及痛经表现。

CA125属于高分子糖蛋白,相关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其病情呈正相关关系,即病情越严重其血清CA125水平也越高,故本研究中我们将该指标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重要标准。现今临床上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治疗本病,米非司酮属于合成类固醇,有抗孕酮效果,可对卵巢功能进行移植,促进异位内膜萎缩,使内膜厚度变薄[4]。而止痛化症胶囊属于中药制剂,可达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效,研究表明,两药联合用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经表现[5]。本研究亦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的痛经评分0分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及参考组显著更小,血清CA125水平显著更低(P<0.05)。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止痛化症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用米非司酮更为优秀,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清云,张华,刘珍珍等.曼月乐治疗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73-1975.

[2] 周文丽.宫瘤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213例临床疗效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3):264-265.

[3] 梁菲,张菊新.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32-134.

[4] 安芳,张帅.补肾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症28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50-251.

论文作者:吴红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吴红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