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 都庆华
〔摘 要〕 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阅读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单位时间之内的阅读量,并且提升阅读效率,将同一主题和同一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一同思考,形成单元主题的整合,在单元主题当中,我们找出相关的行文线索,并且从中进行同一主题的思考分析,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单元主题 整合
学习是一个有效的和谐,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也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和创新,我们将学校课堂看成是一种共同讨论分析的基地,让学生在自由的知识海洋当中游弋,获得知识的营养,避免那种单纯枯燥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阅读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单位时间之内的阅读量,并且提升阅读效率,将同一主题和同一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一同思考,形成单元主题的整合,在单元主题当中,我们找出相关的行文线索,并且从中进行同一主题的思考分析,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1 单元主题目标的学习集中化——智慧的思考与探索
1.1 提取单元主题本质,贯穿课文学习。单元主题目标的学习集中化,就是将本单元当中的学习本质透析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个本质主题去进行有效的思考分析,从而获取文本信息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单元课文《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和《称象》当中,我们要通过通读课文,将课文中的道理提取出来,这就是学习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我们可以引入“射日”的故事,从中体会其勇气,乌鸦喝水的好办法,司马光砸缸的智慧和勇气,称象当中曹冲的智慧等,这就是单元主题目标的学习集中化。与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相比,我们有效的弱化了课文的过程,我们只需要找出“问题——解决过程——结果”三个关键点,将课文的内容提取出来,这三个关键点让学生知道后,就可以自己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明白道理是关键,让课文为道理服务。明白语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有效的将课文中的例子进行系统化,例子不是唯一的,而是作为证据存在的,我们只需要让学生明白道理,学会分析,提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例如单元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篇课文,其主体是呼唤和平,我们将其中的大力提取出来,就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去拓展其他课文,像我们的革命战争史和抗日战争史等,都可以成为相关的资料和题材,都可以成为道理服务的证据。让学生去有效的思考其中的“为什么,怎样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单元主题线索的贯穿,通过线索有效提取课文内容
2.1 环境景色描写的再思考,确定描写目标,制定学习方案。教师不需要每一篇课文都精细讲解,也不需要做到篇篇透彻明白,我们更需要做到让学生掌握方法,方法渗透全篇,让学生做到从一贯之。例如单元文章《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四篇课文,我们只需要提出两个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就是①描写的风景是什么?②如何描写的?这就将每篇文章中的风景对象和描写方法手段有效的提取出来。再例如我们要学习记叙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和《花的勇气》等,就是让我们明白行文内容和道理,提取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打牢基础知识,就是成功。在基础知识上做适度提升就是精彩。有了基础知识,加之拓展思维,无论是用之于考试还是生活,都可自信面对,游刃有余!如何在基础知识学习中融入提高能力的因素,又如何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是一个“互为攀升,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操作,如何搭配,需要共同的努力和研究。
2.2 课文的有效立足与拓展思考。例如,我们在课堂之中学习了寓言故事《骄傲的孔雀》、《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等,故事简短内容清晰,从阅读中学习到了知识道理,并且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就可以展开适当的引申阅读,里面有对事情的叙述,有道理的阐发,更有情感的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狐假虎威”的故事,让他们自己进行阅读与道理的分析感悟,每个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并且让他们进行故事的续写,接着讲下去,让学生分别设想老虎和狐狸最终的结局,有益有趣,活跃课堂,这样既可以学习理解和巩固课本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通过课文的有效立足,就能够将相关的主题提取出来,通过大量的外围课文来证明。语文考试中,考察我们“记忆、判断、分析、概括、归纳、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和能力,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用到到也是以上能力,外加“交流和处理”能力,所以语文教学,教的不但是知识,培养的更是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知识提升能力,能力运用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相提高,不可或缺,我们有效的把握单元整合的意义,就是要将单元的核心内容,融入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当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这个过程当中,最终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在教学当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育,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教育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改进摸索,形成教学体系。通过有效的中心线索去贯穿全文,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中武.创新阅读 阅读版语文[J].朝华出版社,2006(01)
2 语文阅读编委会.语文探究与创[J].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04)
3 林茅.语文教育教师指导用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4 孙国强.新概念语文阅读计划[J].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05)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高铁寨小学
论文作者:都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课文论文; 单元论文; 主题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