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青惠 叶一舟(浙江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32100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并且高层建筑业出现结构多样化,在房屋建筑中,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备受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房屋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引言近年来,我国在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为了满足越日渐增长的人口对于房屋建筑源源不断的需求,建筑企业一直致力于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发展,且高层建筑正向着大型化、功能复杂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进行功能划分时,为了满足建筑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必须对结构形式的变化进行过渡,因此,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应用,而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即将围绕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浅谈转换层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房屋建筑中转换层的设计原则房屋建筑由于自身重量较大,所以对其稳定性和抗震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在进行转换层设置时,极易导致竖向刚度突变的发生,从而导致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转换层设计时需要遵循利用直接落地的竖向构件、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的诸多原则。即在进行转换层设置时,由于竖向构件会对刚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带来突变,所以需要选择直接落地的竖向构件来进行设置;在进行转换层设置时,尽量选择高层建筑竖向位置较低的地方;同时为了确保所设置的转换层结构型式能够具有更明确的传力路径,所以需要对转换层结构进行优化,这样对于结构设计和施工都会有一定的益处;在转换时需要对刚度进行适度的控制,不宜过大,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而且也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性。
二、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的主要形式1、梁式转换从高层建筑的结构来看,往往会采用梁式转换的方式,实现在垂直方向上的转换。
梁式转换方式利用转换梁,从上部墙将力直接传递给下部柱,从而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该转换方式具有易于计算、成本低廉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
2、箱式转换箱式转换方式主要是通过单向、双向托梁以及楼板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可以形成箱形转换层,与单层梁板相比之下,其刚度要大许多。
3、板式转换对于板式转换层而言,其上下柱网错开比较多,而且脱离了梁的承托作用,且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布置。考虑到抗剪和抗冲切,转换层的转换板应当具有足够的厚度。
这种转换方式具有下层柱自由活动的特点,但是板式转换层本身自重比较大,而且所使用的材料过于复杂,因此,不利于施工操作。
4、斜柱转换混凝土的压缩性能可以通过斜柱转换形式充分体现出来。通过采用斜柱转换方式,可以起到扩大建筑空间的作用。虽然斜柱转换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水平荷载会显著增加,然而完全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弥补这个缺点。选择建筑平面作为基点,在进行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新设圈梁或者拉梁,保证路径最短,从而保持平衡性。此外,对于斜柱转换层而言,其荷载分担应当引起重视,要保证转换层的安全性,必须将斜柱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分析和转换。
三、房屋建筑中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1、结构抗震设计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缘,是个多地震国家,我国规范规定,基本烈度为度及度以上地区内的建筑结构,应当抗震设防。我国设防烈度为度及度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建造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几乎都在抗震设防范围内,因此,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房屋建筑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小震作用下,房屋应该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中震作用下,允许结构进入屈服阶段,经过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大震作用下,构件可能严重屈服,结构破坏,但房屋不应倒塌、不应出现危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也就是说,抗震设计要同时达到多层次要求。
2、转换构件设计为了使转换层上、下结构在沿建筑物竖向上的传力较为明确,便于计算,对于转换层结构,宜尽可能将需要进行转换的剪力墙、框架柱等上部结构布置在主要转换构件上,而不应布置在转换主、次梁上。采用主梁转换的转换层结构,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荷载在内力分配以及传递时较采用主、次梁转换形式的明确且简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相关实验结果也表明,当采用主、次梁转换时,转换主梁的受力比较复杂,转换主梁不仅要承托其上部的剪力墙和框架柱,还要考虑支撑在其上部的转换次梁引起的剪力、扭矩以及弯矩的作用。对于对于采用主、次梁转换的结构,转换构件受力复杂,传力途径不明确,转换主梁在破坏时宜表现出剪切破坏的形态。
3、框支柱、筒体以及落地剪力墙的设计对于转换层上部布置为纯剪力墙结构,而下部为纯框架结构的形式,在历次国内外遭受的实际的地震中表现,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中所遭受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布置有落地剪力墙的结构则在地震中表现出的抗震能力以及延性是相对较好的。在1979 年的美国地震中,某框支剪力墙结构取消了部分剪力墙的布置,结果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转换梁以及上部的剪力墙最先出现裂缝并破坏。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对于采用了合理布置框支柱和剪力墙的结构,其破坏情况稍轻。因此,规范对框支柱、落地剪力墙及筒体的布置做出了相关要求:(1)当转换层下部为1~2 层时,框支柱与相邻落地剪力墙的距离L≤12m;转换层下部框支层为层及层以上时;(2)落地剪力墙和筒体结构的墙肢尽量沿建筑物全高布置;形式布置成T 形和L 形;布置的位置尽量对称、均匀;(3)在转换层以下的框支层,落地剪力墙与筒体的厚度均应增大;(4)落地剪力墙之间的间距L;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下部框支层有3 层及3 层以上时,取L≤1.5B且L≤29m;当转换层下部框支层只有1~2层,取L≤2B 且L≤24m。非抗震设计时,取L≤3B 且L≤36m。其中代表落地剪力墙之间的楼盖平均宽度。
4、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在使用高位转换时,结构的受力性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因此在带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初始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保证结构布置的合理性:(1)尽量避免设计成带高位转换形式的转换层结构。要尽可能的少用带高位转换形式的结构或者不用带高位转换转换层形式的结构。采用高位转换层形式时,转换层上、下层的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变化幅度高达95.6%,远高于采用低位转换时的,层间位移角的出现楼层发生在转换层以下楼层,转换层的基底剪力也会发生突变。这些对于结构在地震下的反应都是十分不利的。
(2)采用其他优化的转换梁形式。有分析可知,当考虑建筑功能的需要将转换层设置高位时,转换结构可以考虑将普通转换梁改变成宽扁梁形式来进行转换。宽扁梁的设置可以有效的缓解框支柱的剪力突变和柱顶弯矩过大的问题。
(3)分析计算要准确和全面。对于在转换层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转换层来说,在设计分析时,对转换层以及转换构件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抗震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结构的实际受力以及约束情况进行有限元建模。在对整体结构应进行分析时,还通过弹塑性时程的补充计算来找出结构的破坏机制和薄弱部位,有需要时还要对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施工模拟进行分析计算。
结束语总之,房屋建筑结构中加强对带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的分析,从而找到结构设计的方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对于提升建筑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方晓云.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塑性层的合理位置[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2]章斌全.框支剪力墙转换层结构设计探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2)
论文作者:褚青惠 叶一舟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结构论文; 剪力墙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形式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高位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