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昌里中学 26671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简直是一种苦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动力呢?
一、在和谐交往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把他们当成孩子,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教师更应把学生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数学老师了,就会“爱屋及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老师刘老师就是一位幽默风趣、很会调动课堂气氛的老师,有不少同学在刘老师任教数学后,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为了根治学生老犯 a2=a这类错误,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过渡来保护, a2=|a|,他告诉学生要化简 a2,先让a从“屋子”(根号)里走到“院子”(绝对值| |)里,至于如何出“院子”的,这要看a的“本质”(正、负或零),体质健壮(a≥0) 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以防感冒。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意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以数学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调查数据显示,34%的学生表示上数学课最能吸引其注意的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课堂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讲一下小高斯的故事……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四、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兴趣
每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举出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例子。而40%的学生表示上数学课最吸引他们注意的是老师提出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让大家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时候。30%的学生表示喜欢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中的学生仍保留了一些小学阶段较为直观的思维习惯,他们通过平常接触到的事物去理解记忆所学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理上越来越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又喜欢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是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尤其是那些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学习概率问题时,让学生思考抽签先后问题、中奖率问题、及格分数为什么规定为60分;学习等差数列时,让学生根据一楼高度计算七楼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宫殿的兴趣之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发现兴趣的源泉,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五、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怀着喜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更易取得新的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些不很复杂的习题,学生也会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科研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之感,常怀着喜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此时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同时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变换教学工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成绩高低的不同等次,可布置不同档次的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在解决知识的新旧矛盾冲突中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多沟通,注意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平时练习中对学生适当地启发、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成就感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刘兴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