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民职业教育对策分析及启示_农民论文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对策分析及启示_农民论文

日本农民职业化教育对策分析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对策论文,启示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9-1173(2008)02-0014-03

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产业、人口过于向大都市集中的黑洞效应,使单极区域集中型的经济结构迅速膨胀,导致农村人口密度持续下降,外流不断加剧,从而使区域农业在规模和效益上不断弱质化,面临着后继者匮乏、村落凋敝、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粮食自给率低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协调经济的平衡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稳定农村秩序、强化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的商品价值,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把发展农业教育、大力培养职业农民作为振兴农村和农业、挽回农业经济地位下降的根本措施[1]。

一、日本农民职业化教育发展对策

日本政府认识到要想建设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克服农业经营中过疏化、兼业化等严重社会问题,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现代历史潮流,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其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指导思想,重新审视农村价值,重视农民教育

二战后,日本政府主要致力于“食品问题”和“贫困问题”的解决。前者的农业政策体现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品供给、提取农业剩余、提高农产品产量等方面,如颁布《土地税修正案》和《可耕地重新丈量法》等法令;后者的农业政策着眼于发展副业、创办农村工业、增加收入、解决过剩人口等方面,在这一背景下出台了《农村、农户副业奖励政策》和《农村经济更生计划》。通过努力,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农业收入增长很快,粮食供给量大为提高,已达到国内市场需求的饱和状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步入“调整问题”阶段。由于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投入品市场的干预力度大大加强,以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农业保护政策也越来越得到国民的认可和推广。通过国际贸易保护、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支持和农业生产投入补贴等手段使日本农业在较长时期处于国家负担风险的温室之中,由于保护力度过大,日本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等要素不能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变迁,使日本农业逐渐显露出严重的滞后弊端,开始陷入困境[2]。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下,日本政府逐渐将农村发展摆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先后三次实行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掀起开发地方传统产品的“一村一品”运动,支持地方粮食加工业的高度自足,扩大原料型农产品的进口,积极振兴地域产业和农村经济。同时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把农村人力资源培育与开发放在发展农村教育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中央政府财政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心高涨,日本政府对农村多方面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农村不仅是为生产而存在的社会空间,也是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城市居民的防灾空间和教育场所、历史文化遗产和景观的遗存空间,从环境保护、生命、生活的安全性的视点出发,需要构建新的农村价值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加快培养具有正确农业观和粮食观,具备农业现代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促进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职业化新型农民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3]。

(二)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国家农民学院,提供专业化人才培训服务设施,设计农民终身教育基地,鼓励私人参与农民教育活动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人口降到10%,目前只有6%左右,并存在兼业化的趋势。对此,日本政府积极采取以培育职业农民为突破口的应对措施,现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包括农业高校、农业短期大学、农林水产省农民学院、道府县农业职业学校、民间进修培训机构和就农准备校等,这些院校为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农民学院由农林水产省负责管理,农林水产省还向47所地区级的农民学院提供管理指导和财政补贴。国家农民学院的学制为3年,地区级农民学院的学制为2年。许多地区级的农民学院除正规的2年制课程外,还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近年来,这种培训性质的教育已逐渐被设计为农民终身教育基地。

除了由国家或机关政府设立的以实施学历性教育(如农民学院)和非学历性(如各种职业与技术培训)的公营教育机构外,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私人成为举办农民教育的主体。具有颁发资格证书的私立农民学院在日本有3家,即“日本农业实践学院”、“八岳中心农民学院”和“鲤渊农业学院”,它们分别以严格的实践教学、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科研示范成为日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领导人才的基地。这些学院培养未来农民人才一般为3年制课程,为政府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4年制课程[4]。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由农业职业大学和农业高中完成,各地方都道府县(省一级)除综合大学农学院外,都设立1~2所农业职业大学(专科)和1~3所农业职业高中,有的普通高中也开设农业课程。农业职业教育由文部省和地方政府农林局共同负责提供体制和经费保障。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者再教育工作,对经营较好的农户继承者多送到县级的农业大学深造,对“认定农业者”即经营一般却热心农业,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农户,给以重点关注,技术员指导到户,并可获得国家的低息贷款(年利2.1%)援助。

(三)扩大各级农协的农村文化教育功能,增强对成员农户的生产以及生活各方面的指导作用,引导农民树立新的现代农业价值观

日本农协(农业协同合作社)在农村中拥有相当大的力量,全国农民几乎全部是它的成员,其组织机构和活动遍及农村各个角落,其经费支出受自民党政府财政上的支持。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农协一方面代表着农民、农村的直接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政策的有力执行机构和准公共机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政府和工作人员的不断普及努力,农协的业务领域以飞快的速度扩展,其在推广农业现代技术、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的担当功能也日益突显。从农业经营目标诊断、农业经营类型选择、土壤的科学利用、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育等农业经营领域到成员农户的健康指导、家庭理财、社会理念教育等农村生活领域,对塑造新型现代化农民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农协对农户的指导业务不以赢利赚钱为目的,因此,不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但是,指导成员农户的农业经营和生活,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改变他们的意识,树立适应成熟化社会和开放经济所需的新农村价值观对于提高农业经营和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

(四)加大对农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保证和提升农业教师的执教能力,确保农民专业化教育的顺利实施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农业教师岗前和在岗培训,规定申请人在成为农业教师之前必须取得由地方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表明其已具备了农业教师应有的水平和资质。教师资格证书一般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在岗培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教育部门负责,另一类则由农业渔业林业部门负责。

教育部门从新、旧教师两个层面分别开展有关的培训活动。新教师在工作的第一年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校内和校外培训。校内培训采取老教师帮、扶、带的办法,新教师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报告自己听课的心得体会、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校外培训主要是参加由所在地教研机构组织的教学研讨会和各种讲座。一般一个地区每年有10次这样的活动,每次为3~4个小时,为新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创造条件。在完成以上所有培训之后,新教师须向区教育委员会提供一份培训总结报告。老教师提高培训一般由区政府教育部门组织,培训根据不同的目标分为几类,培训的内容多集中在每年1次的技术培训上。其形式可分为三种:职业教育带头人培训,约50~100人参加;职业学校教师新技术培训,约40人参加;信息处理培训,约50~60人参加。

农业林业渔业部门主要负责对农民学院教师的培训。培训分为三类,一是新教师培训;二是课程设计者培训;三是农场管理教师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不但可以深入理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而且能够获得基础的和实践性的教学知识和方法。

(五)积极推进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农业学院之间的网络式教育联系,形成立体互通式的学校农业教育体系

进入21世纪,日本农业劳动力为310万,仅占劳动力总数的3.6%,并以每年0.2%的速度减少,农村的过疏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普及高机械化操作,以质量取胜将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必选途径,日本的农业教育也将以培养高质量的农业劳动者为直接目标。因此,日本政府在对农民专业人才的培育上已开始着眼于未来,从中小学教育入手,在小学与农业相关的内容是作为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来讲解的,每年级的授课时间在100个学时以上;初中阶段农业相关知识作为社会学中的一门选修课进行教授,每周两个学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阶段有关农业知识的教授主要通过《生命与家庭》的社会学选修课程的部分内容来完成,占所有教学时数的5%。

除此之外,日本还设有独立建制的中等农业学校,目前全国有180多所。为了刺激学生的入学率,政府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允许学生入学采用推荐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农业知识的机会。文部省也正在实施一项名为“综合职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自由选择他们喜爱的科目,以此吸引更多学生来中等农业学校学习。

目前日本的4年制本科大学有604所,其中国立大学99所,公立大学61所,私立大学444所。设有农学部的大学有52所,内含农学类学部60个。其中国立34所,内含农学类学部40所,公立6所,私立12所。对私立学校的农业专业,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这些大学为日本社会培养了大批精通农业技术、重视农业、致力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人才[6]。

通过以上立体式的农业人才培育,让在小学阶段就对农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继续接受教育,初中毕业后可选择高中再教育或职业中专教育,高中毕业生可以选择大学对接教育,实现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依次传递,从而确立了互通式的立体型农村教育体系。

二、对我国培养职业化农民教育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农民职业化教育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人才短缺、人口外流、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农业生产能力下降等实际国情,培育职业农民、保障农业经营后继有人,就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从新农村建设角度,充分认识农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具体负责,人事、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培养新型农民的良好格局。

其次,建立和健全农村农民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与“三农”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依托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吸引社会和民间力量参与农民教育资源的建立,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教育体系。要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放在农村,同时加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建设,并逐步建立农业经营资格认定制度;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继续进行有关专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注重农业后备人才的贮存与积蓄,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农民,通过培训和扶持使之成为农业事业的继承人。

第三,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模式。根据新时期农村发展特点,推动农民教育向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转变,采取更加灵活、实用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探索“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培训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

第四,建立农民职业教育补贴保障制度。应按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民职业教育的最低质量标准,组织财政资金来源,实行职业农民培训补贴制度,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到位。同时,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吸引农村以外的人才从事农业,支持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或创办农业企业,吸引和培养有兴趣的城市青年成为新型农民,积极探索吸引农村以外的人才从事农业的资金扶持及其他优惠政策。

第五,注重立体式农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引导未来专业农民的培养。改进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农业知识教学内容,培养正确的农业观和粮食观,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教学课本。从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开始引导学生依照本人兴趣在毕业后选择进入农业领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和农业高等教育。

标签:;  ;  ;  ;  ;  ;  

日本农民职业教育对策分析及启示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