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刘海双, 秦红艳, 石广丽, 孙丹, 艾军[1]2018年在《基于叶绿体基因的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文中提出以7份猕猴桃资源为试材,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猕猴桃属植物相关序列,采用叶绿体基因标记matK和rbcL构建K2P遗传距离矩阵及NJ系统发育树,研究了猕猴桃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以期为猕猴桃属植物属下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叶绿体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现行的"四组四系"分类系统不符,净果组与其余3组K2P遗传距离较远,组内实髓系与片髓系之间遗传差距较大,支持净果组分为实髓系与片髓系两系的分类方法;星毛组、糙毛组及斑果组物种相互混杂,难以划分,建议3组合并为"非净果组",原有叁组分别降级为"星毛系、糙毛系和斑果系",建立"二组五系"的猕猴桃属植物属下分类系统。

涂正顺[2]2001年在《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所酿制的中华猕猴桃果酒,被中国食协、国家评酒专家品评鉴定为:该酒浅金黄色,澄清透明,具有新鲜优雅的果香和酒香,酒体完整,滋味醇和细腻、爽口、典型性强,达到了国家优质产品水平;该项技术在果酒酿造上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我国丰富的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猕猴桃果实具有酸度高,达14.3%,主要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氨基酸种类多,达17种,且8种为人体所必需;Vc含量高,达701.5mg/L等特点,研究获得了相应的降酸、稳定、保持Vc等的酿酒工艺技术,大生产中据具体酿酒环境,确定相对应的工艺调整措施,所酿制的果酒达到国家猕猴桃酒QB/T2027-94行业标准规定的优质品要求。表明果酒酿造基本工艺的研制必须与果实原料的酿酒特性相适应,其具体工艺技术的实施,必须与大生产环境条件相协调,这在新果酒的开发、酿酒工艺的研制、及具体工艺的实施中,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对猕猴桃采后果实、发酵果酒不同时期的香气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选取21个样品,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分析,共检测出232种香气成分(附表2),检出率平均占总峰面积的90%左右,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变化规律各异。 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早鲜主要为棕榈酸、辛酸、油酸、3-羟基丁酸乙酯、(Z,Z)-9,12-十八二烯酸、1,2,4-叁羟基-(对)-萜烷、(E)-2-己烯醛、1,2-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基)酯、硬脂酸、2-己烯醛等,魁蜜主要为(Z,Z,Z)-9,12,15-叁烯十八酸甲酯、十六酸(棕榈酸)、2-己烯醛、羟基-6-胞嘧啶、(Z,E)-4,8,12-叁甲基-3,7,11-叁烯十叁酸甲酯、(E,E)-2,4-庚二烯醛、5-甲基-2-(1-甲乙基叉)-环己烷酮,及法呢醇、香草醛等,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含量差异很大,做为酿酒原料的果实,其香气前体物的差异必然带来发酵果酒中果香、酵香、醇香的显着差别,本结果为猕猴桃加工酿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采后猕猴桃魁蜜、早鲜果香成分,共检测出80种香气成分,魁蜜采后硬果期、食用期、过熟期分别为17、27、23种,硬果期至食用期香气成分变化呈现出高级饱和脂肪酸、C5-C7醛、醇及烯类等减少,而高级不饱和酯、环酮类等增加,向最佳食用品质转化的变化趋势;食用期至过熟期呈现出高级饱和脂肪酸降解、高级不饱和酯、烯醛、醇类等化合物增加、重要特征香气成分如法呢醇、香草醛等消失,总体向不良鲜食品质转化的变化规律,这可做为采后猕猴桃果实鲜食、加工品质鉴定的指标之一。 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早鲜、魁蜜分别检测出147、117种香气成分;发酵前果汁、发酵结束时原酒,两品种香气成分各有45、55,27、39种,表明酵母发酵的中间产物变化极大,香气成分呈现出:总酯类、总羧酸类含量明显下降,总醇类明显上升,杂环类发酵前期降解、后期<WP=7>增加,醛类一旦进入发酵则急剧转化、至发酵结束仅有微量存在或完全消失,含氮、含硫、含卤类果实中未检测出、随着发酵的进行逐步产生,酚类、醚类减少或保持稳定等的变化规律。这为发酵果酒香气成分的工艺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猕猴桃果酒贮藏陈酿过程中,在早鲜发酵结束至装瓶成品酒,共检测出74种香气物质,其中发酵结束时、装瓶前原酒、装瓶后成品酒各有50、43、44种,前两者相同成分有26种,后两者相同成分有33种,前、后者相同成分有26种,叁者共有成分24种,且发现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变化不大,变化较大的是微量特征香气成分,表明陈酿过程是果酒各种香气成分平衡、稳定的变化过程,对果酒整体香气感官质量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果酒酿造工艺中值得特别关注。 猕猴桃早鲜成品果酒,共检测出4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3-甲基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化2-甲基噻吩、辛酸、二氢化-2(3H)-呋喃酮、乙酸3-甲基丁酯、己酸、1-氢-吲哚-3-乙醇,及里哪醇(芳樟醇)、α-萜品醇(松油醇)、呋喃甲醛(糠醛)等。其中果香类6种,酵香类20种,醇香类18种。影响果酒香气成分变化的因素很多。研究表明,品种不同其香气前体物有别,会带来发酵果酒香气成分的极大差异;发酵容器不同其发酵条件有异,也会给果酒香气带来相应的影响,这为发酵果酒对比研究、工艺条件的研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数据。 研究表明,GC/MS仪器分析对果香、酒香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能满足实验要求,有很好的准确性、精确性、重现性,但其检测是对香气成分结构、含量的分析,不能对香气本质的嗅感呈香特性进行鉴定分析,有待与香味的感官分析技术相结合做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叶婵娟, 刘明锋, 刘文, 周玲艳, 杨妙贤[3]2013年在《广东省猕猴桃种质资源rbcL基因的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利用clustal W软件对42个猕猴桃(Actinidia spp.)品种及种内不同性别间的rbcL基因序列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还根据"和平红阳"猕猴桃雌株和雄株的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与GenBank的其他猕猴桃rbcL基因序列进行UPGMA聚类比对.结果表明,广东省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中rbcL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猕猴桃野生种rbcL基因的多样性高于栽培品种和种内不同性别.通过对猕猴桃clustal W亲缘关系分析和UPGMA聚类比对,显示猕猴桃种间的rbcL基因差异性明显,可分为4组类群.认为rbcL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适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的多样性研究,将为猕猴挑的系统发育研究和猕猴桃资源保育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唐萍[4]2017年在《猕猴桃属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及其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文中认为猕猴桃属植物存在普遍的杂交渐渗现象,其属下分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因此,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揭示。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叶绿体基因组被广泛用于植物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相较于编码区而言,叶绿体基因组非编码区序列更有利于解析低分类阶元植物物种系统发育关系。为获得更多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相关数据,本研究对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和狗枣猕猴桃(Actinidiakolomikta)进行了叶绿体全基因组的测定与注释。分析与比较了已经测得的九个猕猴桃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同时通过比对寻找叶绿体基因间隔区变异位点,开发了叶绿体基因间隔区内具有多态性位点的分子标记,对猕猴桃属植物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进行重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毛花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均为环状双链DNA,总长度在156,484-157,425bp之间,有典型的4个区域:一对反向重复区长度在23,892-24,226bp之间,大的单拷贝区域长度在88,093-88,639bp之间,小的单拷贝区域长度在20,475-20,579bp之间。叁个基因组均编码113个不同的基因,包括79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其中有16个基因在重复区有一个拷贝,一个基因(trnfM-CAU)在大的单拷贝区域有一个拷贝。毛花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叁个叶绿体基因组中包含的重复序列总数目依次为39、25、33;软枣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的重复序列中不存在60bp以下的重复序列。使用位点模型检测到ycf2,accD和一个遗传系统基因rpl20在猕猴桃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正选择作用。(2)利用mVISTA对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一致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4个基因间隔区序列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其中4个基因间隔区区间:rps16-trnQ(UUG)、ndhC-trnV(UAC)、ndhF-rpl32 和 trnE(UUC)-trnT(GGU)进行引物设计,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显示四个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更好地揭示了猕猴桃系统发育关系;除了支持净果组作为一个独立进化分支外,其他3个组(斑果组、星毛组和糙毛组)都不成单系;现有的猕猴桃分类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孙宁宁[5]2007年在《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的成分分析及保鲜研究》文中提出野生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 ex Miq.]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每年8-9月成熟,是长白山区着名的经济野果之一,是珍贵的野生果中之王,被誉为“世界之珍果”。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果味独特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尤其维生素C含量很高,每天食用一个猕猴桃可以提供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软枣猕猴桃的保健价值更加值得一提,如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突变、抗癌、保肝护肝、耐缺氧、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抗炎、降血脂和血压、防治糖尿病和抑郁症、防治白内障、防治便秘和痔疮、防治心血管疾病和阳痿、解除紧张疲劳、助胎儿发育等作用,猕猴桃含糖和脂肪不高,也具有美容健美的功效。本论文利用生物化学分析方法、中药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工程技术及食品工程原理技术对野生软枣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含量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研究了几种软枣猕猴桃的保鲜方法,结果如下:本研究对野生软枣猕猴桃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初步确定其含有黄酮及其苷、生物碱、有机酸、油脂及多糖、氨基酸等;不含蒽醌及其苷、皂甙、甾体成分;可能含有酚类、鞣质、萜类。与普通中华猕猴桃相比,野生软枣猕猴桃含糖量、叶绿素、果胶、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维生素B_2及β-胡萝卜素,均比普通猕猴桃高,含量分别为:5.05%、1.649%、2.62%、118.6mg/100g、35.69 mg/100g、0.11 mg/100g、1.68 mg/100g。对野生软枣猕猴桃中水解酶类和超氧化歧化酶活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软枣猕猴桃具有很高酶活力,其含有蛋白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超氧化歧化酶,其酶活力分别为98.65单位/g.min、67.23单位/g.min、84.5μmol/g.h、34.10μmol/g.h、158.641U/ml。以乙醇提取软枣猕猴桃黄酮成分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80℃。经SPSS软件分析:吉林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黄酮的最佳工艺流程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80℃。大孔吸附树脂实验表明,AB-8型树脂对黄酮含量的吸附及解吸率均高与其他几种树脂,AB-8作为动态吸附实验树脂的实验条件为:上样速度为0.5ml/min;洗脱速度2.0ml/min;吸附时间4h。通过薄层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纯化的化合物黄酮进行了分析,以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方法对甲醇纯化的化合物进行了鉴定,该化合物为软枣猕猴桃采后转化的香气成分辛烯醇或甲基-2-庚酮中的一种,具体鉴定分析还需进一步深入。野生软枣猕猴桃的保鲜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室温、4℃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中药保鲜剂、氯化钙保鲜剂、化学保鲜剂、壳聚糖保鲜剂对果实进行处理,各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上延长软枣猕猴桃贮藏时间。其中壳聚糖保鲜与其他保鲜处理相比,贮藏时间更长,软枣猕猴桃成分含量仍很高,建议在软枣猕猴桃保鲜中采用此方法。运用复合保鲜剂对软枣猕猴桃进行处理,贮藏效果表明,运用复合保鲜处理的果实比单一保鲜处理果实保存效果更好,推迟了果实衰老时间,其中0.2%菌克+2%壳聚糖膜保鲜剂+乙烯吸收剂在低温条件下可保鲜近60天,有效的延长了其保鲜时间,为今后野生猕猴桃市场推广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对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营养成分、功能成分的分析及保鲜方法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利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刘海双[6]2018年在《DNA条形码与SRAP标记在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鉴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xMiq.],又名软枣子、藤梨、藤瓜,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雌雄异株。其果实光滑无毛可直接食用,营养丰富,味道独特,富含维生素C,是优质的新兴水果。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以分子进化为基本原理,利用一段短的、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准确、快速鉴别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标记(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是2001年开始应用的随机引物标记,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成本较低的优点,目前SRAP标记已被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领域。由房经贵等开发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别示意图法(MCID,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结合分子标记能够快速鉴别植物品种,具有直观清晰、实用性强的优点。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和SRAP标记的方法对4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别研究,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条形码序列分析:选用5个候选的条形码片段(ITS、ITS2、matK、rbcL、trnH-psbA),其中候选条形码片段ITS测序结果出现双峰,测序成功率低(27.78%),予以淘汰。其余四个候选条形码片段序列获得率较高,可以进行鉴别试验。2.DNA条形码鉴别软枣猕猴桃种质的评价:不同种质之间遗传距离较小,barcoding gap分析表明种质间与种质内没有明显的‘gap’区;NJ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多数种质聚类至同一分支中,仅有小部分资源能够区分。总体评价认为该方法对参试软枣猕猴桃种质鉴别效率较低。3.DNA条形码结合SNP位点的资源鉴别分析:发现44份种质资源在ITS2序列上存在4个稳定的变异位点,matK序列具有1个稳定变异位点。DNA条形码结合SNP分析构建MCID鉴别图谱,实现部分资源鉴别,但总体鉴别效率偏低。4.条形码在猕猴桃属物种水平上的鉴别评价:Barcoding gap分析显示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分布存在明显的‘gap’区域,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各参试猕猴桃种能够得到单独的分支,表明DNA条形码可在物种水平区分猕猴桃属植物并鉴定软枣猕猴桃。5.SRAP标记引物筛选:以软枣猕猴桃品种‘丰绿’和‘魁绿’基因组DNA为PCR模板筛选SRAP引物组合,最终从20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组合。6.利用SRAP标记构建44份种质的MCID鉴别图谱:以筛选出的5对引物组合对44份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条带结果构建了4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的MCID图谱。7.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的比较与应用:DNA条形码可在种水平上区分鉴别不同物种,种内水平鉴别效果较差;SRAP标记则可在品种水平上鉴别不同种质资源。在实际鉴别工作当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

崔萌[7]2015年在《猕猴桃肌醇代谢对抗逆性和抗坏血酸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肌醇(myo-inositol,MI)是生物体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小分子多元醇类,它参与生命活动的各个重要方面。MI经过反应生成磷脂酰肌醇磷酸(PtdIns P)、磷酸肌醇(InsP),它们是特定的鞘脂类信号分子,在许多过程中起作用,如调节基因表达、磷的贮存、生长素和受体的联系、膜的束缚、胁迫抗性、多糖合成(肌醇半乳糖苷)以及细胞凋亡的调节(鞘脂类)。MI的氧化产物(D-葡萄糖醛酸)可以作为合成细胞壁果胶的非纤维素化合物,并且在一些生物中能够合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植物细胞中一种主要的抗氧化剂。MI及其甲基化衍生物还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参与生物体的渗透调节。由此可见MI的合成和代谢影响着植物体内许多关键的生化途径。MI是猕猴桃中最主要的糖类物质之一,占其果实总糖分的20%-60%,构成了猕猴桃果实重要的品质性状。MI的合成途径在所有生物体中都是相同的。D-葡萄糖-6-磷酸在肌醇-1-磷酸合酶(MIPS)的作用下生成肌醇-1-磷酸,然后再在肌醇单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游离的MI。其中MIPS是反应的关键限速酶。MI降解的关键酶是肌醇加氧酶(MIOX),MI在MIOX的作用下生成D-葡萄糖醛酸,参与后续的各种反应。本研究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Actinidia deliciosa cv.‘QinMei’)、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和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为材料,克隆获得了MIPS序列,并分析了在干旱和盐胁迫处理下美味猕猴桃MIPS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变化;比较了不同种猕猴桃果实发育期MIPS基因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MIPS基因在不同猕猴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测定了果实发育期不同种猕猴桃MI及其他几种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对美味猕猴桃MIPS进行了RNA干扰的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并获得了美味猕猴桃MIOX基因3’序列和5’部分序列,研究了MIOX在几个猕猴桃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美味、山梨、毛花和软枣猕猴桃中克隆获得MIPS基因序列,它们的最大开放阅读框都是1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6.3 kD。将获得的MIPS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AdMIPS(美味猕猴桃)、ArMIPS(山梨猕猴桃)、AeMIPS(毛花猕猴桃)和AaMIPS(软枣猕猴桃)并登陆Genbank,登陆号分别为:KF114872(A.arguta)、KF114869(A.eriantha)、KF114870(A.rufa)和JX122766(A.deliciosa)。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的等电点、亲水性、二级结构和叁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获得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可达到98.94%,和其他物种中的MIPS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发现猕猴桃MIPS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MIPS基因在猕猴桃多个组织中都表达,幼果期的MIPS转录水平和酶活性都是整个果实发育期的最高值,几种猕猴桃的趋势基本一致。2.检测了美味、毛花、山梨和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期的MI、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变化趋势,在美味、毛花和山梨猕猴桃中MI含量均低于其他糖类的含量,而在软枣猕猴桃中MI的含量在幼果期时为其他糖类的大约6倍。对MI/蔗糖和MI/(葡萄糖+果糖)进行计算,发现软枣猕猴桃的这两个比例也高于其他叁个猕猴桃种。结果表明,MI是软枣猕猴桃幼果期主要的糖类,并且软枣猕猴桃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转化到MI的效率可能高于其他种。3.以美味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自然干旱和盐胁迫下MIPS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处理下AdMIPS的基因表达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酶活性在处理期间一直降低;在不同时间盐胁迫处理下AdMIPS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猕猴桃叶片、韧皮部和根中的AdMIPS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结果显示AdMIPS能够响应干旱和盐胁迫,预示着美味猕猴桃MI在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4.构建了AdMIPS基因的干扰表达载体,并转化美味猕猴桃‘秦美’。经过转化和筛选获得对卡那霉素有抗性的阳性株系。对阳性株系的DNA和cDNA进行了PCR检测,可发现相应的条带。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干扰片段成功整合到美味猕猴桃基因组中。对猕猴桃3个转基因株系进行移栽成活以后检测其叶片的MI和As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未转化植株相比,转基因株系的MI含量降低,而AsA含量则高于未转化植株,预示着MI和AsA代谢途径中复杂的变化。对转基因猕猴桃进行干旱和NaCl胁迫处理,结果表明这两种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的MI含量和抗逆性均低于未转化植株。5.通过RACE技术,对Genbank中预测的猕猴桃MIOX4 EST序列进行5’和3’端的扩增。通过巢式PCR获得较清晰的扩增条带,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获得一个1255 bp的长序列。对不同种猕猴桃中MIOX4的基因表达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发现其在美味和毛花猕猴桃花中的表达量最高。

陈锦永, 方金豹, 齐秀娟, 顾红, 林苗苗[8]2015年在《猕猴桃砧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猕猴桃(Actinidia)商业栽培历史不长,国内外对猕猴桃砧木研究开展的工作较少,生产中缺乏可利用的猕猴桃专用砧木,通常采用共砧嫁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或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本文从猕猴桃砧木的应用概况、砧穗嫁接亲和性、砧木对接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及砧木抗性等方面对猕猴桃砧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为评价、鉴定猕猴桃砧木的抗逆性,筛选、培育猕猴桃优良砧木和砧穗组合,增强猕猴桃的抗逆性,提高其生态适应性,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王玉国, 杨洁, 陈家宽[9]2018年在《长江流域野生猕猴桃遗传资源的潜在价值、现状分析与保护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长江流域是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起源和演化的关键分布区,富集了全世界重要的猕猴桃属野生物种资源和中华–美味猕猴桃物种复合体(Actinidia chinensis–A.deliciosa species complex)的种群遗传资源。作为水果作物,猕猴桃在100多年前从长江流域经上海到新西兰,通过栽培、驯化,逐渐发展成新兴果树产业。目前,猕猴桃植物的研究已在二倍体"红阳"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Hongyang)的基因组测序、种间关系的重测序分析和基础的分子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本资源评价还相当匮乏,对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亟待加强。本文回顾了栽培猕猴桃的驯化简史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分类的研究进展,通过与其他流域的比较,对长江流域野生猕猴桃资源的潜在价值和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该流域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特点和受威胁的状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加强遗传资源的基础科研调查和系统评价,以及健全种质资源保存规范和促进可持续利用等相应保护的策略。

张蕾, 王彦昌, 黄宏文[10]2010年在《猕猴桃(Actinidia Lindl.)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32个品种和1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属植物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种内水平上,幼果与成熟果实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中成熟叶片和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为利用早期相关性状开展猕猴桃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15个常见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为人工杂交时的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基于叶绿体基因的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J]. 刘海双, 秦红艳, 石广丽, 孙丹, 艾军. 北方园艺. 2018

[2].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 涂正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3]. 广东省猕猴桃种质资源rbcL基因的多样性分析[J]. 叶婵娟, 刘明锋, 刘文, 周玲艳, 杨妙贤.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

[4]. 猕猴桃属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及其系统发育关系重建[D]. 唐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17

[5]. 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的成分分析及保鲜研究[D]. 孙宁宁.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6]. DNA条形码与SRAP标记在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鉴别中的应用[D]. 刘海双.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7]. 猕猴桃肌醇代谢对抗逆性和抗坏血酸形成的影响[D]. 崔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8]. 猕猴桃砧木研究进展[J]. 陈锦永, 方金豹, 齐秀娟, 顾红, 林苗苗. 果树学报. 2015

[9]. 长江流域野生猕猴桃遗传资源的潜在价值、现状分析与保护策略[J]. 王玉国, 杨洁,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18

[10]. 猕猴桃(Actinidia Lindl.)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 张蕾, 王彦昌,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

标签:;  ;  ;  ;  ;  ;  ;  ;  ;  ;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