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云南昆明 650000
【摘 要】本文观察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本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经1—2疗程治疗后,治愈33例,显效3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100%。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是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眩晕,常伴有头痛、视物不明、耳鸣、恶心心悸失眠等,治疗时应该与颅内疾病、内耳疾病、内科疾病引起的眩晕相鉴别,我科采用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推拿科2014年2月-2017年10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抽取60例。经过CT、脑电图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及内耳疾患,排除内科疾病引起的眩晕。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19~60岁,病程3天~3年。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眩晕,有的患者还有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心悸、失眠等。体征可有枕外隆凸到乳突连线的上下项线间有压痛或有异常阳性反应物,如痛性结节、索条在枕后三角区有压痛或异常反应物,枢椎棘突旁有压痛,活动颈椎眩晕症状加重。所有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颈椎张口位片,我们发现颈椎X片上均有不同程度生理弧度变直,齿状突偏移,寰枢间隙变窄,寰椎前倾,后仰,不同程度的钩椎关节变尖,椎体后缘连线中断后移,中断前移。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曾分别就诊于针灸科、综合科、五官科、疗效均不持久。故来我科会诊治疗。
二、方法
用触诊法在枕颈部触诊,主要是触诊颈1-6横突是否对称,后关节突是否隆起,寻找压痛点,其压痛点主要分布在颈部肌肉的附着点上。以枕部及颈2、颈、3颈4椎旁为多见。结合X线片确诊脊柱错位类型,。根据触诊及X线片确定的错位类型施以以下手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后位,先以拇指自风池穴至颈根部拨揉放松颈部的软组织,然后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及上肢肌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1)仰头摇正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将其头部作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患者放松头部后,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的闪动力即可。(2)侧头摇正 患者侧卧低头,术者一手托其头部另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曲并转动摇正。(3)侧向搬按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一手托起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先牵引并曲向健侧后曲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同时作搬按牵的联合动作。(4)牵引下正骨法 即在牵引下作正骨手法。最后在头部沿膀胱经用拇指揉拨,沿胆经用拿法及、扫法、挤法,以拿捏肩井结束治疗,五天为一个疗程。
三、治疗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为治疗后症状消除,颈部活动自如,半年内未出现复发征象者。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半年内偶有加重者。好转为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无进一步改善。
3.2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1—2疗程治疗后,治愈33例,显效3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100%。
四、体会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造成椎间隙狭窄,关节囊及前后纵韧带松弛而致脊柱失稳。颈脊柱失稳使椎体发生代偿性骨质增生及突出,特别是钩椎关节和后关节增生易直接或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等症状,在颈部施以推、揉、压、拉、扳,可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剥离粘连,解除因颈椎退变而致的颈肌疲劳、痉挛及局部炎性水肿,施以颈椎人力牵引,可纠正因退变引起的颈椎不稳,尽而解除椎动脉和交感神经所受的直接或间接压迫或刺激,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消除眩晕症状,头部推拿可消脑明目,镇静安神,加强醒脑止晕之功效,上肢揉压可改善上肢血流量,从而改善颈肩部的供血,起到舒经通络,活血化瘀,安神止晕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患者日常要注意颈项部保暖,枕头高度要适中,并防止用颈过劳,积极进行颈椎保健锻炼,这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作者:马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颈椎论文; 患者论文; 压痛论文; 触诊论文; 颈部论文; 动脉论文; 关节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