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郭集学校,2335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手脑并用,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人形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实践的兴趣
情境创造对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学生也有积极实践的愿望。在实践中,教师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一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更容易将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实现知识的了解到运用的转化。同时可以多展开一些“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等动手操作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性的动手、动脑、动口。并激发其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思维,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比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可以利用教材工具来摆出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宽、高,并进行思考。最后学生会明白其体积公式就是长、宽、高的乘积。较好的引导能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并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将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设计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事物,可以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唤起孩子隐藏的内在动机,主动去学习。以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课前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表。当学完整时的认识后,我对同学们说:“请你们拨出一个整时,告诉同学们你常常在这个时间干什么?”听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厚,稍做准备后,大家都争先恐后举起小手,有的说“我拨的是12时整,这个时间我们在吃午饭。”有的说:“我拨的是晚上8时整,这个时间我在睡觉。”接着我让学生拨一拨跟同桌说一说是什么时刻,并说一说你在做什么。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纷纷的拨时间和同桌交流。 因此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手段,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如教师可以适时地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方位思维材料和生活原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操作是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操作,学生可以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同时,学生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小小玩具店”。将几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注重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基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相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便于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数学实践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在促进学生知识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圆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书上的剪拼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S=∏R2。教师鼓励学生,问:你还能拼成其它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吗?学生分别回答:我可用这16等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梯形,把这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学生拼、拿、摆的方式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结果是一样,师生最后进行评比小结。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加强学生的操作。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他们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操作和概括,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注重思维的数学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数学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一次次的探索、创造、成功、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精心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猜测验证,让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努力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并在探索中进行创新,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参考文献
[1]高虹.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102-103.
[2]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45-146.
[3]黄婷.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14):125.
[4]李宇国.“绝知此事须躬行”――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0(25).
论文作者:单效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