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度休耕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探究论文_邓中榕

关于适度休耕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探究论文_邓中榕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中国近年来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土地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缓解土地问题,国家也提出了相对应的休耕制度这一新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家的推广而被人们所熟知。土地休耕制度其实指的就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把一部分土地闲置起来,在一定的时间内休耕,把土地的生产力保留在土地上。这样一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适度休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探究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农村进行深化改革。土地适当的休耕,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现在土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推动土地改革制度,让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土地休耕这种新型的土地保护制度仍旧处于摸索研究的时期。因此,要建立的科学休耕制度,研究出实际可行的休耕模式,那么就必须进行实地研究。

1农村土地现状

现阶段,我国乡镇的土地几乎都在使用之中,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稳定产粮,使用化肥一般是主要的耕种手段。而且化肥使用简单,效果良好,所以许多农民在土地上大量使用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给土地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土壤硬化、土层板结等等。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绝大多数的农民依旧没有意识到无节制的使用化肥给土地带来的危害,即使有少部分地区发现了,却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为了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探索、研究一种科学合理的休耕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2湿度休耕对于经济效应的影响

2.1对土地肥力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许多乡镇均是采用化肥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土地问题日益严重。第一,在长期使用化肥的情况下,化肥中的化学原料会严重影响土地的酸碱度,并且让许多化学元素长期累积在土壤之中,导致土壤的酸碱度严重失衡;第二,化肥的过量使用,很容易让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第三,过量的化肥使用,会让土壤中充斥着放射性物质。第四,长年累月之下,化肥中的化学因子会破坏土壤原有的结构。从以上种种就可以看出,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土地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样不仅影响到了土壤的肥力,更是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因此,适度的休耕,对于恢复土壤活力、肥力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休耕制度,可以让一部分土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通过植物调节作用,逐渐让土壤恢复原本的结构。其中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以及有机物质,通过其在土地上腐殖之后,可培育土壤的肥力、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质量,让土壤得到很好的休生养息。而且使用一些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于土壤的保护,也是休耕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机肥可以对于土壤有机质下降进行有效的缓解,并且能够修复土壤结构,让土地恢复活力。

2.2对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据某机构调查,如果按照五年一个周期,每年休耕百分之二十的土地,但是每一年休耕的土地肥力恢复后,可以增产百分之十来计算。那么五年周期内,基本上可以和休耕之前土地的产量持平。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个五年开始,所有土地都经过保护性休耕,土地肥力上升,相对应的是整块土地的产量也得到了提升。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不仅对于土地进行了休耕保护,又增加了土地的产量,对于国家、对于农民都是双赢的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那百分之二十的休耕土地上,依旧种植着保护性的经济农作物,带来的收益同样不可小觑。而且从农作物质量的角度来看,适度的休耕模式比传统的耕作模式更具有优势。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样很容易让土地产生结构失衡、土壤硬化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恶劣的生长环境之下,农产品的质量往往大打折扣。而且随着化肥的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土地受到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样的土地上长出的农作物,甚至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因此,在保护性的休耕模式之下,既缓解了土地压力,又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有效的保障。

2.3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即是土地收入,而影响土地收入的因素则是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让传统耕作模式和适度休耕模式进行对比的话。虽然短暂时期内,土地上农作物的产量会有一些减少,可是农作物的质量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从成本上来测算的话,传统耕作模式和适度休耕模式劳动成本几乎无异,而且休耕时期使用的有机肥和化肥的价格也几乎无异。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土地肥力增加后,农作物的产量自然也会得到增长。在质量和产量都得到增长后,农民的收入也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在休耕期内,国家会有一定的土地补偿费用,补偿费用同样可以算入农民的收益之中。因此,适当的休耕对于农民的收入几乎不会造成影响。

3适度休耕对生态效益的影响

3.1缓解了因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民在土地上大量使用化肥,许多化学元素也逐渐通过渗透土壤而流入水中,这样会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受到化学元素污染的水源,会让水体变得富营养化,然后人们喝了这些水后,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土地适度休耕就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土地休耕恢复肥力后,农民就可以减少、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而是在休耕时期就使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有机肥料,在一定的休耕周期内进行良好的循环后,对周边环境、土壤肥力都有着极大的改善,并且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

3.2休耕模式对于其他地区的影响

对于我国而言,休耕模式依旧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那么该如何把国外已经成功的经验转化并且推广到我国各个地区变得尤其重要。在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过程中,进行试点是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通过实际运用和操作试验,得到真实的数据和良好的成果,研究出一条属于我国国情的休耕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土地休耕制度的推广。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科技带来的并非都是良好的成果。虽然因为化肥农业的普及,让我国的农民得到了暂时的效益。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土地、周边环境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土地适度休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后,也证实了保护性休耕是有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社会和人民的角度来看,适度的土地休耕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论是对于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都有着良好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国勤,赵其国.轮作休耕问题探讨[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02):357-362.

[2]王程,李毅,闫程.吉林省长春市合心镇实行适度休耕意愿调查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27):195-196.

论文作者:邓中榕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关于适度休耕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探究论文_邓中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