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告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储祥银 译

编者按:国际投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跨国公司是国际投资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鉴于此,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追踪调查,编写出系列年度投资报告。本报告是这个系列报告中的第五本,本刊选摘了这个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全球与地区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约有40000家跨国公司, 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约有25万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对跨国交易的规模与性质的影响越来越大,更有甚者,其国际化生产过程还对世界经济的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境外分支机构全球销售额是普遍接受的衡量国际化生产程度的代表性指标。1995年, 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6000亿美元,1992年,世界境外分支机构的全球销售额为52000亿美元。 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存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世界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出口的增长速度。虽然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和贸易政策自由化之间还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但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在国家层次上发展十分迅速,并保持着前几年的发展势头。1993年,57个国家102个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立法变化中,有101个是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1994年49个国家110个立法变化中,108项是更趋向于自由化的。事实上,1991年到1994年间的373 个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管理规定变化中,只有5个不是朝着更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的。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强化是自由化进程的又一方面,区域贸易自由化也带来了投资流动的自由化。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复苏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存量反映了国际化生产的程度。80年代初以来,国际化生产的增长速度很快,只是在90年代初国际直接投资衰退期间这一速度才受到短期抑制,国际投资存量和流量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大三角(欧盟、日本与美国)之间,无论投资来源或投资目的地均如此。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多少反映了其市场规模的大小,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均在1/5和1/4之间。但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存量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很高:最大的10个发展中东道国吸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约占发展中国家总量的2/3,这一比重大于其在发展中国家总产值和贸易量中所占的比重。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1994年,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只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6%, 这说明大三角国家企业由于所有权特定优势而享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与吸收投资的情况一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1.发达国家

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复苏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增多。五个最大对外投资母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约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它们之间的相对地位重组,美国在境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达到6100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4。1993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460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1/5, 恢复了其国际直接投资的霸主地位。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扩展相比,其它大三角成员国则稍逊一筹;虽然,1994年日本的对外投资增加了近1/3,但仍低于其历史最高水平(1990年为480亿美元);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恢复,以法国、德国和英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在国外也开始活跃起来。

这些活动大多集中在大三角国家。据预测,1995年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可达2350亿美元,其中流向发达国家的可达1380 亿美元, 1993年和1994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290亿美元和1350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最大的单一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1994年为490亿美元), 流向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仍微不足道(1994年不足9亿美元, 仅相当于流向捷克共和国外国直接投资的水平)。虽然西欧仍然是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收者,但这一地区的不少国家(如荷兰和英国)仍还未从国际直接投资衰退的阴影中走出来,该地区吸收投资恢复的速度慢于其对外投资,这部分地说明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2.发展中国家

尽管发达国家恢复了自己的吸引力,但发展中国家仍然成功地吸收到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1994年达到840亿美元, 占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37%。这一趋势开始于1990年,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因此而促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主要力量(如果将欧盟内部的交叉投资排除在外,1994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35%增加到44%)。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国家投资流量的每年持续增多取决于中国一个国家投资吸引力的增强。1994年,中国吸收了34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 约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40%,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吸收国。据预测,1995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可望达到90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投资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投资环境的改进。投资环境改进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规模扩大,政策目益有利于外国投资者,所有国家的企业为了保持其国际竞争力,都愿意在境外进行投资。十分自然,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国家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仍然是亚洲最大的外资接受国。现在,中国在评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监督外商直接投资协议执行方面变得更为谨慎,而且,中国在接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类型方面更具选择性,中国鼓励外商投向中国境内更为广泛的地区。

(二)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程度更进一步提高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其海外资产价值排列的世界100 家最大跨国公司总资产中,1/3投放在境外。据估计,这100 家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6。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是这些公司中最大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勘探与加工。但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新信息产业跨国公司业务发展很快,排名不断前移。根据其境外资产排名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说明单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绝对影响。但是,它无法说明跨国公司各自的跨国化程度和公司所推行的战略,也不能说明构成跨国公司体系的各类机构(包括境外分支机构)各自的作用。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新的跨国性综合指数(统一考虑境外资产、境外销售和境外雇员等多种因素,但未考虑公司战略和公司体系内各类机构的作用)排列的100 家最大跨国公司中,雀巢名列榜首,其次是Holder银行和Thomson公司。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跨国性指数,1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 其境外活动占一半以上的公司有40家,100家公司的平均跨国水平为41%; 不同行业公司跨国化程度差异很大,化工、食品最高,分别为61%和53%,贸易最低,只有30%;与日本或美国等十大国的跨国公司相比,比利时、瑞士等小国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更高;被列入世界100 家最大跨国公司的美国企业的跨国化程度是34%。

政策问题

(一)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趋势继续发展

1.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以吸引更多提高经济业绩的外国直接投资

积极寻求投资的国家政府也在积极改进自己在投资群体中国家形象,使之成为有利的投资区位的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它们大量与各类投资者,特别是重要投资者直接接触。实际上,成功地吸引一家重要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反响,引发大量的连续投资和辅助投资。这类例证很多。7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从美国当时增长最快的半导体产业公司中挑选了一些目标公司,委派高级政府官员与这些公司的管理人员洽商合作项目,到1987年,马来西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出口国和生产国。

2.投资后服务是留住投资或促进投资升级的关键

最明显的目标企业是那些已经在本国设立了分支机构的企业。政府应当尽力鼓励连续投资(包括利润再投资)。这样做还会为潜在的新投资者带来示范效应。一个满意的外国投资者就是一国拥有的最好的经济外交官员。政府制定者应当对投资者由于当地条件恶化而撤离东道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为现有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后服务和便于投资经营服务是问题的关键。创建政府、外商投资企业和当地雇员代表参加的联合委员会来解决可能会导致投资转移的问题,避免冲突激化和寻找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有效的投资后服务办法。

3.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技术转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研究与开发能力扩散提供便利日益成为许多国家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

政策制订者早就认识到了外国直接投资作为技术转让途径的重要性。然而,现在许多国家的政策将重点放在有效的技术转让上,而不是放在管理技术交易的某些具体方面。相应地,一些国家不仅将与合同限定有关的技术转让立法自由化,还致力于提高吸收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事实上,在这方面可采取的鼓励政策措施差异极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现有的相关技术与能力的水平,取决于有关技术的性质。在此前提下,有两类政策措施可以用来促进技术传播。

第一类是可以为技术转让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宏观环境的政策措施。这类政策措施有助于建立起当地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营造出对企业和发明进行奖励的总体经济氛围,健全可靠的法律体系,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二类政策措施包括促进外国分支机构与当地企业联系,与试验室和研究中心联系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有人才的流动、分包与其它后向联系、设备供应体系、用户、生产厂家关系、咨询服务、非正式联系,以及可能涉及政府、大学、当地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的战略联盟。

4.外国直接投资有助于打进世界市场

对于政策制订者来说,政策一致性的含义是明确的,亦即投资和贸易政策一体化,都有利于打进国际市场。因此,国际直接投资政策必须考虑到贸易的因素,因为跨国公司感兴趣的是一国是否适宜于纳入其企业内国际分工体系;贸易政策也应考虑到国际直接投资,以利用跨国公司体系提供的市场准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虽然许多国家都对其贸易和投资政策实行自由化,但两者的进展并不一致。如果与贸易政策相比,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更为开放,吸收到的外国投资一般都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依赖于贸易保护政策的独立生产性投资,这类分支机构较难从其跨国公司体系资源中获益,也不太容易受到竞争活力的波及。一般地讲,应当既不鼓励完全进口替代型的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关税鼓励),也不鼓励完全出口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出口加工区),完全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都会带来效率低下和扭曲。相反,如同最近拉美的经验所展示的那样,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直面国际市场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可以迫使他们减少浪费,按世界标准保证质量控制和提高生产工艺。出口加工区的经验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国内市场准入刺激了欠发达专门化生产单位差异性产品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各国政府采取鼓励政策吸引和留住外国直接投资

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提供越来越优惠的政策待遇,以影响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优惠政策被证明是合适的,因为投资者获得的具体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私人收益将得到溢出效应和市场扭曲矫正的补偿。因此,外国投资优惠政策可以发挥多重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但是,外国投资优惠政策也会带来经济、财政和管理代价。而且,由于各国政府急于竞争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他们有可能被诱惑提供超过其社会效益补偿的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竞争外国直接投资会导致超过投资带来好处的福利损失。

1.日趋激烈的政策竞争将会导致浪费或扭曲

有资料证明,过去10年来,为外国投资者提供鼓励的计划的数量和范围都扩大了,而且对于一些主要投资项目,各国通常还根据特别处理原则提供了一些特别的优惠,这取决于与投资者的当面洽商。同时,由于各国均制订了出口导向、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战略,因此,这些领域中的优惠政策竞争尤为激烈。事实上,各国政府不断根据它国采取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外国投资优惠政策计划。

然而,优惠政策在跨国公司区位决策中只发挥相对较小的作用(与市场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政治经济稳定性和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性质等重要因素相比)。这毫不奇怪,因为投资决策是根据市场条件决定是否有利可图作出的,优惠政策的提供典型地只是一种装饰,当然,优惠政策的影响也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所有的因素均相等,优惠政策就会在投资者区位选择中发挥作用,但如果所有国家均提供优惠政策,那么优惠政策的这一影响就会消失。

2.需要采取措施来遏制过度的优惠政策竞争

为了使优惠政策的使用合理化,各国政府可以发起优惠政策复查,对各级政府提供的优惠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包括自行决定的优惠政策)进行审查:是否存在着多余的优惠政策?采用这些优惠政策的结果如何?为实施这些优惠政策付出了哪些代价?是否可以取消某些优惠政策或对其规定一个限度?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促进活动间是否保持着合适的平衡关系?

(三)政府还需要重视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1.发达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历史地允许,甚至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信息与技术援助。实际上,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都向对 外投资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援助。在最低限度上,这类服务包括与潜在外国投资者有关的东道国基本宏观经济与业务成本要素资料、法律框架和管理程序等的提供。对小型对外投资者来说,这类服务尤为重要。

(2)直接财政支持。80年代中, 约有一半的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基金机构为对外投资提供财政支持。例如,日本至少有8 个机构订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计划,在这方面,日本进出口银行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同样,德国投资开发公司、英国联邦发展公司、欧共体投资伙伴计划,以及国际金融公司都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供贷款或股权融资。

(3)投资保险。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投资保险计划, 在国际层次上对征收、战争和回汇风险进行担保。例如,自1971年以来,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一直为美国在140个国家价值730亿美元的投资提供融资和政治风险担保,这大约创造了400亿美元的出口和100000多个就业机会。 对于打算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许多公司来说,提供这类保险是十分重要的。

2.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

很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其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予以更多的重视,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都处于资本流动管制政策之下,限制性极强。这里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面临外汇短缺和资本紧缺问题。

但是,近年来,这类做法得到了重新估价。政府日益认识到其企业和经济在扩大市场和获得资源(原材料投入和劳工投入)方面取得了成绩,并且从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好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它们的经济日益成为正在形成的国际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

亚洲国家(地区)中,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早就开始实施自由化经济政策,中国台湾省甚至已开始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对于韩国来说,全球化是国际经济政策制订中的口号,而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个口号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加坡采取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历史使其成为第一个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经济起飞的“外翼”的发展中国家,新加坡现在强调需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并积极支持对外直接投资。马来西亚和泰国不仅允许,而且还积极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希望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继允许以设备和技术出口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后,印度也开始实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自由化,较大程度地降低了预先审批的要求,想以此来帮助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90年代初以来,作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开始了创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过程;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在于扩大市场,获得关键自然资源、新技术和管理技能,虽然受到资本输出的限制,但中国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发展中来源国,中国在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均有投资。

标签:;  ;  ;  ;  ;  ;  

“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