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183;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彼得论文,学习型组织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管理概念,现在,学习型组织已经作为一种全新概念被大家广泛接受并被付诸实践,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政府及其他各类组织。
在圣吉之前,一些杰出的思想家通过近百年的探索,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大学的佛瑞思特教授。圣吉是佛氏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圣吉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圣吉正是在他老师佛氏196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企业的新设计》的基础上,汇集了其他人的新思想,才完整地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与分析框架。系统动力学研究表明,一般大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在历史舞台上只有瞬间的辉煌。这是因为,外界风云突变,企业内部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许多方面却还保持着静态的“惯性”。圣吉认为所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因为他们是“很差劲的学习者”。一个组织常常存在多项基本的学习“智障”,如“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专注于个别事件”、“对于缓慢而来的威胁视而不察”等等。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在面临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时,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应变、终生学习、不断进行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传统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效率。在学习型组织内,雇员参加问题的识别,这意味着要懂得顾客的需要。雇员还要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切综合起来考虑,以满足顾客的需要。组织因此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其价值。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学习型组织需要领导扮演新角色,发挥三个明显的作用。(1)进行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培养组织目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治理思想,它将用来指导雇员。有头脑的领导要确定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第二个任务是设计支持学习型组织的新政策、战略和结构,并进行安排。这些结构将促进新的行为。第三个任务是领导并设计有效的学习程序。创造学习程序并且保证它们得到改进和理解需要领导的创造力。(2)创造共同的愿景。(3)当好服务型的领导。
一、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烂熟于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领导都要善于整合共同愿景,形成衷心渴望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将自己与全体成员所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有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圣吉认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型的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不能把“共同愿景”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工作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这种更高的目的深植于组织的文化或行事作风之中,它使组织跳出庸俗、产生新火花。企业中的共同愿景会改变成员与组织间的关系。它不再是“他们的公司”,而是“我们的公司”。共同愿景是使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的第一步,它产生一体感。事实上,组织成员所共有的目的、愿景与价值观,是构成共识的基础。共同愿景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成员的勇气,这勇气会大到令自己都吃惊的程度。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拉力把人们拉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维持现状的力量将牢不可破。学习可能是困难而辛苦的,但有了共同愿景,我们将更可能发现思考的盲点,放弃固守的看法,和承认个人与组织的缺点。
二、善于进行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圣吉认为,组织在今日尤其迫切需要团体学习,无论是管理团体、产品开发团体,或跨机能的工作小组。团体就是彼此需要他人行动的一群人。而团体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的学习单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重要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透过团体完成,进而付诸行动的。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
在组织内部,团体学习有三个方面需要顾及:首先,当需要深思复杂的议题时,团体必须学习如何摄取出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组织中常有一些强大的抵消和磨损力量,造成团体的智慧倾向小于个别成员的才智。这些力量有许多是可由团体成员加以控制的。其次,需要既具有创新性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在一流的球队和爵士乐队中,便常会发现这种既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而又能协调一致的方式。在组织中,杰出团体也会发展出同样的关系——一种“运作上的默契”;每一位团体成员都会非常留意其他成员,而且相信人人都会采取互相配合的方式行动。再次,不可忽视团体成员在其他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譬如高层管理团体大部分的行动,实际上是透过其他团体加以实现的。因而,一个学习型的团体,可透过广为教导团体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不断培养其他的学习型团体。
在学习方法上,团体学习的修炼必须精于运用“深度会谈”与“讨论”,这是两种不同的团体交谈方式。深度会谈是自由和有创造性地探究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先暂停个人的主观思维,彼此用心聆听。讨论则是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加以辩护。深度会谈与讨论基本上是能互补的,但是多数团体缺乏区分及妥善运用这两项交谈技巧的能力。
三、改变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需要把自己的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的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阶段。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组织的学习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做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正如汉诺瓦的总裁欧白恩所说:“传统组织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组织的信条将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健康的企业将是一个能够以整体的方式,把人们汇集起来,为现在所面对的状况,发展出最完善的心智模式的公司。”
培养组织运用心智模式的能力,必须学习新的技巧和推动组织方面的革新,以利这些技巧能够经常练习与应用。首先,必须把隐藏在企业重要问题背后的假设找出来。其次,发展面对面的学习技能是很重要的。在组织中要落实改善心智模式的做法,需要设计一些机制,当机制运转时,成员的心智模式便被纳入管理之中。到现在为止,两种产生此项机制的方法已经融汇运用,其一是把传统的企划工作视为学习过程;其二是建立“内部董事会”,将各级各地管理阶层定期聚集一堂,共同挑战与扩展各类决策背后的想法。
四、勇于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用有形的标准来看,它是指在专业上,具有某一水准的熟练程度。对一名技术精纯的艺匠而言,将其巧思融合熟练的手艺而形成浑然天成的作品,便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实现。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需要自我超越的技能,无论是专业方面或自我成长,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具有共同的基本特质。他们对愿景所持的观点和一般人不同。对他们来说,愿景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而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构想。另外他们把目前的真实情况,看作盟友而非敌人。他们学会如何认清以及运用那些影响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这些力量。他们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将事情的真相一幕幕地廓清。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同时也与自我生命本身连成一体,因此并不失去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知道自己属于一个自己有能力影响、但无法独力控制的创造过程。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永不停止学习。但是自我超越不是你所拥有的某些能力,它是一个过程、一种终身的修炼。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但这却绝不会动摇他们高度的自信。
自我超越的修炼,一是要建立个人“愿景”。要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极目标上,把次要的目的看作手段,这样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二是保持创造性张力。“创造性张力”是愿景与现状的差距,它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真正有创造力的人,会使用愿景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来产生创造的能量。三是要看清结构性冲突。四是诚实地面对真相。诚实地面对真实情况的意愿愈强,所看见的真实情况也愈接近它的真相,创造性张力也愈有力量。诚实地面对真实情况会变成一股创造性的力量,对这些结构应做更有创意的变革。五是运用潜意识。在圣吉看来,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认清你潜意识中的真正“愿景”,追求对一个人真正重要的事情,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五、用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
系统的观点告诉我们,要了解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眼界必须高于只看个别的事件、个别的疏失或是个别的个性。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影响我们个别的行动,以及使得这些个别行动相类似背后的结构。圣吉把系统思考叫做第五项修炼,并强调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基石。其含义是:一是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二是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三是从对现状只作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他认为如果没有系统思考,各项学习修炼到了实践阶段,就失去了整合的诱因与方法。
系统思考最大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情况下,于各种可行的方法中,寻找有效的“高杠杆解”。事实上,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穿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因此系统思考绝非忽视复杂性,而是要把许多杂乱的片段结合成为前后一贯的“故事”,明白指出问题的症结,以及找出持续有效的对策。今天的世界复杂性日益提高,造成许多管理者认为自己缺乏有效行动所需的资讯。圣吉的看法是,管理者所面对的是资讯过多而非不足。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方法,去辨认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知道哪些事情应专注、哪些事情不必太重视;以及帮助群体或团体共同分享此种观点。
系统思考的关键在于看出“杠杆点”,亦即可引起结构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杆点,便能以小而专注的行动,创造最大的力量。非系统思考方式之所以损害特别大,便是因为它总是引导我们专注在低杠杆点上的改变,即专注在改善压力最大处的症状;但是这样的努力至多只是使事情在短期好转,而长期只会更为恶化。
理解杠杆原理对组织的决策有关键性的影响,但对系统中的成员来说,杠杆点常是视而不见的。他们看不见自己行动背后的“结构”,例如“成长上限”与“舍本逐末”。系统基模的功能便是协助看出这些结构,从而找出杠杆点。这对处于险恶逆流中挣扎求生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再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