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全面综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_教育论文

幼儿园全面综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_教育论文

幼儿园整体综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的国策和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挑战,促使幼师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所服务的幼教事业发展状况给予特别关注。1984年,我们通过座谈、走访、问卷和听课等形式的调查研究,深感幼儿教育的数量、质量和师资队伍都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封闭僵化的传统观念和“三中心”教育思想更严重地束缚着幼教改革步伐,导致众多弊端存在。职业的责任感使我们意识到:(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大军,更需要人才的高质量,这就需从幼儿教育抓起,关键在于更新教育思想和改革课程模式;(2)12亿人口的中国,各地经济和幼教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明显差异,全国实行一种教育模式齐步走,不符合各地发展实际和客观需求;(3)课程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只有提倡多种教育模式并存实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利于在竞争中提高幼教质量,促进课程理论进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幼教新体系。本人基于上述认识,作为南京师大赵寄石教授的追随者,响应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号召,牵头在山东组织研究、实验“幼儿园整体综合教育”。十二年间经历了理论初探与模式建构(1984—1989),突破难点、系列设计教育活动(1990—1992),开拓创造性教育、实现整体优化(1993——1995)等三大阶段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我们采用分析、研究、设计、实验、总结、论证六结合的程序,先后在全省86个实验基地上展开工作。

一、建构“整体综合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事物发展的“本体论”根据,是实验研究整体综合教育的哲学基础。幼儿教育的存在形态、内在特性及其客观规律表明:(1)幼儿教育是个整体性“系统”,其内涵的主体(幼儿)、客体(认知对象)和中介(实施教育的环境、形式、手段、方法)是它的“子系统”;它们的众多要素都综合地存在着,是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融合而呈现为有机结合的系统形态。(2)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及其年龄特点还未完全具备进行严格而过细“分科教学”的条件,年龄越小越需要运用综合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去认识每个具体而综合的事物。这是个客观规律。(3)“综合”是世界观、方法论,也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综合能产生创造性的突破,有助于克服幼儿教育中业已存在的某些弊端。这三条认识,是我们实验研究整体综合教育的本体论根据。

2.国际国内的幼教科研成果,为建构综合教育提供了借鉴。在理论上借鉴了皮亚杰的“认知建构”学说,吸收了赞科夫强调“儿童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在课程模式上比较研究了“核心课程”、“活动中心课程”、“开放课堂”和“德可乐利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发现法”等,吸收其合理内核,排除了片面性观点。同时,我们也充分肯定了分科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上具有系统性的长处;继承了陶行知、陈鹤琴关于“六大解放”,“大自然、大社会是活课堂、活教材”,注重游戏和学做结合,提倡“整个教学法”等历史经验。上述理论经过比较研究、分析论证和选优、综合地处理,使借鉴与我们的研究相结合,从而成为建构整体综合教育的理论基础。

3.当代大交叉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理论,是建构整体综合教育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的“三论”是基本的思想武器。“现代思维科学”倡导综合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维,强调“综合——分析——综合”程序,为我们提供了建构思维方式。“现代创造学”揭示着“创造”的秘密,主张开拓创造性教育,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和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创造性才能,为建构指明了主攻方向。“现代系统科学”的“新三论”,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动态性和目的性等观点,注重系统综合、结构与功能统一、运动有序等原则,指出教育活动是“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储存与反馈”而呈现螺旋上升的认识运动,要求教师对教育全过程实施最佳调控,坚持“以整体为准则,以整体为归宿”,使课程功能产生新“质”和“附加量”,从而获得1十1>2的最佳效果,成为建构整体综合教育的原理。

我们通过对本体论、课程论、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和反复地综合思考、综合设计,于1989年推出“整体综合教育”,并形成了模式的十大特点和性能,即:教育内容的主题性,模式结构的立体性,课程系统的开放性,形式、手段的多样性,教学环节的活动性,教育实践的创造性,师生作用的共振性,教育过程的发展性,课程功能的能动性和教育效果的整体性。

二、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与理论突破

把课程模式变为教育实践,并转化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质量,必须有“目标体系”作导向,以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中介。二者设计得全面、科学、系统、合理与可行,是整体综合教育生命力的支柱。为此,我们加强了三项建设。

1.建立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具有导向、制约、调控和检验功能,课程形式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是优化综合教育的前提,强化目标意识是提高课程整体功能的关键。我们运用系统思想和现代思维程序,先对幼儿教育任务和保教目标进行综合研究,获得了系统整体性理解;然后分析任务目标的教育内容及其类别关系,认定幼儿园教育包括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和社会教育五大领域;进而分析其教育要求,又认定每个内容领域中都内涵着知识经验、动作技能、智力才能、社会性品质等幼儿四大发展领域;幼儿所获得的实际发展水平,来源于教育活动质量(包括设计、领导与效果),取决于教师素质、履行职责和工作效能。我们根据上述研究,制定了包括幼儿教育总目标、教育内容组合目标、幼儿发展目标和质量评价目标在内的立体开放性“教育目标体系”;第二拟定了“幼儿教育内容、要求细目”;第三设计出60个大主题、120个小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三者成为实践整体综合教育的依据、桥梁和保证。

2.实施设计的九条原则和九条标准

九条设计原则是:坚持以弄通理论、更新教育思想为前提的原则;遵循以“两个幼教法规”为依据的原则;按照“本体论根据”进行综合思维、综合建构的原则;坚持“以整体为准则,以整体为归宿”的原则;贯彻“确立目标在前、教育活动在后”的原则;实行“以科学知识为主导,以事物发展规律为序”的原则;立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不断开发潜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着眼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体现综合教育十大特点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九条设计标准是:教育主题,要集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教材选择,要符合科学性、启蒙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要把握在幼儿四大发展领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育形式、手段、方法,要合理结合、综合运用;配合主题教育的环境创设,要具有儿童性、知识性、艺术性、情境性与陶冶性;保教结合、教养并举、家园合作与一日生活的教育要求,要融于全部主题教育中;教育活动,要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突出游戏和操作、探索环节,多为幼儿提供显露才能的机会与条件;教师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充分调动幼儿“三性”上,形成主导与主体相互共振效应;对教育过程要实施最佳调控,兼顾知识的系统性与幼儿发展的和谐性,全面提高幼教质量。

3.协调结构与功能关系,强化课程整体性

任何系统都存在着范畴、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没有特定的范畴就谈不上层次结构,没有整体优化的结构也就没有理想的功能。在实验研究的最初阶段,全国都起步于学科间适当联系的综合教育,进而发展为打破学科界限的主题综合教育,但由于实行“以常识为主导内容”设计主题活动,“以季节、节日为序”建构主题系列,带来了自成体系的数学教育综合不进去的矛盾,一时成为全国性的难点。我们通过反复研究与实验后认为:数学与常识都属于科学教育,是幼儿认知的基本内容,在综合教育中同处于主导地位;而数学教育综合不进去,根源于“以常识为主导,以季节、节日为序”提法的局限性;出路在于扩大设计范畴和概念内涵,调整课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据此,我们从1989年下半年实施整体综合教育,强调“以科学知识为主导内容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以事物发展规律和思维逻辑为序建构主题教育系列”。正因概念的范畴、内涵扩大了,能够从高层次上涵括一切教育要素,驾驭结构关系和教育过程的有序运转,从而使上述难点迎刃而解,并使综合教育在整体性、系统性上获得优化与发展,迈上了“整体综合教育”的新台阶。

三、开拓“创造性教育”,建立评价机制

实验研究综合教育的出发点,是为迎接21世纪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寻求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出路,开发“人才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资源;凡智能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贵在早期开发;创造力包括发明式、革新式、生产式和自我实现式等四个层次,幼儿创造力多表现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才能”上,这正是他们以后成才的起点;综合教育的核心思想和实质要求,是开拓创造性教育,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创造性才能。

我们把创造性教育视为整体综合教育模式的内核,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才能、创造性个性品质;创设是佳教育环境和条件,加强创造性游戏、情境教育、创造性技法训练和小制作活动;开拓实验启发式教学、问题发现法、群体智能激励法、实践活动探索法、随机教育法等。强调把这些教育思想、内容要求和方法,渗透于设计、实践整体综合教育的全过程,旨在不断开发幼儿潜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确保教育目标体系的实现。

为了监督、考察、测量、评析创造性整体综合教育的实施及效果,我们建立了与目标体系相一致的质量评价机制。它包括:评价教育活动在设计、领导和效果三大环节上,体现“综合教育十大特性与实施创造性教育”的质量;测量、评析幼儿在“五大教育内容和四大发展领域所获得的实际发展水平”;考察教师在思想、师德、文化知识、教育思想、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主导作用、个性品质以及履行职责、教学态度、工作效能等方面的表现,评估这些要素对教育质量产生的作用及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力。开展评价活动,既有助于推动深化研究,也保证着实验活动取得可喜效果。

标签:;  ;  

幼儿园全面综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