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形式--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现代化理论论文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形式--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现代化理论论文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形态——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理论论文,新形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大课题。19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酝酿阶段,20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21世纪才是中国现代化的真正实现阶段。20世纪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这上下求索的百年历程中,有三位建树最大、影响最大的历史巨人,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打下了深刻印记。这三位历史巨人,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代表了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中国现代化探索历程的三个阶段。他们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历史条件,分别提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纲领,凝聚为继往开来的三面理论旗帜: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不仅如此,他们还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之中,先后开拓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三民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20世纪初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个伟大纲领,解决的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大时代课题: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社会革命。这三大课题,实质上就是现代化的前提、现代化的政治纲领、现代化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核心部分是新民主主义建国论,提出了一整套新民主主义的建国大纲,其中包括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指出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还指出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论,并为突破苏联僵化模式的工业化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新理论,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20世纪后期的邓小平,他的历史性功绩,首先在于他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苏联僵化模式、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东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径。他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体制:以社会主义新型市场经济为基石,逐步配套发展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精神文明,构成三维一体的新型体制。他还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以往谈论的现代化,都是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近代化,新阶段的本质特征则是以劳动社会化为深层实质的总体现代化,体制现代化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的起飞期、社会机体现代化的临界期,全部综合到一起。他又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篇章;直接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基本思想,从理论思维高度根本扬弃了苏联僵化模式,“左”的教条主义、特别是十年动乱的深刻历史教训,第一次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中国现代化起飞阶段的主要理论旗帜。

20世纪后期的邓小平,他的历史性功绩,首先在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之中,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把中国现代化推上了经济起飞、体制转轨的关键阶段,为21世纪的中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开创者?他的开创之功究竟表现在哪里?

首先,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这条道路,既不同于苏联僵化模式的工业化道路,也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传统现代化道路。

其次,他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体制:以社会主义新型市场经济为基点,逐步配套发展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精神文明,构成三维一体的新型体制。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体制,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代新形态,根本有别于过去那种丧失活力的苏联僵化模式,也彻底告别了“农业自然经济——封建专制政治——文化蒙昧主义”的中世纪框架。“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深刻寓意,不正在其中吗?

第三,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本质特征就是体制现代化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的起飞期、整个社会机体现代化的临界期,这三者都综合到一起,中国现代化真的要腾飞了!不仅如此。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他们讲的现代化,核心内容都首先是指工业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这只是近代化的本质特征,不足以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从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开始卷进了现代科技革命的世界浪潮之中,甚至有被推进世界历史新型期的前沿之势。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走向现代化的真正起点,将把近代工业化作为一个历史环节包含在自身之中,而最终目标却是更高水平的现代社会化。

第四,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篇章:直接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基本思想,从理论思维高度汲取了十年动乱的深刻历史教训,第一次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为中国现代化的起飞阶段,提供了伟大纲领和哲学基础,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奉献了理论思维之翼。从世界文明、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直接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主流,根本扬弃了苏联僵化模式和“左”的教条主义,因而创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现代新形态,这就代表了“融汇中西、综合创新”,走向21世纪的世界文化主潮。

从中国现代化理论新形态的角度,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实质和理论体系?

“一个主题、三大课题”,这个提法也许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中的思想主线。“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通过改革开放的崭新道路,来体现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并达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三个课题”,就是说从中国现代化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主要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个全局性、根本性、历史性的大问题: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什么?体制改革的现代化目标是什么?中国现代化新型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一大主题、三个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展开了上、中、下三篇的理论内容。

上篇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论,中心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其中包含以下五个要点;回答了以下五个深层问题:

一是探寻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道路问题——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有机统一论;

二是中国现代化目标问题——发展生产力基础上的共同富裕论;

三是中国现代化动力问题——改革开放活力源泉论;

四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步骤问题——“三步走”的持久战方略论;

五是中国现代化前提问题——四项原则的稳定基石论。

中篇是中国现代化新型体制论,主要问题是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体制?围绕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层面,逐层展开三个论点:

新型体制的建构基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市场经济论;

新型体制的政治难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政治论;

新型体制的文化基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精神文明论。

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系统方略,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旨,逐步建构“新型市场经济+新型民主政治+新型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新型体制,最终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新中国。

下篇是中国现代化主体关键论,中枢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深层问题、关键问题究竟在哪里?这里从现代化新型主体力量如何确立的新角度,逐层深入地展开了四个要论:

第一层回答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哪里——科技关键论;

第二层回答科技现代化的关键在哪里——人才关键论;

第三层探讨造就人才的关键在哪里——教育关键论;

第四层探索抓好教育和现代化全局的关键在哪里——党风关键论。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走向现代化的漫长征途中先后迈出了三大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这三位历史巨人、三面理论旗帜,记载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足迹:

20世纪前期,是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时期,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他举起了救国的旗帜——三民主义论,推翻了统治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现代化启蒙如春潮澎湃,中国猛醒过来!

20世纪中期,是中国现代化大船的真正启航时期,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奠基者,他举起了建国的旗帜——新民主主义论,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且迎来了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壮丽日出,中国站立起来!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为突破苏联僵化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做出了最初的奠基工作。他在1956年前后的首倡之功和晚年的重大失误,从正反两个方面写下了走向中国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历史导言。

20世纪后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飞期、关键期,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开创者,他举起了富国强国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大潮,开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点的新型体制,中国正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富强起来!

19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酝酿阶段,20世纪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21世纪才是中国现代化的真正实现阶段!

中国现代化——这真是一个百年难圆的中国梦,一个跨世纪的大主题,一个跨越千年的大系统工程。

在我们的前面,尤其是当前这个命运攸关的经济发展起飞期、体制转轨关键期、社会现代化临界期,我们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新课题。我们迫切需要的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理论。

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开辟的金光大道往前走,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接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黄金时代和真正腾飞!

标签:;  ;  ;  ;  ;  ;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形式--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现代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