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四川省泸县第二人民医院 646105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别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组(各54例)。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卧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with 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ng intramedullary nail(PFNA)fixation an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Methods:10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compared,respectively in PFNA group and artificial replacement group(54 cases each).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reatment efficient PFNA group,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ip function score,bed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risk indicators are superior to artificial replacement group,P < 0.05,sai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PFNA fix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key words]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PFNA fixation;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的方式开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逐渐发展和深入,微创以及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十分成熟和完善,已经不断被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快速康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患者知情,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对比,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4例。其中,PFNA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78.05±2.68)岁;人工置换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86岁,最小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78.84±2.79)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接收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70岁的患者;③患者骨折前均可独立生活;④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③排除多处骨折的患者;④排除陈旧性骨折患者;⑤排除骨折前已经瘫痪或者难以正常行走的患者;⑥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各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极限资料经过对比,得出P﹥0.05,表示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X光片、CT等常规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骨折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而决定手术方案。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于外侧入路,行全身麻醉后,充分暴露患者骨折端后进行股骨小粗隆截骨,随后取出股骨头,根据术前的检查结果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假体或者水泥假体。随后扩大患者股骨,复位粗隆间的骨块,同时,使用钢丝予以捆绑和固定,植入假体使得粗隆顶端于假体中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复位完毕后适当调节关节的松紧度,检查假体各个方面的稳定性。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PFNA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使得患者平躺于牵引床,帮助患者呈现仰卧体位,随后,按照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相应的牵引,旋转患者患肢后进行复位,经过X线检查,骨折复位效果良好,进行常规消毒。随后,于距离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2cm位置作一切口,充分暴露患者大粗隆顶点后进行开槽,放置导针后于透视下,确定导针位于髓腔内,同时,进行扩髓处理,放置相应的主钉后,适当向前倾斜,在瞄准杆的辅助下于侧面放置防旋拉力钉。最后,放置远端锁定,完毕手术。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人工置换组和PFNA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如: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等,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予以统计学的核验,各个组别之前的数据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显著高于人工置换组44例(81.4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评分以及卧床时间等指标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摔伤所引起骨折疾病的发生几率也随之不断增加。临床研究认为,我国>7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相对较高,同时合并一种或者多种慢性疾病,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将会增加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肺炎以及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可见,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将会增加手术实施的风险和难度,术后容易出现骨折愈合时间长、内固定物容易松动以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症状[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避免骨折延迟愈合情况的发生,但是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多,将会延长手术的操作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耐受性以及各项机体功能相对薄弱,将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导致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人工置换术以及PFNA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治疗。PFNA固定术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使用旋转刀片于患者股骨颈予以固定,放置股骨颈之中将刀片进行旋转,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出对于周围骨质的镇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骨质浪费的情况[3]。PFNA固定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固定装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机体损伤小、操作便捷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不仅能够达到防旋功能,同时,还能够降低骨丢失量[4]。经过本次实验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PFNA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显著高于人工置换组44例(81.48%),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人工置换组,PFN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例(7.41%)显著低于人工置换组12例(22.2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通过采取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缩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更佳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彦旬,马陆达,王强,等. 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疗装备,2016,29(2):150-151.
[2]李奕标,蔡瑞歆,程培楷,等.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 PFNA 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9):680-683.
[3]高练兵,常再平. 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78-79.
[4]郭攀,王丹,闵继康. 人工关节置换及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837-839.
论文作者:陈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论文; 关节论文; 手术论文; 老年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