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业面临“最大化”的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彩电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3月26日四川长虹挑起彩电削价战之后,6月6 日深圳康佳再掀狂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幅度让利销售,从37cm至74cm的所有品种全面让利,最高降价金额达1200元/台,让利幅度最高到20%, 并且做出了免费保修3年的承诺。康佳此举, 将这一场中国彩电市场规模空前的世纪之战推向了高潮。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的彩电生产企业又一次面临着“最大化”的抉择。
风起青萍之末
熟悉彩电业的人都知道,八十年代由于市场紧缺造成彩电行业的高利润率,各地彩电生产线纷纷上马,仅国家定点的彩电生产厂就有57家,各地点得出名的彩电品牌就有100多个, 彩电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彩电市场逐步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1989年的一场价格战,使一批电视机厂应声落马,而几家大的彩电生产企业逐步形成,象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国彩电生产企业的“四大天王”——四川长虹、深圳康佳、南京熊猫、上海广电等,都已成为年产量逾100万台的大型彩电生产企业, 彩电行业的集中化趋势初步显现。但是,据预测, 96 年全国彩电销售量可达1500万台,比去年增长约10%,“四大天王”均又已制定了庞大的产销计划,长虹预计生产400万台,比95年增长33%,康佳产量可达250万台,增长40%,熊猫和金星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需求与供给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国内彩电企业与市场的供需矛盾,“四大天王”与为数不少的中小型企业,共同瓜分国内市场这块蛋糕,扩大各自的市场占有率首选战术必是降价。
特别是从4月1日起,国家对进口彩电征收的税率下调,国外名牌对国内彩电市场的冲击力又增强了。与此同时,松下、三洋、三星、菲力浦等外国品牌,通过与中国厂家合资的方式,以低成本制造出国产“洋货”,响亮的品牌与低廉的价格结合意味着极强的竞争力。所有这些因素,逼迫国产彩电不能不主动出击,在其立足未稳之机,强大自身,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
两种口号一个目的
在这场价格战中,长虹高举“产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的大旗,康佳发出了“谁升起谁就是太阳”的康佳宣言。然而,两种口号的目的都是一个:争取国内市场的最大份额。
我国的彩电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和自主开发历程,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工业体系,年彩电生产能力逾3000万台,是全世界头号彩电生产大国。在中国电子工业百强企业前十名中,有6 家的主导产品是彩电,所以在我国电子工业中,一直有“命系彩电”的说法。国外电子业要想占领中国电子工业品市场,彩电市场的争夺首当其冲。
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转变”的口号,在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彩电生产企业必须要面临着“利润最大化”和“市场最大化”的最终抉择。是以每件产品换取最高利润,还是以较低的利润夺得更大的市场?
从长虹与康佳去年公布的年度报告看,长虹销售69.3亿,名列全国电子行业第一,康佳销售收入36.1亿,名列第八,两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均在20%以上。此番长虹发动的“春季攻势”和康佳挑起的“夏季攻势”,足以证明中国两大彩电企业都做出了争取“市场最大化”的选择。
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
面对这场价格战,从政府到民众,支持与反对的两种意见可谓针锋相对。
有人认为目前国内彩电生产企业数量太多,素质又良莠不齐,彩电业存在着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现象,企业在既定法规、政策的允许之下,利用价格调整,通过市场竞争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消费者对此的欢迎是肯定的,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货,谁不欢迎。
但也有人指出彩电大幅降价将会减少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来源,并导致部分国有彩电企业被淘汰,同时一批相关的上游配套元器件生产厂也将面临关门大吉的结局,谁来解决这批企业员工的饭碗?国内彩电企业忙于自相残杀,会不会让国外产品乘虚而入?一些消费者也担心,过分的价格战,是否将带来产品质量下降,售后服务不如以往的副产品。
削价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无疑是种噩耗,以青岛海信为例,去年销售额11个亿,省内占9个亿, 长期以来海信一直是山东彩电销售的龙头老大。而从3月底开始,销量急降,在济南目前销量已排在长虹、 康佳之后,面对价格战,海信虽在价格上也做出了微小的局部调整,但终因实力差距,不敢有更大的行动。
对于长虹、康佳等“参战国”而言,用悲喜交集来形容可能更为合适。削价带来了明显的利益,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又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无疑给其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长虹以文字广告的形式在中央级媒介上大谈长虹降价后的丰硕成果,长虹股票在近期沪市中表现不俗,股价上冲20元以上。但是削价使企业单机利润受损也是事实,虽然他们彼此声称是有备而来,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实力作后盾,然而让利幅度如此之大,而又能在短期内以降低成本来弥补的说法,实难让人信服。
反思降价战
长虹、康佳掀起的这场降价战,反映出我国有些企业已领悟到“两个转变”对加速企业发展的意义,并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有实现“市场最大化”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削价战也反映出了国产彩电竞争底气不足,招术陈旧的弱点,如果仅靠价格优势,这种优势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从长远角度看,提高行业科技水平,形成规模优势,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才是国内彩电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这场价格战同样给我国的经济界、法律界提出了一些新课题。如对垄断性竞争行为如何制约?垄断性竞争是否合法?什么样的竞争是垄断性的等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跨国公司不断涌入,中国电子业以年销售几十亿元人民币的实力,来对抗来自年销售几百亿美元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其后果我们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
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次价格战也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几家大企业通过协商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以利于自身实力的恢复。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由彩电巨头收购兼并,组成更大的企业集团。最近,朱镕基副总理在视察深圳康佳集团时, 曾对康佳与陕西如意电气合资组建陕康公司,与黑龙江合作组建牡康公司的思路大加称赞。
对于国人而言,最希望看到的一种结果是,通过这场价格战,中国的民族彩电业在竞争中能越争越强,越打越壮,在国际竞争中能争得中国彩电的一席之地。
标签:康佳论文; 长虹集团论文; 康佳彩电论文; 彩电行业论文; 长虹股票论文; 彩电论文; 海信彩电论文; 电视机论文; 价格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