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南漳 441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86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给予观察组患儿早期系统化的护理,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量表、昏迷量表评分与生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系统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早期系统化护理;预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304-02
在儿科疾病中病毒性脑炎较为常见,主要致病原因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遭受病毒感染[1]。小儿一旦患上病毒性脑炎,可产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运动受限等后遗症,对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治疗中结合科学的护理方式对于降低脑炎患儿的脑损伤、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2]。本次研究给予部分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系统化的护理,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6例,所有患儿经本院试验室检查得出的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将8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5~14岁之间,平均年龄(8.24±1.32)岁。对照组中男女性患儿分别有21例、22例;年龄范围为6~12岁,平均年龄(8.57±1.1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排除先天性癫痫、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与先天性认知功能不全者。所有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儿抗感染、抗病毒及细胞营养等支持,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的身体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测、告知患儿及家属相关病情。给予观察组患儿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肢体早期相关的康复护理,将被子架空,以免患儿产生压迫感;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营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鼓励并指导患儿经常活动关节,以免肌肉发生痉挛;若发生痉挛,应指导其进行相关锻炼上肢力量的运动,如手握柱状物体作伸臂与上举动作;给予患儿四肢相关穴位的按摩,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善,防止由于循环不畅导致的上肢酸麻胀痛;遵照医嘱给予患儿1h/次,2次/天,5~7L/分钟的高浓度吸氧,以改善由于病毒引起的脑损伤;通过播放舒缓音乐、交流沟通及抚摸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及恐惧心理,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与社会的关心,从而增强其认知能力,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其中患儿的肢体恢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评定,满分为100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即(GCS)评定,分值在3~15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采用SF-36简易生活量表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以t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差异。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功能恢复情况
记录的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患儿Fugl-Meyer量表评分与GCS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s)
3.讨论
病毒感染了大脑后,可破坏神经元,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局部以及分布在大脑周围的组织的坏死,使得脑组织出现细胞性的损伤,阻碍了脑组织的代谢,病毒性脑炎由此产生,受害患儿最终表现出肢体运动、语言表达以及智力受限[4]。相关研究表明,神经细胞具有可塑性,给予大脑受损的神经细胞尽早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细胞代偿功能的增加,从而对神经元细胞的增生产生刺激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作用[5]。给予早期系统化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减少神经组织遭受的病毒损害。患儿的脑组织含氧量可因接受高密度的吸氧而增加,治疗仪通过扩张血管而改善脑组织局部的微循环,这些干预均可促进脑炎患儿大脑功能的恢复;通过干预患儿的运动训练及进行相关穴位的按摩,可有效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接受早期系统化的护理,其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量表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系统化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生理机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系统化护理有利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华坤,严菊英,缪梓萍,等.儿童病毒性脑炎111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05):486-487.
[2]陈艳,易可,吴芳.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2015,(10):118-119.
[3]王盼利.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行为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22):247-248.
[4]刘旭瑶.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及细节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1):219-220.
[5]安春梅.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5):98-99.
论文作者:徐艳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患儿论文; 脑炎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肢体论文; 量表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