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社会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目的,最终是要解决我国所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从这一意义说,中国的现实发展应当始终成为我们理论研究的实际出发点。

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尽快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或许是不成为问题的,但对我国,由于我们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现在转入市场经济轨道,就不能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和研究。如果再考虑到我们是在无论思想准备或理论准备都并不很充足的条件下走进现代市场社会的,在强大的市场冲击波面前致使相当一部分人陷入无所适从、认识上出现混乱的状况,而如今,我们又有了一段市场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社会发展的理论角度对它进行一番反思就更加必要了。

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很多,这里只想提出与当前认识直接有关的几个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去思考和研究。

(一)怎样认识市场经济的根本历史作用?

市场经济,毫无疑问应属经济的活动形式。关于它的经济方面的作用,人们谈论得较多,认识也较为充分。问题是,市场经济的作用是否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和经济活动领域?经济属于社会生活的基础领域,单从经济的作用它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其他方面;但要理解和说明市场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它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根源,仅仅有经济学的认识便不够了,还需要从更广阔和更根本的方面,也就是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历史视野去认识。

经济所表现的,其实也主要还是人和人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说,市场经济属于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它是通过市场交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使资源配置达到优化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从历史的观点去看,这种活动方式也就是人们之间相互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以个人为活动主体和利益本位,属于独立个人从事自主活动的一种社会化的交往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由于物和物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人和人的社会联系。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人在初期处于人身依赖关系,通过群体以实现人的主体性,那是表明人的力量还很软弱。当着有可能使每个人都发挥自主作用之时,人便必然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群体主体本位就会让位于个人主体本位,人类也就由此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

市场经济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作为独立个人自主活动的社会交往形式产生出来的。它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必要条件,反过来又推动了个人主体的生成。推动个人走向独立,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和根本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成为不可逾越的一种社会历史形式也主要表现于此。

人的联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人”的变化。人变化了,当然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生活也跟着发生变化。这就是它的巨大冲击力的来源。

个体成为主体,意味着个体生命中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和释放,它必然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现代世界的社会文明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市场社会的无尽活力也是由此产生。

推动人的发展和变化,这才是市场经济深层的社会作用,恰恰这个方面却经常为人们所忽略。我们在有了历史前鉴的今日发展市场经济,应该能够摆脱初始状态的盲目自发性,把人的行动提到更高的自觉性。

(二)怎样认识市场经济的负面社会作用?

世间事物都有两重性,十全十美的事物是没有的。市场经济也不会例外。它有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具有消极性的负面社会作用。

当着它把人们从人身依赖中解脱出来推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同时,就把人置于金钱的依赖关系,使人不得不屈从在物的支配之下;它确立了个人本位的社会格局,由此调动了个人的主体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就加深了利益分割,强化了社会分工,造成个人间的矛盾冲突,使个人向片面方向发展;如此等等。

我们必须看到它的这种两重性质,决不能因它的积极历史作用而忽视它的消极负面作用。

我们还需要了解到的是,这种双重作用犹如刀的刃背是不可能完全拆解开来的。个人独立化的实质就是人的社会化,这只有在个人本位的社会分工中才能形成。个人的自立能力主要来自“类”能力的占有,这也只有在人们通过物(劳动)的交换活动打破了自然共同体的狭隘局限,把民族地域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金钱崇拜一方面造成了社会的许多祸乱,如果没有金钱权利取代人身权利,人身依附关系不可能被打破,世界历史不可能形成,个人不可能获得自主性,人格平等关系谈不到,个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形成。

历史就是这样:正面作用常常寓于负面作用之中。负面作用既是对他物的否定性,具有瓦解旧事物的功能;又是对自身的超越性,常常因它而促使事物自身走向解体,为更高的发展形式所取代。

我们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对市场经济有一个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不致因它的负面作用便贬抑它、否弃它,从而有可能采取一种正确的方针对待市场经济。

(三)怎样认识市场经济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个问题近来已有多篇文章讨论到,其中有很多很好的见解。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市场经济的效率来自何处,是否牺牲公平换取来的?市场经济有无自身的公平?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仍属对市场经济历史作用的理解问题。只有在我们把认识限于单纯经济运行机制的观点,才会出现这类经济活动与道德行为二元对立、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背道而驰的问题。如果认为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主要在于改变人的关系和人的存在状态,那末我们就会看到,市场交往确立的独立人格主体、彼此协约交易、相互平等竞争、互为目的手段等关系,对于人的依赖关系状态说就是走向公平关系的一个重大历史进步,而这也就是市场经济具有更高效率的主要来源。至于由此造成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那些新的不公平,应属它的负面作用问题,这正说明我们不能停止于市场经济阶段,需要推动社会更向前进,在发展中去求得解决。

“公平”只是一个历史范畴,从来不存在超历史的永恒公平。当然人们也总在追求理想的公平,公平的理想要超出人们的现存状态,这样才会具有促进历史变革的动力作用。但它也须有现实的社会发展作基础,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它也不会对人们起推动的作用。人们经常会产生这类具有空幻性质的公平理想和道德追求,这类理想和追求具有抽象否定现实的作用,却不可能对现实有所建树。我们决不能以这样的幻想尺度去衡量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对这种幻想的否定也不意味就是否定了公平。

市场经济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很不健全,甚至转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种时候出现的问题并不完全代表市场经济的本质。当前的许多问题只能从发展市场经济中去解决,也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才能解决。

(四)怎样看待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与计划指令的关系?

这个问题成为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也是只对我们才存在的。因为我们过去熟悉的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多年形成的习惯仍在自觉不自觉地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就很容易把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宏观调控同计划经济的行政指令混同起来,以计划经济的命令办法去限制或推行自主性的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中有市场,市场经济中有计划,这已成共识。然而,计划经济的市场决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计划也决不等于计划经济。这点却不是人人都明确地意识到了。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两种经济体制。我们必须明确:它们不只是在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方法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根本性质、活动主体、依据的规律以及在所表现的人和人、人和物的关系上都是不同的。计划经济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控制经济,市场经济是以企业、个人为活动主体的自主经济;计划经济依据的是指令计划,市场经济必须依靠价值规律。只有明确了这种区别,才能按照符合于市场规律的要求去引导、调控市场经济,使它尽快走向健全和完善,不致由于人为地干预而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延误体制的转轨。

适应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首先我们的观念必须转变。不能以为观念只在一念之间便看轻它的转变难度。这一念之变有时甚至更加困难,但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五)怎样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已成为历史的过去。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应当怎样搞法?这不只对我们是新课题,历史也从无先例。这只能由我们去创造。要创造,需要去实践,也需要去研究,更需要不断去总结。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显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一是社会制度,一是经济体制。虽然如此,它们却也不是彼此无关、完全独立的两个东西。我们不能这样去设想它们的结合:社会主义是一个固定的框架,可以简便地把市场经济填充进去;或者市场经济是无规定的模式,可由我们把社会主义物质随意附加上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里的结合只能是内在地结合、相互规定的统一。要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统一起来,在实质上就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们就不仅需要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原有认识,同时更需要转变原有关于社会主义的观念;进而重新建立一种从市场经济基础去发展社会主义、按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崭新观念。

实现这样的结合和统一,关键的问题是要确立统一的基础、找到相互结合之点。在我看来,当我们真正转变了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原有观念之后,这样的基础和结合点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人的关系和人的状态的改变。

按照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的观点,在这种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很明显,实现这点的前提首先必需把人变成独立的主体,只有个人生成为主体,才能得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而市场经济正是为此创造条件,能够把个人普遍地培植成为具有自主能力、自由人格的一种经济活动形式和社会联系方式。从这种观点来看,今天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就不但与我们的共产主义目标不相悖逆,而且正是向这个目标前进的一个必要步骤。

这里当然也存在着差别、距离乃至矛盾。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发地引向共产主义。它所培植的是处于利益分割和竞争状态并具有片面性质的独立个人。市场经济还有负面作用,会造成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都需要发挥社会、国家的力量,通过运用法律制度、价值导向、道德约束、社会教育等手段去加以导引和控制。这个方面正是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地方。如果说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自发活动的制度化,那末,社会主义就应当充分发挥自觉性的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决不能以二元的观点去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而应当把市场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生存和生长的基础,从发展市场经济中去建设社会主义,按照社会主义的方向去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这种理解,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是距离我们更遥远,而是更靠近了。

(六)怎样看待非经济活动领域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牵连社会全局的重大变革,它无疑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和一切方面。从另方面说,在这个社会大变动时期,我们的各项工作和一切事业也都应当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改变自己原来的思想、行为和工作的方式,包括重新寻求自己的社会定位,不仅是适应和配合而且起到积极促进、推动变革的作用。

但是,迎接市场经济的大潮,并不意谓每个人都要下海经商,或把一切都变成商品,投放市场拿去换取金钱。那种把文化事业一古脑儿地推向市场,让教育部门都去大搞创收,连政府部门也挂牌开办公司的做法,实在是一种误解。

市场经济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并不是指它的经营活动方式的作用。它作为经济活动的方式只能主要限于经济的活动领域,不能也不应泛化为一切活动的方式。市场经济对非经济活动领域的深刻作用,主要来自于它对人、人的关系的根本变革。如马克思所说,人怎样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人也就是怎样的。经济领域塑造的人属于始原性的人即原型人。随着这里人的变化,其他领域的人、人的关系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这才是市场经济影响作用的本质。

我们理解了这点,就不会把适应市场经济变成简单地模仿它的经营活动方式的问题。人的变化是更为根本的变化,适应于此的改革是更为深刻的改革。这里重要的是确立自我人格的意识,并依此去调整人际关系、工作体制、行为方式。这首先是一个人的现代化的问题,应当在这一基础上去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现代化。

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就要沿着这个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实现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的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目标。

标签:;  ;  ;  ;  ;  ;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