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病患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出92例脑梗死后抑郁病患,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把他们列为护理组I和护理组II,两组都是46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干预,护理组II强化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护理组I的神经功能康复率为76.1%,护理组II为91.3%,护理组II高于护理组I,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护理后的SDS评分,护理组II低于护理组I,差异显著(P<0.05);对比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护理后的GQOLI-74评分,护理组II高于护理组I,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抑郁病患强化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且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行。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梗死;抑郁;神经功能康复;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病患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本研究选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的92例病患的病历资料展开研究,并对比一般护理干预以及强化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行效果,见下述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92例脑梗死后抑郁病患,都是初次发病,满足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颁布《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的相关诊断标准,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1】。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把病患列为护理组I和护理组II,两组都是46例。护理组I:男27例,女19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1.8±4.2)岁;病程3~15h,平均(11.9±2.5)h;梗死部位中,左侧25例,右侧21例。合并症中,高血压26例,糖尿病20例。护理组II:男28例,女18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2.0±4.5)岁;病程3~15h,平均(12.0±2.6)h;梗死部位中,左侧24例,右侧22例。合并症中,高血压27例,糖尿病19例。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干预,护理组II强化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干预:脑梗死病患因为长时间受疾病折磨,容易出现烦躁、忧郁等悲观情绪,因此实施护理时,应遵循真诚耐心、有的放矢、稳定情绪、细心照顾的原则,让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与病患进行有效沟通,协助病患完成SAS、SDS量表的评测,以了解病患的抑郁程度,进而结合其实际病情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即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包括和病患构建友好的护患关系,病患入院时开始热情待之,并向其简单介绍医院的环境及设施;每天与病患保持1h以上的交流,认真倾听病患的诉说,了解其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安抚其情绪,诱导其发泄心中的不满;指导病患正确舒缓压力的方式,做到“以喜克忧”;让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通过亲人的支持与鼓励,及时消除病患心中的顾虑,并向病患传递正面心态,使其产生治愈的希望。(2)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正确摆放患侧肢体,采用良肢位对抗偏瘫肢体模式;②采用神经生理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等技术进行康复训练,使用强效的促通手法增强病患神经肌肉张力,以加速病患软瘫肌肉的回缩;同时指导病患进行肢体运动,协助其进行被动运动,有所成效后鼓励病患进行主动运动,若主动运动困难,则可协助其慢慢过渡,直到能够独立进行主动运动为止;病患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频次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禁止过度劳累,避免影响整体的康复效果;③借助床、垫进行训练,鼓励病患在床上、垫子上反复练习翻身、坐卧、重心转移等动作,以提高肌肉的张力;同时进行爬行训练、跪位平衡训练;④床边坐位平衡训练、站电动起立床等下床前准备;⑤站立平衡练习:平行杠内站立训练、站立平衡、斜板站立、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行走前准备;⑥行走训练:先让病患在他人搀扶的情况下,慢慢行走,之后再慢慢过渡到借助空间物体自行行走,最后再让病患独立行走。⑦日常活动训练:指导病患进行进食、更衣、洗漱等日常活动的训练,以促进病患生活能力的提高。
1.3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判断标准为①治愈: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②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90%,轻度病残;③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中度病残;④无效:NIHSS评分降低不足18%,重度病残;神经功能康复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2】。(2)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应用SDS量表展开评估,分值越高意味着抑郁情绪越明显【3】。(3)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展开评估,评分越高意味着生活质量越好【4】。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 l9.0系统分析数据,计数数据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数据用( ±s)表示,行x2校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对比
护理组I的神经功能康复率为76.1%,护理组II为91.3%,护理组II高于护理组I,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患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对比[n(%)]
注:与护理组I对比,#P>0.05,*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脑部血管发生堵塞,供血、供氧不足,对脑部神经发生损伤【5】。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脑梗死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现状不容乐观。脑梗死主要会造成脑部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不良后遗症,具有残疾率与死亡率均高的特点,病患即便存活,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等。
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对脑梗死后抑郁病患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患的不良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进而改善生活质量【6】。我院对脑梗死后抑郁病患强化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对比一般护理干预的实行效果,结果显示,护理组II的神经功能康复率高于护理组I,护理后的SDS评分低于护理组I,且GQOLI-74评分高于护理组I,提示护理组II的护理质量优于护理组I。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抑郁病患强化心理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且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智敏,高建元,姜雪.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141-142.
[2]孟晓旭,朱浩猛.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19(s2):444-447.
[3]艾娜娜,孙宏霞. 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235-236.
[4]高海荣.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4-25.
[5]邝丽辉,罗爱清,温衍辉. 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6(3):96-99.
[6]王婷.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8):162-165.
论文作者:岳小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病患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抑郁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