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作业有保障、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等优点,是高层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简体结构采用的主要工业化施工方法之一。本文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滑模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
滑模施工技术是利用一套1m多高的模板及液压提升设备,按照工程设计的平面尺寸组成滑模装置,连续不断地进行竖向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的一种成套模板技术。其工艺特点是模板一次组装成型,装拆工序少,能连续滑升作业,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结构整体性能好。
1.滑模装置构造
滑模装置主要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及施工精度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等。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内外吊脚手架及某些增设的辅助平台等。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液压干厅顶、液压控制台、油路和支承杆等。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采用滑模施工,宜选用额定起重量为6t以上的大吨位千斤顶及与之配套的钢管支承杆。滑模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将模板一次组装好,一直使用到结构施工完毕,中途一般不再变化。因此,滑模的组装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操作技术规定进行。滑模组装完毕,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验收。
2.墙体滑模施工技术
2.1 钢筋绑扎技术
钢筋绑扎应与混凝土浇筑及模板的滑升速度相配合。钢筋绑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上至少应有一道己绑扎了的横向钢筋;竖向钢筋绑扎时,应在提升架上部设置钢筋定位架,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双层钢筋的墙体结构,钢筋绑扎后,双层钢筋之间应有拉接筋定位;钢筋弯钩均应背向模扳,以防模板滑升时被弯钩挂住;支撑杆作为结构受力筋时,其接头处的焊接质量必须满足有关钢筋焊接规范的要求。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滑模施工配制的混凝土,除必须满足设计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滑模施工的特殊要求,如出模强度、凝结时间、和易性等。混凝土浇筑必须满足下列规定:
①必须分层均匀交圈浇筑,每一浇筑层的混凝土表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有计划地变换浇筑方向,以保证模板各处的摩擦阻力相近,防止模板产生扭转和结构倾斜。
② 分层浇筑的厚度以200~300mm为宜,各层挠筑的间隔时间,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当间隔时间超过时,对接搓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③在气温高的季节,宜先浇筑内墙,后浇筑阳光直射的外墙;先浇筑直墙,后浇筑墙角和墙垛;先浇筑厚墙,后浇筑薄墙。
④ 预留孔洞、门窗洞口、烟道口、变形缝及通风管道等两侧的混凝土,应对称均衡浇筑。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和模板,并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内。在模板滑动过程中,不得振捣混凝土。脱模后的混凝土必须及时修整和养护。常用的养护方法有浇水养护和养护液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开始时间应视气温情况而定,即夏季施工时,不应迟于脱膜后12h,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多。当采用养护液封闭养护时,应防止漏喷、漏刷。
2.3 模扳滑升
模板的滑升分为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
① 初升阶段:模板的初升应在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浇筑高度为700mm左右时进行。
开始初升前,为了实际观察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必须先进行试滑升。试滑升时,应将全部千斤顶同时升起5~10cm,然后用手指按已脱模的混凝土,若混凝土表面材轻微的指印,而表面砂浆已不粘手,或滑升时听到“沙沙”的响声时,即可进入初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板初升至200~300mm高度时,应稍事停歇,对所有提升设备和模板系统进行全面修整后,方可转入正常滑升。
② 正常滑升阶段:模板经初升调整后,即可按原计划的正常班次和流水段,进行混凝土和模板的随浇随升。正常滑升时,每次提升的总高度应与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相配合,一般为200~300mm。两次滑引的间隔停歇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h,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增加1~2次中间提升。中间提升的高度为1~2个千斤顶行程。模板的滑升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劳动力的配备、垂直运输的能力,浇筑混凝土的速度以及气温等因素。
③ 末升阶段:当模板升至距建筑物顶部高1m左右时,即进入末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整个抄平、找正工作应在模板滑升至距离顶部标高20mm以前做好,以便使最后一层泥凝土能均匀交圈。混凝土末浇结束后,模板仍应继续滑升,直至与混凝土脱离为止。
④停滑措施
如因气候、施工居要或其他原因而不能连续滑升时,应采取可靠的停滑措施。停滑前,混凝土应浇筑到同一水平面上。停滑过程中,模板应每隔0.5~1h提升一个千斤顶行程,直至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但模板的最大滑空量,不得大于模板高度的1/2。对于因停滑造成的水平施工缝,应认真处理混凝土表面,用水冲走残渣,先浇筑一层按原配合比配制的减半石子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上面的混凝土。继续施工前,应对液压系统进行全部检查。
⑤ 滑模装置的拆除
滑模装置拆除时,应制定可靠的措施,确保操作安全。提升系统的拆除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千斤顶留待与模板系统同时拆除。滑模系统的拆除分为高空分段整体拆除和高空解体散拆。当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采取高空分段整体拆除、地面解体的方法。
分段整体拆除的原则是先拆除外墙或柱模板(连同提升架、外挑架、外吊架一起整体拆下),后拆内墙或杆模板。
3.楼板结构施工技术
滑模施工中,楼板与墙体的连接,一般分为预制安装与现浇两类。采用滑模施工的高层建筑,由于结构抗震要求,宜采用现浇楼板结构。楼板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逐层空滑楼板并进施工法、先滑墙体楼板跟进施工法和先治墙体楼板降模施工法等。
3.1 逐层空滑现浇楼板并进施工法
逐层空滑楼板并进又称“逐层封闭”或“滑一浇一”,其特点是滑升一层墙体,施工一层楼板。
逐层空滑现浇楼板施工具体的做法:当每层墙体模板滑升至上层楼板底标岗位置时,停止墙体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将模板连续提升,直至墙体混凝土脱模,再向上空滑至模板下口与墙体上皮脱空一段高度为止,然后将操作平台的活动平台板吊开,进行现浇楼板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封顶。
3.2 先滑墙体楼板跟进施工法
先滑墙体楼板跟进施工是当墙体连续滑升数层后,楼板自下而上地逐层插入施工。该方法在墙体滑升阶段即可间隔数层进行楼板施丁,墙体滑升速度快,楼板施工与墙体施工互不影响,但需要解决好墙体与楼板的连接问题,及墙体在施工阶段的稳定性。
3.3 先滑墙体楼板降模施工法
先沿墙体楼板降模施工是针对现浇楼板结构而采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其具体做法:当墙体连续滑升到顶或滑升至8~10层高度后,将事先在底层按每个房间组装好的模板,用卷扬机或其他提升机具,提升到要求的高度,再用吊杆悬吊在墙体预留的孔洞中,然后进行该层楼板的施工。当该层楼板的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时,可将模板降至下—层楼板的位置,进行下一层楼板的施工。此时,悬吊模板的吊杆也随之接长。这样,施工完一层楼板,模板降下—层,直到完成全部楼板的施工,降至底层为止。
4.结束语
目前,滑模施工技术已成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必选施工方案,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滑模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同时在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时要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以及平面布置所需的不同实施措施和技巧,从而推动滑模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加金.浅谈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J].内江科技,2011,(07).
论文作者:刘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楼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墙体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