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狼》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曲折的较量,形象地刻画了狼与屠户的形象。本文从与学生对话、与编辑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其他研究者对话进行研究。
关键词:《狼》;教材研究
蒲松龄的《狼》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
一、与学生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诵读古代诗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初一学生之前对文言文接触较少,积累不多,因此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应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课文,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二、与编辑者对话
(一)单元导语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善待生命的意识。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可知编辑者意图为: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默读;摘录重要语段,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思路,概括中心思想。
(二)预习
1.先不看注释,看能否大致读懂课文。然后借助注释,再读课文。本题与课标呼应,意在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2.描述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读时应注意主旨的把握。意在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三)课后习题
1.本文描写了屠户与狼的较量。朗读课文,说期间经历的交锋。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找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故事的道理。意在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解释加点词。意在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4.列举有关狼的成语,谈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意在让学生从成语中了解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
5.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运用写作的技巧去改写文章,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各题都与课标、编辑者话语相联系,所以本文的研究应重点从以下入手: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课文,积累相关文言知识;通过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人物形象,概括文章主旨。
三、与文本对话
(一)语言研究
1.正音读,识文字
少,多音字,①shào年纪轻,跟老相对。如少年、少女等。②shǎo数量小,与多相对。文中“少时”根据意思可知读shǎo。
缀zhuì①用针线等使连起来,例词如缀网、补缀;②装饰,例词:点缀;③组合字句篇章,例词:缀文。文中“缀行甚远”运用其引申义“紧跟”。需注意与“辍”“掇”“啜”等形近字的区分。此外还需注意生僻字音,如苫shàn,尻kāo等。
2.通义训
①“止”的用法。文中共出现五次“止”。“止有剩骨”、“止露尻尾”和“止增笑耳”中“止”是副词,只是、仅仅的意思;“一狼得骨止”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中是动词,停止的意思。
②“之”的用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狼之并驱如故”中“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复投之”和“又数刀毙之”中都是代词,分别代指骨头和狼;“久之”中是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③“以”的用法。“屠惧,投以骨”和“以刀劈狼首”中“以”都是常见义“用”的意思;“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和“盖以诱敌”中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以便”。
④“其”的用法。“其”字出现了七次,最常见的是用作代词,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义。
3.明文法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中“洞”活用为动词,译为“打洞”。
②名词用作状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译为“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中“隧”用作状语,译为“从隧道”。
综上,本文虽短小精悍,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尽管课标对文言文的词法、句法等不作为考试内容,但识文字、通义训、明文法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也有必要。
(二)文本研究
1.故事脉络
开端——屠户遇狼,指明时间、地点、矛盾;发展——屠户惧狼,妥协投骨;进一步发展——屠户设法御狼,果断抉择;高潮和结局——屠户机智杀狼。
2.形象分析
在课文最后作者议论部分,可看出作者对狼的态度“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可体现,且可从中看出两狼的团结配合。此外“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还可体现狼的贪婪。
屠户的形象可概括为警惕性强、果敢机智。通过“顾”“奔”“倚”“驰”“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借一狼假寐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警惕性强、果敢机智。
由本文题目以及作者的议论可知狼是本文的主角,因此在分析形象时,应注意“狼主屠辅”。
3.主题分析
本文的主题是最后一段作者所发的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同时也是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道德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本文特点
①构思精巧,情节曲折。本文短小精悍,仅用五段202个字就写出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前四段高潮迭起、气氛紧张,在两狼被杀时结束紧张的气氛。文章最后作者进行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②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作者用“缀行甚远”“并驱如故”把狼的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狼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意将遂入”等把狼狡黠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顾”“奔倚”“驰”“持”等写屠户集中心智准备斗争的决心;用“暴起”“劈”“毙”等写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
四、与其他研究者对话
1.杨仁立:《狼》教学的几点建议。笔者把此文突出狼主屠辅的建议运用到教材研究当中。
2.韩从文:《狼》的另一种读法。笔者把狼精选时机、团结协作,充满智慧一点运用在教材研究中。
通过上述研究,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大致确定为: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通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狼的形象,概括文章的主旨。
作者简介:张云芳(1996.11-),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研究生,语文教育,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学校所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
论文作者:张云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屠户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本文论文; 注释论文; 文章论文; 形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