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金融业治理与政策分析_银行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金融业治理与政策分析_银行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金融业的治理及其政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金融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亚洲国家金融业的问题及成因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业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各种问题,其中,又以不良资产过多和呆帐堆积如山最为普遍和严重。表1是截止1997年底若干亚洲国家的不良贷款情况。(注:1)

表1 若干亚洲国家的不良贷款情况

国别借款总额(亿美元)

不良资产(亿美元)坏帐比例

日本 434306080 14%

韩国

2200 440~550 20%~25%

泰国

1033 310 30%

印尼 -

- 20%

马来西亚

1565 470 30%

过多的不良资产一方面使金融业的利润受到影响,降低其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给金融业带来资金呆滞、周转不灵的问题。一旦这些呆帐在帐面上暴露出来,就会打击公众的信心,使金融业不可避免地面临信用危机和流动性风险。因此,不良资产过多是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根源,它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政府不适当的直接干预。亚洲奇迹的创造在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对投资意向的指导,这虽然能带来很高的经济增长率,却也埋下了资源分配缺乏效率的隐患。在韩国,金融业服务于政府与企业的姻亲关系,通过牺牲金融业的独立与利润迅速造就出上百家大型企业集团;在日本,政府更是直接插手培育金融业的“航空母舰”,危机前,全球最大的10家商业银行就占了7家;至于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则是在赶超四小龙的政策指引下,盲目地将金融资本堆积在金融、房地产等易形成泡沫的行业中,成为经济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过多的指令性贷款使金融业的借贷行为与其自身的效益、风险脱钩,不仅助长了贷款的随意性与投机性,更使其缺乏提高贷款管理技能的动力,从而将风险高度集中于金融业。

2.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扩张过快,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一是资产过度集中于金融与房地产领域。泰国的国内信贷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仅房地产发展商拖欠的银行贷款,就占总贷款额的40%;马来西亚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贷款总额,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50%, 其中房地产贷款占了25%。资金过度投向不形成生产能力的部门(如金融和房地产),造成了经济的泡沫化,并进一步鼓励了过度放贷,最终使市场对金融业清偿能力的信心受到削弱,金融业的筹资环境也更加艰难。二是外债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外债比例过高与期限结构不合理。

表2 截止1997年上半年若干亚洲国家的外债及其结构

国别 外债占GDP的比重 外债总额(亿美元)短期债务(亿美元)

韩国

- 2000 1000

泰国 46% 890

370

菲律宾

54% 42072

马来西亚 47% 29096

印尼 30% 587

347

国别 短期外债比例

韩国 50%

泰国 42%

菲律宾 17.2%

马来西亚 33

印尼 59%

联系汇率制、相对较高的国内利率及金融自由化都使各国倾向于依赖外债,而这些外债的期限往往短于其贷款期限,因此,当货币受到贬值压力时,金融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坏帐增多,从而不得不面临清偿力不足的危机。

3.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如曼谷商业银行的要员因处理银行业务不当,造成该银行亏损了17亿铢;过去号称管理先进的日本银行业一些银行也出现了大量的帐外经营。制度不健全与透明度不高使金融业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良资产与不明资金与日俱增。

4.外部监管软弱,金融业缺乏透明度。具体表现在:①缺乏适合的法律体系,监管者没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②监管者缺乏操作的独立性和必要的工具;③缺乏对银行风险可测量的规范和要求;④缺乏对有问题银行的有效处理手段;⑤缺乏进行联合监管的能力,无法迅速收集和交换信息。泰国中央银行就因未能及时而谨慎地处理曼谷商业银行的违法事件而受到抨击。监管当局的姑息纵容和优柔寡断,使金融业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5.宏观经济决策失误。韩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过度保护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而获得的利润却很少用于R&D, 而是大量投机于股票和房地产,在80年代,共有超过165 亿美元的大企业资金投入了购买土地投机活动和兴建豪华酒店,而到90 年代初, 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这家美国企业的研究与发展投资, 就比所有韩国大企业联合起来还来得多。因此,企业生产停滞不前,只能依靠银行注资来支撑。而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美元升值强劲和国内经常项目巨额赤字的情形下,却未能及时对原有的联系汇率制作出适度的调整,不仅使过度高估的本币成为国际投机者狙击的目标,也使作为金融业主要债务人的企业经营每况愈下。

表3 1991~1996年东南亚5国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年份印尼马来西来 菲律宾 泰国新加坡

1991-3.5 -9.2 -2.2 -7.8 11.2

1992-2.1 -3.9 -1.8 -5.8 11.1

1993-1.4 -4.6 -5.5 -5.2 7.3

1994-1.6 -6.0 -4.5 -5.8 15.9

1995-3.6 -9.0 -3.3 -8.3 17.6

1996-4.1 -6.3 -4.1 -8.1 15.3

6.受到过多的保护。无论是已放开金融市场的东南亚诸国,还是仍采取谨慎态度的日本,其国内金融业都受到政府的保护,对外资金融机构限制很严。在明显缺乏竞争的环境中,滥用资金、过度放贷和监督无力的问题严重,投机和腐败盛行。

7.缺乏识别坏帐的能力。贷款分类与提取准备金的制度不健全,资本充足度被夸大,不良贷款的收入也被计入利润,潜在损失不断扩大。

8.危机加剧了金融业的困境。上述问题使亚洲金融业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而危机的爆发又进一步恶化了金融业的各种问题。首先,对货币的冲击迫使各国纷纷采取高利率政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利率等一路上扬,突变的利率政策使金融业面临更高的再融资成本,尤其是在短期债务占极大比重的情况下,利率风险大大增加;其次,危机将金融业存在的大量问题暴露在帐面上,使公众的信心大受打击,而国际评级机构又纷纷调低其信用级别,这些都使金融业的流动性风险骤然增大,进而面临挤提风险;此外,货币贬值,利率高扬,需求萎缩及国内经济情况恶化均使国内企业和金融业受到沉重打击,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倒闭,这就使得金融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而占其贷款绝大部分的房地产一路下跌,更使其雪上加霜。金融危机使得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演变成清偿力风险,导致大量银行倒闭。

二、对策

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积极地干预,这些对策可归纳为两大类:外汇市场调控与金融业的治理与整顿。

(一)外汇市场调控

金融机构与外汇市场息息相关。若货币受到冲击而贬值,则一方面会使金融业的外债增加,偿债能力下降,从而使得坏帐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贬值会带来投资的减少和经济的萎缩,进而使企业收益下降,金融业的坏帐增多。此外,货币贬值还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引发挤提,或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增加国际筹资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偿债能力。因此,稳定汇市是金融业渡过危机的重要保证。其措施主要有:

1.调高同业拆借利率,增加投机成本。

2.动用外汇储备进行直接干预,包括各国或地区中央银行的联合干预。

3.限制远期交易和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如菲律宾中央银行于97年7月底禁止国内银行进行非交割沽售美元远期交易;8月4日, 马来西亚政府宣布限制非贸易性的外币掉汇(SWAP)交易,允许银行为外国投机客进行的掉汇交易额以200万美元为限; 印尼政府决定限制当地银行与非居民间的印尼盾远期交易合同, 每名客户和每家银行的最高交易额是500万美元。

4.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家申请有条件的援助。

5.政府出面监控交易或制定新的外汇管制措施。如菲律宾央行颁布的新条例规定,任何银行的美元资产将不能超过美元债务的110 %(之前为120%);泰国则要求出口商将把美元存放在外汇户头的期限, 从180天缩短至120天;香港则实行大额交易报告制度。

6.提高外汇储蓄利率,吸引资本流入。

7.紧缩财政开支,减少需求,抑制通胀。

8.通过法律打击投机。

9.放弃干预,让本币自由浮动。

(二)金融业的治理与改革

各国所采用的金融对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治标的救急措施,另一类是用于治本的调整与改革的措施。

1、救急措施

(1)关闭或接管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到1997年12月, 韩国政府已经命令几乎一半的韩国商业银行停业;在泰国,则由央行的金融机构发展基金接管那些无法筹集资本的银行和金融公司;98年初,印尼政府相继关闭了16家私人银行,合并了几家国有银行。

(2)政府、监管当局或发钞行出面为存款提供支持与担保。 1997年9月12日,泰国政府宣布泰国的15家商业银行不可能倒闭, 并重申它对所有存户和债权人承诺的保障;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后,政府和日本银行立即向银行存户保证,他们在该银行的存款不会有问题。

(3)政府提供援助注销坏帐,以恢复信心, 包括:①直接注资。至98年1月,韩国政府已分别在韩国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里注入了15 亿美元和12亿美元,注销这两家银行56%的未履行贷款;97年11月27日,日本中央银行向银行业注入40亿美元。②成立特种储备或基金。1997年11月19日,韩国建立10000亿韩元的政府基金以注销银行坏帐; 泰国则提出设立官方支持的“管理基金”。③发行公债。如泰国决定发行最多不得超过1000亿泰国铢的债券;韩国则决定发行100 亿美元的国家债券。④提供无抵押贷款。如泰国银行就曾向10家资金短缺的金融公司提供无抵押担保的贷款;日本中央银行也已拨出3万3000 亿日元的特别无抵押贷款给两间在97年11月份倒闭的金融机构。

(4)债务换股本。如泰国决定, 由金融机构发展基金在必要的时候把陷入困境的公司的债务转换成股本。

2.调整与改革措施

(1)增加呆帐准备金。1998年1月,韩国银行将呆帐准备金提高到33340亿韩元;97年4月3日, 泰国中央银行下令各银行和金融公司提高对不符合标准的贷款的准备金。

(2)降低法定储备率,减轻金融机构的负担。 如泰国将银行储备率从7%减至6%。

(3)重组金融机构,包括:①合并。②拍卖或由国外机构收购。 如韩国政府为韩国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安排国际招标;菲律宾典当与储蓄银行则为新加坡吉宝集团所收购,改名为吉宝行泰银行;美资万国宝通银行收购泰国第一曼谷城市银行;98年初,泰国政府宣布将拍卖已被关闭的56家金融机构的资产。③停业整顿。泰国中央银行已下令其91家金融公司中的58家结束营业,拟订振兴计划。

(4)雇佣国际大会计公司进行审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如印尼政府在亚洲发展银行的经济支援下,计划雇佣世界六大会计公司来为120家印尼的私营银行作审计工作。

(5)放宽限制,引入竞争。1997年底,韩国政府采纳新律法, 解缓外国公司在投资韩国公司时所碰到的限制;97年6月底, 泰国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行政令,准许外国金融公司(包括银行)在当地的金融机构中占有更大的股权,到了10月,更进一步允许外国商家拥有泰国金融机构超过49%股权,为期10年,98年1月30日, 又宣布取消自去年开始实施的以稳定泰铢汇率为目的的双轨汇制及针对外国人的禁止用泰铢在货币市场进行交易的限制;印尼也于98年初取消了对外国人在银行中拥有股权的限制,并允许外国人在印尼开办银行;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提出的“金融大爆炸”的金融结构改革计划,日本将改变过去对金融机构过度保护的做法,改革日本目前封闭和不自由的金融体系,从1997年4 月1日实施的《外汇管理法》,外汇交易完全放开, 不再象过去那样由授权银行经营,并预计将在1998年内,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的界限,1997年底通过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使银行可以从事多种金融服务,金融竞争将在日本大规模地展开。

(6)加强监管。如菲律宾宣布,加强对公司、 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监督;在泰国,规定从97年6月30日开始, 银行在财政报告中必须公布资产素质的实情;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的金融机构披露财务资料97指引中,规定所有香港注册的金融机构,在97年度帐目公布时,需列出在住宅按揭、物业投资及物业发展及居屋等贷款分布,不同年期的未偿还贷款项目亦需向公众申报;马来西亚在新通过的98预算案中要求金融机构把未偿还帐项列为呆帐的限期从6个月缩减至3个月。

(7)加强货币机构与财政机构的合作。 如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于97年10月21日批准的一项由菲国家经济和发展署拟定的旨在摆脱金融危机的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加强财政纪律,完善投资计划;加强财政与货币机构合作;使私人投资财政鼓励方案合理化。

(8)提高金融业的资产质量,限制过度投机和任意放贷。 如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于98年4月份推出抑制房地产和股票贷款措施。

(9)金融自身举措,包括:①加强对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如日本银行机构的根据政府的立即纠正行动(PCA)措施, 积极地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改善贷款的分类方法(注:2)。②加强内部控制。③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更新短期债务和延长债务期限,提高资本充足度。日本的东京三菱银行计划在截至97年9月底的半年内,注销1万2700亿日元的坏帐,将资本充足度提高到8.6%;98年1月30日,泰国政府命令4 家经营不善的中小型银行,在1个月内重新调整资本,消除坏帐。 ④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⑤增加科技资讯投资,提高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如吉宝行泰银行决定投资2000万比索于资讯科技和人力资源发展,提升银行的电脑系统,连接所有的分行网络,并将主要员工派往吉宝在新加坡的银行与金融服务公司进行培训。⑥改组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1998年初,泰国中央银行开始对坏帐累累的京华银行进行重大改组,将其董事会成员精简至12人;印尼政府也宣布建立银行重组机构,负责改造那些不健全的银行。

三、若干对策的效应分析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有差异,而这些对策又各有利弊,因而其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

1.干预汇市

一国干预汇市,捍卫本币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外汇储备的充足度与基本经济状况。如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其国内经济面临着结构失调,投资泡沫化,市场秩序混乱及呆帐堆积如山等严重问题,而其外汇储备又因经常项目连年赤字而严重不足,此时,在外汇市场上采取直接干预政策不仅难以奏效,还会因外汇储备的减少而加重债务负担,降低偿债能力,甚至因信心丧失而导致股市崩盘,经济滑坡等一连串负面效应。至97年7月,印尼的外汇储备为210亿美元,仅相当于其5 个月的进口总值,但在短短六个星期内就为捍卫印尼盾花掉了15 亿美元; 拥有27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马来西亚则在此次货币危机中损失了12 %的储备金;外汇储备最高的泰国也只有370亿美元, 远不足以应付投机者的冲击。而菲律宾,其经济状况相对来说虽然较好,没有象其他亚洲国家那样出现房地产过剩、金融业失控和生产能力超负荷的恶劣局面,但其外汇储备过少,仅110亿美元, 且因打击投机已下降到97亿美元,因而也不适于进行直接干预。至于韩国,虽然拥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337 亿美元),但其背负着庞大的外债,而在出口方面,又因技术上高度依赖日本和受到过度保护,在美国的贸易闪电战打击下已是日趋恶化,因此,其实际储备仍处于低水平(到97年底,韩国可动用的储备仅为60亿美元),政府的韩元捍卫战也就只能以失败收场。而在这次的货币风云中,似乎只有香港和新加坡才称得上是赢家,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香港为800亿美元, 新加坡则拥有79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也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对良好的经济状况和健康的金融体制, 经济增长稳定,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

2.增加呆帐准备金

中央银行增加呆帐准备金,虽然能对预防和注销金融机构的呆帐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使金融机构的利润大幅度减少,给其经营和发展带来新的困难。一方面,金融机构不得不筹借更多债务以度过难关,呆帐增多,从而造成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利润减少也会影响公众的信心,提高信用风险,甚至出现恶性挤提。例如,当韩国提高呆帐准备金后,其银行利润就从47500亿韩元下降到34000亿,下降了28%。

3.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

IMF的援助总是附带着许多苛刻的条件,如开放金融市场, 削减财政开支,调整经济结构,放缓经济增长等。这些条件对受援国往往有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1)开放金融市场。一方面,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可增加透明度, 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国内经济尤其是国内金融市场对国际资本的依赖度提高,从而增加不稳定性和风险,国内经济决策的自主性与有效性也会降低。

(2)削减财政开支。 财政开支的减少可以拨出资金来协助金融业的改革,并通过缩减需求以保持币值稳定,同时,需求收缩还会通过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但需求减少也会使经济增长受阻,从而带来市场萎缩,失业率上升和人均收入下降等问题;且价格的下降还会带来利率的下降,这虽然有利于股市,却会给汇市带来不利影响。

(3)调整经济结构。一方面, 它能改变过去的资源低效配置状况,挤去经济中的泡沫,形成更有活力和更具有发展后劲的高效经济部门;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除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经济增长放缓的代价之外,还会由于重新配置资源而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而形成社会压力,或直接带来寻租成本;此外,资源再配置还存在转换成本,进而加剧国内资金需求紧张的状况。

(4)放缓经济增长。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些亚洲国家都或轻或重地犯有“急功近利”的毛病,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不仅仅使经济结构受到严重扭曲,也使经济中的泡沫膨胀,从而掩盖了效率低下,秩序混乱等违背经济与市场规律的弊病。因此,放缓经济增长的确有助于改变这一经济扭曲状况,将国民经济导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在受冲击的各国,巨额坏帐造成的资金呆滞问题依然严重,内债外债负担沉重,而国际收支状况也未获得根本性的改善,资本流入更是大幅减少,受影响最严重的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及韩国等国去年流入的私人资本比一年前减少了1000多亿美元。因而,此时放缓经济增长对于肩负着迅速恢复国内经济任务的各受灾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4.危机措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问题

面对危机,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当局显得举足无措,有的试图采取堵的方式,稍遭挫折,便改弦易张,甚至朝令夕改。菲律宾政府在将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储备要求提高3%后, 不到一个星期又迫于金融利益集团的压力而将其降低2%。97年10月初, 马哈迪尔提出将对抛售马股的投机者采取严厉态度,甚至声称将援用内部治安法令来对付投机者,令马股和零吉双双狂泻不止,只好匆匆取消这项管制;当马哈迪尔禁止外汇交易后,副首相安华却又马上声称政府无意修改外汇交易条例,完全否定了先前马哈迪尔的言谈。而印尼政府在提出放弃设立货币局的计划并希望与货币基金就经济改革问题达成新的协议之后不久,又提出对外汇交易征收5%的交易税, 并撤换了主张改革银行体制的中央银行行长,连经济金融复苏理事会秘书长威佐佐博士也被指责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太密切而遭撤职。上述种种,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四、几点启示与建议

这次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未给中国内地造成巨大的冲击,但是中国的金融业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隐患。目前,中国银行业系统呆帐坏帐情况严重,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明康透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到去年底,预测完全收不回来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6%~8%左右(注:羊城晚报,1997年5月4日。),如按国有商业银行坏帐率为7%估算,1998年1季度末国家银行贷款总额59675.69亿中坏帐额就达4117亿人民币,这是1996年底四大国有银行加14家商业银行自有资本总和3391亿元(注: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7年提供的数据计算。)的1.23倍。美林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按中国的银行呆坏帐标准计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技术破产。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应顺应市场机制的运行机理、宜疏不宜堵,不能病急乱投医、朝令夕改。

2.银行业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力,获得规模经济收益。

3.加强监管力度,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提高应变的速度和准确性。

4.金融改革、开放与治理同步进行。

5.借鉴各国调整金融业的具体措施。

6.建立存款保险或存款保障制度。稳定公众信心,通过市场自律作用促使管理阶层改善管理。

7.考虑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规范金融业的分业经营。

8.在金融业引入竞争,消除过度保护。

本文修改稿1998年5月2日收到。

标签:;  ;  ;  ;  ;  ;  ;  ;  ;  

亚洲金融危机:金融业治理与政策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