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影响院前及院内的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4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n=162)作为研究对象,以球囊扩张时间(DTB)为基准,分为甲组(n=99,DTB<90min)、乙组(n=63,DTB≥90min),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对院前及院内延迟治疗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因素:受教育程度低、自行入院治疗、工作日就诊、既往消化系统疾病为影响院前救治的因素(P<0.05);首诊明确、院前延迟时间≤120min为影响院内救治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影响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分析,对各因素进行针对干预,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院前;院内;延迟;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机体冠脉血流中断后引起的心肌组织缺血、坏死,数据显示,近年AMI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该疾病有极高死亡率。临床对AMI患者多实施再灌注治疗,通过挽救患者濒死心肌组织,达到降低临床死亡率目的,但其再灌注治疗有时间(治疗时间窗6h)限制。临床研究证实[1],延迟入院是诱发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AMI病情进展较快,发病后若未及时入院治疗,患者便会失去最佳再灌注时机,并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本次对影响AMI患者院前、院内急救的因素进行分析,现选择162例AMI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对影响AMI患者院前、院内急救的因素分析,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04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n=162)进行研究,其中,男(n=132)、女:(n=30);年龄:48-72(平均:60.0±12.0)岁。该研究课题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患者/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1)未行介入治疗患者;(2)意识不清患者;(3)交流障碍患者;(4)合并肿瘤患者;(5)免疫系统损伤患者;(6)感染性疾病患者;(7)传染性疾病患者;(8)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纳入:(1)资料齐全患者;(2)意识清楚患者;(3)急诊入院患者。
1.2方法
根据DTB将162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99例,DTB<90min;乙组=63例,DTB≥90min,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既往病史、入院方式、就诊时间、首诊医师、院前延迟时间、首诊情况等资料。
1.3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单因素、多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162例患者单因素分析,详见表1。结果:受教育程度低、自行入院治疗、工作日就诊、既往消化系统疾病为影响院前救治的因素;首诊明确、院前延迟时间≤120min为影响院内救治因素。
表1 162例患者单因素分析
2.2多因素分析
162例患者多因素分析,详见表2。结果:随着P值的下降,95%CI范围逐渐缩小。
表2 162例患者多因素分析
3.讨论
AMI患者入院后需即刻实施急救,但临床救治需家属/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书,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之其对手术方式不了解或难以接受该治疗方法,明显延长术前沟通时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故此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沟通方法,医院也可定期组织沟通能力培训,还需定期组织进行社会宣教,提高我国居民对AMI治疗方法的认知,缩短入院沟通时间[2]。AMI病情发展较快,应用公共急救系统,可使AMI患者及时入院,进而缩短院内确诊时间,且现阶段公共急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可使临床医务人员迅速掌握患者治疗信息,从而做好院内急救准备,缩短入院等待时间。介入手术资源由导管室进行统一管理,工作日临床手术安排较多,故急诊介入治疗等待时间明显延长,节假日常规手术安排较少,且医院24h有值班人员,若遇急诊开启绿色通道,其等待时间明显缩短。部分AMI患者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加之接诊医师并非心血管医师,故极易出现漏诊情况,延误最佳治疗时间[3]。资料显示[4],AMI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较AMI患者高,故消化系统疾病可作为影响急救效果的因素。院前急救时间可准确反映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家属/患者急救意识、急救反应速度,故临床需加强公共宣教,还需对本院急救体系进行优化,缩短临床急救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5]。
综上所述,受教育程度低、自行入院治疗、工作日就诊、既往消化系统疾病、首诊明确、院前延迟时间≤120min均为影响救治的因素,临床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我国居民合理使用公共急救系统,降低急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青云,张瑞雪,王全良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03):216-219.
[2]王春艳.急诊PCI介入时间延迟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延迟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4):310-312.
[3]刘菲,王晓岩,姜悦.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173-177.
[4]黄东辉,张文良,孙皓等.辽宁省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69-2474.
[5]吴红心,叶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延迟救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7,15(17):2113-2115.
论文作者:陈琼,罗香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院内论文; 时间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资料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