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论文_杨洋

中医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论文_杨洋

(柳州市妇幼保健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中医药在促进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本文在我院开展各种中医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的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走进中医从而更好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关键词】中医;健康教育;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24-02

1.引言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是古代医学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它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酿成大患,在病变来临之际要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在疾病好转或治愈后还要积极防止其复发及可能带来的后遗症,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中医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的一项工作[1]。为了更好的让全民走进中医,我们科室近几年不断加大中医健康教育知识推广的力度。现分析中医医院为什么要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及探讨目前如何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为什么要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概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不仅仅是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还包含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医院的职能定位已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复合型转变。中医医院的职责不仅担负着治疗疾病,还要向广大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预防保健工作、帮助群众建立自觉自愿的健康生活方式。“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传统理论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本质是一致的。因此,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2]。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对促进人们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3.如何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是为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为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支撑,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诊疗的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医院可以通过网络或视频、宣教栏宣教、印制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举办专题讲座或义诊等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4]。

3.1 促进中医传统健康文化宣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构建形式多样的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健康文化传播平台。印制专业的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通过放置在医院门口的宣传架上供大家取阅和送资料下社区、下单位等方式普及中医“治未病”的知识。

3.2 中医医院可根据中医特色开展“治未病”的健康教育工作[5]。为了适应中医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服务。

3.2.1聘请中医专家编写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制订各类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及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水平的目的。

3.2.2针对不同体质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中医调养方案,提供健康咨询、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并且进行示教和发放碟片,建立永久性电子健康档案,不定期随访或电话回访,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未病”所在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形态时期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使健康教育指导计划充分体现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达到养生健体的“治未病”效果。

3.2.3组织中医专家举办“治未病”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 春季是一年中阳气转盛、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要格外重视“治未病”。近几年我们科室举办了各种中医健康教育活动,并特地邀请医院中医专家给居民讲解“中医养生与体质调养”,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讲座之后还为居民提供了一对一的义诊咨询活动。我们科室还开展了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刮痧、保健运动和各种有效的中医药康复治疗项目,在传播中医养生理念的同时指导了居民的健康生活。

3.3 开展冬病夏治 ——“三伏贴”。“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是一种预防养生保健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中医《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阳气最旺,可以借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减轻疾病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发作。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防病治病的一个主要手段。我院治未病科已成功开展了“三伏贴”疗法,以接受呼吸系统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等)、痹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肾病养生保健(分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3类)治疗者居多,这些疾病多为冬季易得或易加重,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病人经过连续3年或3年以上治疗后发作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间隔延长甚至痊愈,“治未病”的“三伏贴”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并逐渐推广。

4.结论

在中医健康知识的宣传上,我院我们科室近两年不断的加强力度,如:开展微信平台宣传工作、妈妈班知识普及活动、公益讲课以及海报宣传等各种中医健康教育活动。总之,中医的发展必将以“治未病”的思想精髓为核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诊疗等服务。而使“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健康教育要先行,这样才能让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把中医传统健康文化的优势真正彰显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均翠,李均清.浅谈中医健康教育[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5):389-390.

[2]赵歆,王利敏,陈家旭,等.亚健康调查中的中医健康教育[J].中医管理杂志,2010,18(9):784-785.

[3]朱建平,王岩梅,黄铮,等.浅谈“治未病”与中医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2):1065-1066

[4]祝亚兰,杨郁文.中医特色理论与现代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J].江苏中医药,2007,39(4):54-55.

[5]胡西美.中医学与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12-113.

论文作者: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中医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论文_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