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悖论:试评我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币值论文,悖论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我国目前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货币政策的依据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是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而言,在上述四个终极目标中,促进充分就业以保持经济增长成为首要任务。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货币供量的变化决定着经济增长,抑或说,增加货币供量等于发挥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功能,以使央行充分利用货币政策更好地满足企业资金需要,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在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中,国家通过货币投放,使货币供量与货币需量相适应,以使币值和物价基本稳定。但是,控制货币投放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的需求相矛盾,这是因为银行通过贷款,将货币注入流通过程,以增加货币供量,从而影响币值和物价的基本稳定,而要保持币值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则要控制货币投放,但在物价长期低迷的情况下,币值与物价稳定则与充分就业形成悖论,因此增加货币供量可促进充分就业。
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为实现宏观经济指标服务的。通常情况下,在确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理配合时,都得要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GDP总水平,进而影响GDP的构成,前者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后者有利于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整。此言不仅解释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的原因,而且强调了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如何评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核心就是要对货币供量进行分析,因为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量由中央银行控制,它是一个由政府决策的自变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货币主义的掌门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货币供量的变化是货币推力最可靠的侧量标准,同时,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由此可见,政府应积极地采取干预行动,操纵整个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和一定数量的通货膨胀,作为维持高水平的就业而付出的可接受的代价。
二、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走势分析
“九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但其增长率却呈下滑趋势。GDP的增长由1996年的9. 6%下降到了1999年的7.1%,2000年的增长率达8.1%,2001年全年仅增长7.3%,全年各季的GDP增长速度呈减慢趋势。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回落,通货紧缩再次出现加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币供量增幅偏低,2001年11月,广义货币(M2)余额为15.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增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增幅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为147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1~11月份,现金累计净投放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放295亿元。
表一我国货币供应增长率(1998~2001.11)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1月份统计报告)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M0、M1、M2的增长都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与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M1,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只有12.3%,1~11月份降到11.4%,这是自1993年以来M1增长最慢的时期之一。自2001年二季度以来整个社会的货币供量呈下滑态势,这一现象已经完全不利于当前的经济增长。自2001年1月开始,M1/ M2(货币的流动性)又一次趋于下降,如果其它条件不变,这说明M1/M2呈紧缩状态。所以,目前我国货币供量的增幅偏低。
(二)贷款增幅不高。2001年10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多31770亿元。截止2001年10月末,该年金融机构存款新增额为16262亿元,而该年金融机构贷款新增额为9618亿元,二者相差6644亿元。大量的资金没有贷出去,说明投资下降,需求不旺。
表二货币流通速度(1995~20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有关各卷。2000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季度统计公报)
由表二可知,自1995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交易货币需求下降,更多的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追逐储蓄,例如长期呈下降趋势的M2,因为M2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不想花的钱,这部分钱即成了居民储蓄。尽管多次降息,但2002年1月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经突破7.5万亿元人民币,7月份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三)有效需求不足。2001年,我国物价运行呈低水平平稳运行的态势。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1.0%,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见表三
表三居民消费价格和零售物价变动情况(2001年1~9月)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中国宏观经济信息》)
虽然200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有所上涨,但从各月的物价变化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生产资料价格是物价总水平走势的先行指标,但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已经下滑。2001年11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3%。这表明,我国物价走势呈低迷态势,同时也预示着通货紧缩将更加严重。
(四)失业问题严重。2002年6月1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截至2001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到今年3月底,升至3.7%。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估算,实际城镇失业率在5%~6%之间,有专家认为实际数字可能达到10%左右。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紧迫的问题。“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现有的1750万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即使每年经济增长达到7%,每年新增工作岗位也只有800万个。同时,近年来GDP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不断下降,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拉动就业增长0.32个百分点,而目前还不足0.1个百分点,估计缺口将是2000万人,而且今后10年中,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会持续上升,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失业率将与长失业期并存。所以,国家的政策选择应以增加就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优先目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奥肯定理表明,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实际GDP的增长率就下降两个百分点,失业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个人而言是人力资本的浪费和收入的减少,对国家而言是实际GDP的减少。通货紧缩具有“两个特征、一个伴随”,“两个特征”即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货币供量持续下降,“一个伴随”即指通货紧缩通常伴随经济衰退,上述数据皆符合“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的现象。
三、如何看待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货币政策在诸目标之间如充分就业与币值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两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由此带来的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近两年刺激内需的政策很难奏效,而失业问题恶化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安。据统计,中国经济增长率每下跌一个百分点,下岗人数就增加200至400万人。世界银行就曾提出警告,若中国无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旦经济增长率跌至5%以下,失业问题将会引起社会动荡。
一国货币的汇价基本上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决定的,如果该国的国际收入顺差,外币流入多,供过于求,而本币则供不应求,外币汇价下降,本币汇价上升;反之,如果该国的国际收入逆差,对外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外币的汇价上升,本币的汇价下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美、英、法等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手段各有千秋。美国主要运用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启动内需,走出通货紧缩。英、法等国主要运用本币贬值政策来促进出口以走出通货紧缩,所不同的是,由于英磅先贬值,英国经济迅速走出衰退,而法国恰恰相反,由于误判形势,即使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相对削弱时,法国仍迟迟不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最终法国还是贬值法郎,以刺激经济回升。施行货币政策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供量的适度增加,改进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增长;二是要从根本上保持币值的稳定。币值稳定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货币的对内价值,即物价的稳定。其二,货币的对外价值,即汇率的稳定。币值稳定不等于币值固定,因为物价和汇率总是处于波动状态,看重物价和汇率的仅是其波动的幅度。因此,可以说,币值稳定也就是将物价和汇率的波动幅度控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可承受的范围内。利率和货币供量同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的中介目标,它们同时影响着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社会总需求以及GDP的变化。新古典主义强调利率的实际变量作用,认为利率是投资和储蓄达到均衡的结果,而凯恩斯则认为,利率只对投资产生作用。2002年2月21日,全国金融机构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下调0.2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央行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分别下调了0.54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八次降低利率,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数次降息收效甚微,如果降息不止,则最终容易造成“流动性陷阱”的恶果,无益于振兴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更由于已加入WTO,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对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人民币贬不贬值,关键看通货膨胀。虽然我国领导人一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但由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人民币继续保持强势,使中央银行感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只有敞开收购外汇,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必使基础货币加大投放力度,由此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从汇率来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实际价格,或本币在国外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综合实际汇率高估了45%。继续高估的人民币汇率,显著地加强了国外进口产品在我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同时削弱了我国产品在主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国内供给,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并不能为出口导向型企业带来明显的利益,这样, 45%升值的人民币实际汇率,不仅侵蚀了企业的正常利润,而且还能导致企业发生较大程度的净亏损。由此可见,固守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对实现国内经济目标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据此可认为人民币汇率调整实有必要。实际上,国内物价下降和出口退税率提高,就相当于人民币对内价值降低和实际汇率贬值。
四、政策建议
国家统计局认为,今年下半年GDP达到8%,如此速度的经济增长,可以吸纳百万以上的失业者就业,因为经济的繁荣可以帮助就业市场渡过难关。同时,中央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面临着巨大预算赤字,但松开了钱袋,同样促进就业。今年上半年,我国政府的开支增加了24.4%,创8年来增长幅度的新高便是明证。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创造是国家便利的融资资源,货币创造越多,必须用税收来填补的国家支出就越少,同时,利用货币创造进行融资也比信贷融资便宜,因为后者在将来必须支付利息。而根据菲律普斯曲线,如果存在着通胀与失业率的替代关系,那么有意识的通胀政策会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因而能够实现更有利的资源配置。著名经济学家、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人克鲁格曼认为,中国需要摆脱通货紧缩,如果贬值货币能使中国摆脱通货紧缩,那么中国就应该考虑将货币贬值。据此,笔者认为,根据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央行应增加货币供量,以轻微的通货膨胀来促进就业。
标签:货币政策论文; 充分就业论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货币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实际汇率论文; 央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