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价值论文_邹婷婷

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价值论文_邹婷婷

赣州市人民医院新院神经外科 邹婷婷摘要:目的: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价值。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病人将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YS

引言: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现今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医护人员运用血管内栓塞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使治疗效果较为可靠[1]。然而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了解较少,治疗过程中病人便会出现生理与心理反应,医护人员便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现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实验,作如下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0.4±1.3)岁,颈内动脉瘤12例,大脑前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实验组男18例,女6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2.7±2.8)岁,锥基底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瘤8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进行本次研究,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同时,48例患者不具有出血性疾病史、严重的内科疾病,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即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实验组运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医护人员会对病人进行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化验与检查,如抽血化验血常规等,对患者术前的身体情况具有全面的了解度,知晓其手术过程有无禁忌症。同时,术前6h患者应禁食与禁水,从而为全麻做好充分准备,并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且使病房环境较为安静,减少探视人员的探视次数,使病人具有充足的睡眠。此外,会对病人进行术中护理,使患者平卧在治疗台上,头部固定,穿刺部位充分暴露,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时候,便能够及时进行抢救。同时,在麻醉生效的情况下,便应留置导尿管,防止患者血压波动过大而出现出血的情况。此外,术中会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知晓患者是否对造影剂过敏,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并应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h后抬高床头,头应该偏向一侧,从而减轻脑水肿的情况,使颅内压降低,呼吸道能够较为畅通。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其划分成康复、一般、较差三个标准,如果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无头皮下积液、头部引流管通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消失,代表患者康复;如果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一般、头皮下存在较少的积液、头部引流管较为通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些许消失,代表护理效果一般;如果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较差、有头皮下积液、头部引流管不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存在,代表护理效果较差。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头痛、恶心、意识障碍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参照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运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康复 一般 较差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4 15 3 6 75.00 实验组 24 21 2 1 95.83 X2 - 7.632 8.351 9.075 10.362 p - 0.006 0.731 0.005 0.002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头痛 恶心 意识障碍 发生率 对照组 24 1 2 1 16.67 实验组 24 0 0 1 4.17 X2 - 7.890 8.632 9.371 10.251 p - 0.002 0008 0.005 0.278 3讨论

现今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微创医学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如果病情较重,将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从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的护理效果(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护理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逐步消除,术后痛苦度降低,生存质量不断提高,并且患者与医护人员间会具有良好的相处模式,护患矛盾较少发生[3-4]。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病人将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欢,郑仲乾,刘嫣雅,等.多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4):136-137.

[2]陈秀,杨昌美,等.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94-96.

[3]张玉簪.23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5):14-17.

[4]董慧. 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32):178-179,共2页.

论文作者:邹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价值论文_邹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